這是熊貓貝貝的第820篇原創文章:
2021年沒剩下幾天了,中國的樓市和房地產行業,也進入到了一個非常微妙,同時也是非常關鍵的時刻。
一方面,是各路媒體,利益關聯的群體,見縫插針,抓住一切機會試圖在輿論和媒體上唱多房地產,樓市,房價:
“貨幣寬鬆即將到來,房地產即將起飛!”
“利空出盡便是利好,別人恐懼我們貪婪,最近幾年最佳的抄底機會就是現在!”
“房地產關聯經濟,國家不可能見死不救,現在入場,轉機不等人!”
……哎~還別說,有模有樣,還挺像那麼回事的,但是很現實的是,市場反應冷淡:
12月16日,“炒房第一城”的深圳網紅盤華潤城潤璽二期進行線上選房,開盤銷售去化僅約7成。
華潤城是深圳第一大網紅盤,也是深圳新房價格最高的網紅盤。從2014到2020,七年間,無論樓市牛熊,華潤城此前的推出的四期住宅,基本都是開盤售罄。去年更是出現“買了就能賺500萬,萬人打新”的罕見場面,華潤城成為聞名全國的“神盤”。
還記得2020年深圳“百萬剛需”一房難求的魔幻故事麼?不好意思,那個故事的主角,就是這個華潤城。華潤城是深圳樓市火熱的超級風向標,華潤城的住宅都賣不完了,還是7年來首次,足見深圳樓市風向確實變了。連深圳這個供需極度擠壓,熱錢扎堆的一線城市都是這樣,全國大大小小的其他城市,恐怕也是不容樂觀。
另一方面,則是各地法拍房數量暴增,投機炒房客群體涼涼,超過21個城市出臺限購令,針對樓市的涉房貸款雖然有好轉,但是不論是市場還是開發商,都比較“淡定”……
各地法拍房數量暴增。
深圳,掛拍量同比激增61%;
北京,連續兩個月掛拍量上漲20%以上;
杭州,掛拍量從單月80套,增加到單月200套以上;
蘇州,今年10個月的掛牌量,已經超過去年一整年……
去年全年,全國法拍房數量133萬套。
今年僅10個月,全國法拍房數量已經超過160萬套。
放眼全年,至少激增30%以上。
經濟環境的不景氣,偏偏遇上了樓市環境的更不景氣。
斷供法拍的房子更多了,進場拍賣的人更少了。
於是,精彩的一幕就出現了——
今年的法拍房,遍地都有7折,遍地都是肉籤。
但是不好意思,冷場才是常態:
北京法拍房的成交價,連續4個月低於市場價8折以下;
深圳法拍房的成交價,不僅遠低於市場價,甚至還低於二手房指導價;
杭州的濱江和奧體,是不是就給你來個7折法拍,成交價動輒低於評估價300萬以上……
市場價7折、部分城市的法拍房還不限購、不限售……
作為身處房地產行業中的一員,拿資料說話,憑事實分析,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冷,房價的凍,可是有依有據?
事實上,現實之中,中國的房地產,正處於一個決定未來走向的關鍵節點。
敦刻爾克,雖然恥辱,但是儲存了實力,也為日後的反敗為勝留下來基礎,聽著不太好聽,但是結果總是好的;
鳳凰涅槃,雖然偉大,但是畢竟是死而後生,是盛極而衰以後再一次的重新開始,雖然涅槃以後還是鳳凰,但是也是和雞仔沒啥區別,脆弱,弱小,是否能夠再次成為百鳥之王,還不一定。
相信這個對比,大家都能心領神會吧?
這篇文章,就將有深度,有態度,有立場,從尊重規律,基於事實角度出發,深入剖析中國房地產當前的微妙時刻對應的危機核心,並且對中國房地產後續的走勢和發展,進行研判與論證。
內容硬核,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 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
選擇大於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1
中國樓市當前最大的威脅,來自於“負資產”風險的考驗和洗禮
說中國房地產處於微妙時刻,或許很多人並沒有太強烈的感覺,正常漲跌嘛,能有多大的問題?
事實上,一個房地產經濟領域的危險訊號,已經開始在中國國內樓市中出現,那就是“負資產”!
負資產這個概念可能並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東西,但是這卻是二戰以後,所有發生過經濟危機,金融風暴的國家,地區,甚至是城市,都出現過的現象,堪稱“災難標配訊號”。
比如2007年的美國,大量中產家庭因為經濟不景氣,收入銳減,無力償還各種貸款而流落街頭,提前透支的債務不斷膨脹,隨著房價下跌,越來越多的次貸購房者無力償還貸款,損失開始瀰漫,最終波及到持有次貸的各類投資者,最終引發了全面的次貸危機爆發;
1990年的日本,股市崩盤,短短一年跌幅超過50%,並波及房地產市場。金融機構要求還錢。企業只能低價出售房地產。土地價格大幅下跌。不少銀行步房地產企業後塵。那些千萬富翁一夜之間債臺高築,很多人不堪壓力跳樓自殺。
1997至2003年,香港樓市最低潮時,催生了超過10萬名“負資產”人群。按照彼時香港240萬套房產計算,“負資產”者佔總購房人口的5%。
以中國香港為例,解釋一下負資產:
很多人在購置物業的時候申請樓宇按揭計劃,把房子抵押給銀行,以獲得貸款。
“負資產”就是指物業的現值低於還未還清的銀行貸款。
比如買房時借款人向銀行貸款500萬,三年後房價下跌,市值變成了400萬,此時還欠銀行450萬,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即“負資產”50萬。
這個時候,如果停止償還貸款,銀行就會將這個房產強制進行拍賣,實現回款,一套500萬的房子,還貸款還了100萬,市值掉到了400萬,銀行為了回款300萬就拍掉了,結果是怎麼樣?
買房人房子沒了,還憑空欠下銀行100萬貸款,這個流程,合理合法。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所以香港炒樓的圈子裡面,有這麼一個笑話:“在香港亂吃東西不一定會拉肚子,但是亂買房子可是會飛來橫債的!”
負資產,就是因為房價出現下跌,導致資不抵債的情況以後,因為停貸導致房產被銀行拍賣,最終落得錢房兩空的罪魁禍首。
而在中國,因為負資產現象而導致的悲劇,也出現了:
在燕郊房地產最為火爆的年代裡,炒房客都將自身的槓桿運用到極致,他們幻想著憑藉槓桿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但沒想到成為伴隨他們一生的陰影。
由於種種原因,從去年開始,這些加槓桿的炒房客們出現集中爆雷現象(斷貸情況)。
有炒房客用180萬元買來的房子,僅拍出了不到80萬元。100萬元就這樣憑空消失了。
不僅房子沒了,因為銀行貸款還差幾十萬,這個債務就自然由炒房客繼續償還,很多人,錢房兩空不說,還上了“老賴名單”……
這些,都是有真實案例和公示資訊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詢相關資訊,這裡不展開。
人民法院資產訴訟網顯示,截至12月16日,在不剔除重複拍賣的情況下,2021年燕郊法拍房數量為818套,為2020年全年的1.6倍,是2019年全年的4.4倍。
可以說,很多法拍房的背後,都是一個個曾經加槓桿炒房客的暴雷黯然退場,房價下跌誰能怎麼辦?先是首付虧掉了,接著資不抵債,房子轉手也沒有人要,這就陷入了一個虧損的惡性迴圈:
接著按月還月供,那麼就是持續虧損,資不抵債,血流不止,非常煎熬;
乾脆直接斷貸,及時止損?那不好意思,銀行馬上查封住房,掛拍出讓,貸款合同和法律保護,走到這一步,就已經不是業主能決定的了,說不定房價又跌了一輪。
什麼叫兩頭毒打?什麼叫無解困境?當然,遭遇負資產毒打的群體,並不是真正的剛需群體,必然是投機群體,旨在透過房價上漲進行短期套利,月供的支出超過了家庭收入可承受的範圍,套利失敗後,沉重的月供最終讓他們苦不堪言。
當然,不僅僅是環京燕郊,進入2021年以來,這種情況全國大小城市都在陸續出現,本質都是一樣的,只是燕郊比較突出集中,量大具有代表性而言。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基於其他國家和中國香港的案例來看,事實上,已經出現的負資產現象,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走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了。
2
深度分析支撐中國房地產經濟兩個關鍵因素:信心和預期
樓市,在中國,是不可能以最純粹的供需關係決定的正常商品市場看待,當然,不僅僅是中國,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有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房子的資產化和金融化,導致了房子這個商品,並不是純粹的流通商品,而是被賦予了價值變化對應的套利空間。
所以,要維繫這樣的市場穩定運轉,本質上就是維繫一個金融市場的信心,要讓這樣的市場執行旺盛,還得加上一個預期共識。
金融市場,信心比黃金還寶貴,買漲不買跌,是人性使然。
2021年,中國房地產經濟最大的風險,其實不是什麼調控規則,不是什麼開發商債務問題,最大的風險,是支撐房地產經濟迴圈,完成房地產金融遊戲閉環的關鍵市場,出現了信心和預期的動搖。
就說深圳,遠的不說,過去的2020年,街頭巷尾還在討論房價漲跌,到了2021年年底,如果還有人聊炒房的話題,估計沒有誰有興趣聽。
這還是深圳整體房價在二手房指導價調控政策之後,近一年市場自行適應調整過後,房價依然堅挺的情況,都出現的普遍情況,為什麼?因為沒有預期了。
明著,有指導價,暗著,金融,購房資格,需求群體,都卡著脖子。
連深圳都這樣,更何況全國其他城市?這一次的樓市降溫,還真的不是表面上看著的那麼簡單,當然,肯定會與頑固分子,頑固不化的群體還在妄想房價再次暴漲的可能,但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信心和預期的動搖,對整個市場,甚至是行業經濟的影響力,會越來越明顯,房價已經不重要,在一個流動性喪失的環境中,無法成交的價格的意義,連廢紙都不如。
信心的動搖,來自於大小開發商步步驚心的暴雷,債務違約,爛尾風險,別說投資投機炒房群體了,就是真正的剛需,也是避之不及,觀望情緒濃厚;
預期的動搖,是隨著房住不炒逐漸變為現實,敢漲價就有指導價,限跌令也管不住房價下滑,行情都看得見,就好比股市急漲急跌,誰敢下手?
所以,從12月份國家最高級別的經濟工作會議的思路上來看,其實國家問題看得很準,給出的策略也是非常明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接下來,穩在前面,再說行情吧,信心和預期,都是心理層面的認知,還是要現實表現支撐的。現在中國房地產的現實情況,其實一目瞭然:
ICU搶救,維持生命體徵是首要任務,至於想要恢復生龍活虎,恐怕就算是救活了,也得安心臥床休養,觀察觀察再說。
這就是穩的定義:先救命,再養著,至於後續的發展和前進,穩定了再說。沒什麼爭議吧?
3
房地產的走勢預判:敦刻爾克?還是鳳凰涅槃?
因果關係,邏輯軌跡線,其實就是這麼個意思,沒什麼神神叨叨雲裡霧裡的複雜內容,其實走到2021年年底,中國房地產很多東西都已經是明牌了。
一方面,大小房企的債務暴雷,高槓杆無序擴張的惡果,還在持續爆發的過程中,恆大還在ICU,而後面大大小小有同樣的問題的房企,恐怕在2022年春節以前,也要有個交待,掐著時間算,留給這些房企的時間,是真的不多了。
另一方面,金融埠態度轉變,全面降準,定向降息已經落地,雖然傳導需要一點過程和時間,但是大方向上來看,房地產和樓市最困難的時間可以說已經看見曙光。
這是一場出清和獲得救贖的生死賽跑。
敦刻爾克大撤退,雖然恥辱,但是儲存了有生力量,對應到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那就是大小房企必然的玩法轉變,透過割肉求生,自發坍縮成穩健型低槓桿經營模式的房企。
但是在這樣集中的時刻,踩踏和內卷,無法避免,代價很大,甚至可能幾年擴張的盈利都要回吐出來,才有可能順利渡劫。
這個選擇,非常考驗人性。但是這是房地產經濟軟著陸的必經之路。
鳳凰涅槃,死而後生,個人覺得機率更大,因為這樣的選擇,是順應人性的,但是對於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信心和預期的傷害,會造成非常大的直接傷害。
房企躺平,對應的就是債務違約,大量爛尾樓出現,然後又是各個地方的政府出面,收拾爛攤子,企業破產,重整清算……
這個選擇,雖然順應人性,但是很明顯,國家不願意,整個市場和經濟也不能夠接受這樣的衝擊,這是典型的硬著陸。
按照國家的表達,肯定是引導著整個行業,往軟著陸的方向去。
而且態度堅決,勢大力沉:不管軟硬,總是要著陸的,前面這麼大的代價都付出去了,開弓沒有回頭箭的說法。
中國的房地產,擠泡沫,去槓桿,降風險的主要路線,依然持續,沒有改變。
無論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還是鳳凰涅槃,其實必然的損失和獻祭,是無法避免的。
寫在最後:
中國房地產的“至暗時刻”,或許還沒有真正的來到
基於以上的討論和分析,其實已經能夠把很多問題說清楚了,文章的最後,分享幾點個人的觀點和研判:
1、市場最困難的時間,隨著金融埠釋放暖意,已經可以確定結束了,但是房地產開發商行業,包括上下游關聯行業的春天,恐怕依然遙遙無期。
2022年是房企償債的高峰年度,如果按照當前的市場和行業經濟運轉情況來看,真正意義上的至暗時刻,恐怕還沒有到來。
據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的是海外債到期主要年份,年度到期債務約為3620億元。其中,2022年Q1到期為983.3億元,佔當年的27.8%。2022年Q1是海外債到期高峰。
2、市場和政策雙重擠壓之下,2022年出現爛尾樓的機率大幅增加。
3、恆大的處理結果具有絕對的行業風向標意義,最終的結果可能在2022年春節以前就會得到確定。
而恆大的處理結果和方式,就能給其他大小房企的風險處理,提供標準範本。
4、房地產行業和市場這一輪的調整和出清,持續時間可能會超出絕大多數人的想象。
5、負資產的風險洗禮,其實是一種臨界狀態的表現,同樣,也是中國房地產真正意義上走向成熟,穩定,可持續發展以前,必然要面對的考驗和經歷。
6、對於買房群體的良心忠告:
剛需買房,量體裁衣,合適就買,不要拿著投機心態想著去抄什麼底,房子就是再便宜,也不可能白送,不要被毒雞湯和極端思維帶到溝裡去了。
投資買房,就要有當長期房東的心理準備,拼的是眼光,比的是耐力,玩的是風險,願賭服輸,怨不得別人和市場,也應該成熟一點了。
至於投機,炒房,還做著買房躺賺美夢,幻想著房價暴擊,一夜暴富的群體,不多勸阻,飛蛾撲火,悍不畏死,說了沒用,只能說:好自為之。
以上,就是站在2021年年末的時間裡面,對中國房地產所處的微妙境地,進行的思考,分析,給各位朋友做一個分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