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8日下午,北京前門火車站,毛主席一行正在等待一列從上海來的專列。
這是宋慶齡前來,參加新政協會議的場面。
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在即,同時也意味著全國解放的程序,也進入了尾聲。
而事實上,關於新政協會議的籌備,中間的程序卻是一波三折的。
還在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主席就明確指出,將來的中國要建立民主聯合政府。
彼時,有兩個初步的構想。
一是經過全國各黨派和無黨派代表的協商,組成政府。
第二個構想是選舉召開國民大會,再組成政府。
當時的中國剛剛戰勝日寇,民眾期盼和平的心願很熱切,因此民主聯合政府一經提出,就迅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呼應。
在這期間,各黨派開始正式籌措民主聯合政府的事宜。
當時這個會議的名稱叫政治會議,後經過國民黨代表提出加上了“協商”,因此便有了“政治協商會議”。
不過,已經有美國人支援的蔣中正,豈肯和其他黨派分享政權。
政協雖召開,不過有名無實,蔣中正隨後便發動了內戰。
1946年11月15日,在南京召開了所謂的國民代表大會,共產黨和民盟的缺席下,蔣中正通過了所謂的新憲法。
其後在1948年,一手操弄之下,蔣中正又成為民國總統。但此時的內戰,依舊在如火如荼進行。
隨後,在同年的五一勞動節期間,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並且召開新政協會議的號召,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5月5日,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等人,在香港透過致電的方式,響應了中國共產黨的號召。
此後,關於新政協會議的籌備和召開,便悄然提上了日程。
彼時戰爭還在進行,全國大部分還掌控在蔣中正的手上。
解放區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
所以,哈爾濱就成為了新政協召開的首選城市。
當年的8月1日,毛主席再次聯絡各個民主黨派的人士,從新政協的召開時間,再到召開地點,進行了必要的商量,並徵詢了各方的意見。
與此同時,周恩來又聯絡香港方面,讓當地的潘漢年等同志,就有關政協召開的情況,詳細徵詢民主人士的意見,要在毛主席電報的框架之下進行。
之後,錢之光按照周恩來的要求,出發去香港,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民主人士安全的接到解放區。
從香港到解放區,這可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國民黨方面,對民主黨派人士進行著嚴密的監視。所以如何將他們安全接到解放區,周恩來想盡了一切辦法。
首先,把香港的民主人士接到解放區。
其後分散在上海、北平和天津等地的民主人士,也要利用各種方式,把他們全部安全的帶入到解放區。
彼時,香港和內地解放區之間的聯絡,無論是空中還是陸地,都全部中斷。
周恩來最初的設想是,民主人士從香港啟程,先前往英國,而後再從英國轉到蘇聯,最後從蘇聯前往東北的哈爾濱。
不過,這條線路太過遙遠,最重要的是,英國當局並不同意,所以這個初步的設想很快就被放棄了。
隨後,周恩來構思了另一個方案。從香港坐船直接北上,而後可以在東北解放區的港口等地直接前往解放區。
周恩來對香港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指示,就有關接送的情況,在隨後成立了專門的小組。
從聯絡到經費的籌措再到具體的接送任務,都有專人對接負責。
接送小組租用了蘇聯的一艘貨船,為了甩開國民黨耳目,先行將行李運到船上,而後再是民主人士登船。為了安全,他們出門的時候還化了妝。
1948年9月12日,“波爾塔瓦”號貨船懸掛著蘇聯國旗啟程北上。
這艘貨船的目的地是朝鮮的羅津港。
海上航行半個月,貨船於9月27日早上安全抵達。
彼時,李富春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已經在羅津迎接民主人士一行了。
隨後,又經過兩天的跋涉,這一批的民主人士順利到達了東北的哈爾濱。
第一批民主人士抵達解放區後,周恩來在11月3日指示東北局,根據形勢的迅速發展,臨時中央政府可能不需要經臨時國民代表大會產生,直接由新政協會議便可產生。
這期間,可以邀請中間人士,甚至中間偏右的人士,這樣方能擴大統戰面。
隨後,第二批民主人士在1948年11月23日,從香港坐船直接奔赴大連。
周恩來還特別指示大連當地的同志,要為這些民主人士準備好禦寒的衣物。
等到第三批民主人士北上的時候,因為人多,所以周恩來又進一步指示要格外小心。
此時,李濟深位於香港的寓所,而且周圍又有各方的特務盯梢。目標很大,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引來各方的關注和猜測。
所以,要想讓他順利北上,必須要有一個周密的計劃。
隨後在香港分局同志的周密安排下,李濟深於當年聖誕節次日的夜晚,登上了蘇聯的貨船"阿爾丹"號。
彼時,茅盾等人也一起北上解放區了。
1949年1月7日,貨船抵達大連。
隨著民主人士接連到達解放區,新政協會議召開的日程也漸漸臨近了。
與此同時,新政協會議的召開地點,隨著北平的和平解放,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局勢發展很快,1949年2月底,周恩來審閱修改了與會議相關的諸多草案,這些草案都是未來新中國成立後的政府組成框架。
隨後在當年的4月初,國共雙方再次舉行了和平談判。
談判進行了二十多天,期間周恩來多次向已經陸續到達北平的民主人士通報談判的進展。
隨著談判的再次破裂,周恩來的注意力也從談判方面轉移到了政協會議的籌備和召開上了。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舉行了第一次全體會議。
其後,從政府組織架構到共同綱領的起草,再到國名、國徽、國旗等的確定,都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期間,周恩來還負責共同綱領的起草,他放下了很多工作,集中全部的精力來完成這一任務。
《共同綱領》的條文,是由周恩來親筆寫的。
綱領明確,新中國為人民民主主義國家。
隨後在7月初,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成立。
與此同時,新中國的國名也在商定之中。最初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這個國名,在第一次籌備會議上,毛主席在致詞的最後提到過。
不過,一些代表對擬定的國名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代表覺得國名太長,提出可以將國名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
不過張奚若的意見和眾人的意見有些不一樣,他恰恰認為,人民兩個字已經蘊含了民主的意思,所以在討論的這個國名中,可以去掉民主,而保留人民和共和兩個字,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而在具體的討論中,毛主席支援沿用中華民國國號。
他認為共產黨反對蔣中正而不反對孫中山,共產黨是救中國而不是亡中國,更不是新國家取代舊國家。
不過,何香凝隨後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裡已經包含了中華民國,實質上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國家以後就是共和國了。
最終,毛主席定下國名。
9月26日上午,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周恩來在這裡宴請了二三十位民主人士。
周恩來是邀請代表,商討要不要中華民國這個簡稱的。
黃炎培第一個發言表示,這個簡稱還是留下,理由是民眾教育還很落後,一下子改掉人們可能會不習慣。
周致祥參加過早年的辛亥革命,他認為不必沿用這個簡稱,蔣氏禍國殃民,已經把這個國名毀掉了。
接著,司徒美堂和馬寅初也都表示,不必沿用簡稱,理由都是這個名稱被蔣中正搞臭了。
既然革命勝利了,國名自然要改,改就要正大光明地改,何必再偷偷摸摸沿用一個簡稱呢。
最後,沈鈞儒從法律的角度做了詮釋,他認為在正式國名旁邊再加上一個簡稱,在法律上不合,而且其他國家的國名,也沒有在正式的檔案上有簡稱。
在9月27日的政協一屆全體會議上,一致決定去掉國號後面中華民國的簡稱。
隨後,首都的名稱、國歌、國旗都一一確立。
不過在彼時,國徽還沒有最終確立,所以在開國大典上未能使用上。
1949年9月30日是閉幕會議。這一天的會議中,要選舉中央人民政府的組成人員。
彼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首任領導人由誰擔任,與會的代表都已經有自己的選項了。
彼時的王仲方,是會議中心的秘書處副處長。在這一天的會議中,工作人員把各項的選舉方式都做了說明,並且把選票一一發送給了代表。
具體的選舉中,還有監督者全程監督。
投票結束後,現場的工作人員開始在大會場旁邊的小會場裡計票。
不過在統計好選票之後,大家突然發現毛主席少了一張選票。
把選票再次進行了統計之後,發現和剛才的結果是一致的。
彼時,工作人員覺得,這可能是現場的某位代表疏忽沒有畫票,那麼這張票就可以作廢。隨後,便可以宣佈毛主席全票當選。
不過,這只是工作人員的一種想法,他們是做不了主的。
之後,工作人員找到了周恩來,向他彙報了相關的情況。
周恩來考慮後,也沒有擅自決定,而是把相關情況告訴了毛主席,詢問他如何處理。
毛主席得知情況後表示,代表們的選舉權是自己的,他們有權利把票投給毛主席,自然也有權利不投。
既然缺一票就缺一票,沒有關係。
工作人員沒想到毛主席會如此看待這個問題。
在工作人員看來,彼時惟有毛澤東能夠獲得全票當選的這項殊榮。
不過話又說回來,既然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無論如何處理,都算是給工作人員出了一道難題。
如今毛主席這麼說,自然是給工作人員解圍了。
之後,王仲方等工作人員,將詳細的結果遞交給了會議主持人。
隨後,會議主持人宣佈毛主席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不過,具體的票數,主持人沒有讀出來。
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時間長達數分鐘之久。
在毛主席當選之後,又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其他領導人。
劉少奇、朱德、宋慶齡等人,被選舉進入了第一屆的中央人民政府。
不過,在選高崗為副主席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一個小插曲。
政協會議代表的組成,是按照各黨派比例構成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裡,對於高崗副主席的人選,有不同意見。
彼時有人認為,黨內,無論是從資歷還是貢獻上看,還有很多人比高崗更為合適。
毛主席表示,高崗作為副主席的候選人,是他提出來的。
毛主席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長征時期,陝北為中央提供了最後的落腳點。
中國的革命之所以在後來能夠取勝,跟陝北根據地的作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選舉高崗為副主席,正是為了肯定陝甘寧邊區在歷史上的貢獻。
所以,這不是靠著資歷來考慮副主席這個候選人的。
隨後,中共代表團接受了毛主席的提議和解釋。
正副主席選舉完畢之後,又選舉了政府委員,周恩來等人當選。
與此同時,毛主席、劉少奇等180人又當選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此後,大會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理由是天安門自從五四以來,就一直有著濃烈的革命傳統。這個建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贊同。
當天的會議結束後,下午6點,政協全體代表來到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碑奠基典禮,現場還有各界群眾代表三千餘人參加。
林伯渠主持奠基儀式,周恩來代表大會主席團致詞。
為號召人民紀念死難者,鼓舞生者,在首都北京建立一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周恩來致詞後,毛主席隨後宣讀了紀念碑碑文,並剷土為紀念碑的基石培土。
隨後,其他代表也都一一剷土入坑。
當晚,當懷仁堂的宴會開始,代表了政治協商會議的勝利閉幕。
與此同時,也預示著一個新的中國即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