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智慧從成立到估值20億的過程中有很多值得品味及探討的學科或者話題.今天我來講講創立初期的融資.
團隊的創始人中有6人,四位博士,一位研究生,一個只有高中學歷.初期大家湊了100多萬RMB.初期大家都不知道幹什麼,只知道自己的團隊成員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科技技能,有懂演算法,光學,結構的高層次人才.當公司成立後大家並不知道做什麼,調研了做花生米的,榨菜的,辣條的,瓶裝水的......,最終都沒有找到團隊感興趣的產品點位.
100多萬很快就見底了,團隊成員基本都失去信心了.
張豫魯,楊遠慶做為帶頭大哥,也曾想放棄.但同學們,朋友們都知道自己創業了,這還沒開始就失敗了,心不甘.
一次鄭州機場抽菸室,二人苦悶的在聊天抽菸,進來一位帶著眼鏡的中年人(周老師),和他們借煙抽.
周老師是鄭州國家創新產業園的財務老大.
周老師回去後,聯絡了楊遠慶.讓他們做一個PPT.遠慶和豫魯也不知道怎麼寫融資PPT,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團隊背景以及發展方向及大致想融資多少錢寫了寫,也沒想到能融到資金.
周老師他們的產業園招商也做的不好,已經成立了一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周老師也不懂投資,他只是教育口派過來管理財務的.同時周老師臨時從其他投資公司找來一個懂投資的負責和團隊溝通.
(後來據說是給了投資人3%的佣金.)
也許是臨時找過來的,根本就沒想著負什麼責,也許是周老師不懂,更或者中新智慧運氣好.就這樣敲定了3000萬的一筆投資,佔股25%,沒有對賭,不派任何管理人員.條件只有一個公司落地產業園.聽著夢幻又奇妙.
一下子拿這麼多錢後,也不知道幹什麼.落地產業園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幾個小弟.01號員工小范就是這麼來的,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小范根本進不來.當初大家都不懂,看到小夥子不錯就留下來.接著招了人事,行政.把基本架構先搭建起來.
大家來上班,都不知道要幹什麼,這樣的日子過了二個多月.我相信很多創業公司,很少有這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