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們從陝西延安聖地河谷驅車,經南泥灣,去梁家河,沿途兩旁高坡上樹木蔥綠,已沒有黃土高坡的感覺。一位和我同行的朋友感嘆道:“這裡的風光幾乎像江南了。”我點頭說:“上次我來延安是5年前,現在黃土高坡全被綠覆蓋了,不簡單。”
延綿幾代人的紅色記憶
巍巍寶塔山,清清延河水,這裡還有延綿幾代人的紅色記憶。
重回延安的3天時間,我將寶塔山下的延安和正在建設中的聖地河谷·金延安做了一番比較,得出三變與三不變的印象:即黃土高坡變綠了,像江南;延安變大了,擴容了,特別是陝旅集團在聖地河谷復原北宋延州延安古城,實現延安新舊城文化互補;變得更宜遊了,融合了古延安風韻的“金延安”,以窯洞式民宿,讓旅遊者住得舒適。
三不變,即不變的延安革命本色、不變的紅色聖地情懷、不變的革命精神遺產守護。在延安期間,我們有幸觀摩了紅色話劇《延安保育院》。再次參觀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當年在延安住過的楊家嶺,參觀了包括抗大、棗園、魯藝等延安的重要紅色遺址。據介紹,延安保護完好的革命遺址和重要文物有400多處,是全國革命遺址中保護最為完整和最為豐富的城市之一。
用活紅色旅遊資源
延安是中國革命聖地,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落腳點,見證了中國革命走向全國勝利的歷史,在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百年征程中佔據重要歷史地位。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當年率領紅軍會師陝北後,正是在這裡確立了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勝利的一系列戰略方針。延安的紅色資源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
用活紅色旅遊資源,創新旅遊方式,是延安文旅局聯合陝旅集團“金延安”設計創意旅遊專案的初衷。為慶祝建黨百年,結合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故事,延安推出了“重走長征路”戶外實踐具體課程,包含品嚐“延安歲月飯”、“飛奪瀘定橋”、編草鞋等體驗課程,使來此體驗的旅遊者在實踐中學習革命傳統、領悟長征精神,增強意志力和凝聚力;“到達延安第一課”創意專案採用“高科技 紅色教育”的方式,讓來延安的培訓者和旅遊者全面瞭解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在延安的13年革命歷程,創新解讀延安精神;金延安大講堂,邀請國內黨史權威專家、知名學者、流量講師等講述國內前沿熱點話題,將延安精神與新時代新形勢相結合,每月一期,每期按照不同主題聚焦時事熱點、建言時代發展、拓展視野格局、賦能創新活力。
融入新時代旅遊觀念
歲月的年輪在轉,延安的紅色基因也隨之代代相傳。
筆者在延安看到《美國攝影師鏡頭下的紅色延安》中的一組珍貴照片。其中包括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的許多照片,還有一張照片是延安曾有的巍巍城樓。當年,因國民黨軍隊飛機對延安的狂轟濫炸,城樓消失了。如今,延安聖地河谷又崛起一座仿古城樓,再現了當年延安城的風貌。
陝旅“金延安”設研學營地中心專案,融入時代特色。他們將延安保育院與壺口瀑布、海洋館、科技館、閃閃紅星等現有專案結合,並拓展文安驛、梁家河、壺口瀑布、乾坤灣等旅遊資源,完成紅色研學一日、二日、三日、五日遊基礎產品開發整合。此外,更開闢了梁家河研學熱線,幫助旅遊者理解,基層歷練是人生的重要財富。
那天,我們去梁家河並非週末,但來此參觀的人卻很多。人們之所以對此地傾注熱情,主要是想學習瞭解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上世紀60年代末,不到16歲的習近平和其他知青,來到溝壑縱橫、土窯洞密佈的梁家河村。他在這裡靠自己的努力,分別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成為村裡的勞動好把式,後來入了黨,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打井、修路、制沼氣池。習近平在這裡插隊7年,既鍛鍊了自己,也改變了村裡的面貌。現在,這裡已經成了“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知青舊址”的石碑醒目地豎在村口。
重新踏上延安這片紅色的土地,感觸頗多。延安的變與不變,讓延安精神歷久彌新,歷久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