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劫持故事
美國電影《迫在眉睫》的故事發生地為美國,付不起兒子高額醫療費用,被逼急了的父親綁架醫護人員,逼迫他們給兒子做手術。在發達的資本主義美國,貧困潦倒、扛不住天價醫療費用的底層人民也是普遍。
《誤殺2》改編自《迫在眉睫》。同樣,看似為犯罪片,實則是在深刻揭露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窮困、悲哀,以及他們面對強權的無力和束手無策。
故事發生地為某國的新曼市。父親林日朗(肖央 飾),編劇,劇本沒人要的那種編劇。母親阿玲(文詠珊 飾),小學教師,薪水微薄。兒子小蟲,天真快樂。他們原本是清貧但幸福快樂的一家人。
誰知禍從天降,兒子暈倒,被檢查出先天性心臟肥大,必須做手術換上合適的心臟。
面對天價的醫療費兩百萬元,林日朗夫妻倆絞盡腦汁到處籌錢,最後不惜借高利貸。可更大的噩耗在等著他們,原本排好隊屬於兒子的心臟不翼而飛,被人半路劫走。無奈之下,父親鋌而走險,到醫院挾持人質,要求警察按時尋回心臟,挽救兒子性命。
2.對決
林日朗劫持案件的前前後後,就算有心懷良知的記者李安琪(陳雨鍶 飾)鼎力相助,曝光,尋找證據;就算有擁有正義感的警察張正義(任達華 飾)斡旋、支援、探查事件真相;就算有看熱鬧的普通市民喧嚷著支援這個可憐的父親林日朗……但,一切都是徒勞。
在林日朗計劃著孤注一擲之時,那顆原本屬於小蟲的心臟,已經被悄悄安排著,安放到另一個孩子的心上。那個孩子,是新曼市市長的兒子,前兩天因為車禍受傷而需要換心臟手術。
同樣是父親,同樣是為了兒子。
一邊是大張旗鼓,聲勢喧喧,持槍劫持眾多人質,與警察對抗,以命相搏,叫囂著要拿回心臟,挽救兒子的性命。一邊是悄無聲息,沉著冷靜,打通關節,秘密交易,順利取走心臟。
兩相對決,高下立見。
勝負早判,空留下林日朗在這邊苦苦掙扎。
正如林日朗說的:“我幻想著我能贏,但其實一開始,我就輸了。”輸的原因,在於兩方力量的懸殊,一個是幾近失業的窮編劇,一個是手握大權的新曼市市長。
寫到這裡,我的心中,籠罩著深刻的悲哀,為千千萬萬掙扎在底層的普通大眾,他們,其實也是我們,如同大江大河上的一葉簡陋而小的扁舟,風平浪靜則已,而一旦波濤洶湧,隨時都可能被浪潮吞沒,無力反抗。
林日朗對市長說:“我們一輩子老老實實做人,努力工作,可為什麼贏的還是你們?”這是無數個林日朗絕望的吶喊。
在現實生活中,一旦默默無聞的普通人與位高權重者之間有了衝突,有幾個能贏?
3.電影的結局
影片的最後,林日朗犧牲自己的性命,用自己的心臟換回了兒子的生命。
這是一個父親的偉大的愛,也是一個普通民眾最悲哀的命。
在手術室外,市長對林日朗說:“我和你一樣,為了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作為父親,我別無選擇。”
而林日朗對市長的回答是:“我和你不一樣,我不會去搶奪屬於別人的東西,我只是要拿回屬於我的兒子的心臟。”
自始至終,林日朗都沒有想著要傷害任何人,他釋放身懷六甲的人質,他假裝槍殺特警隊員,他從頭到尾拿著的武器不過是一把假槍。而影片一開始,就有市長貪汙受賄的新聞報道。
他們倆怎麼會一樣呢?
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市長僅只是下臺而已,而林日朗,放棄的卻是自己的生命,放棄了所有陪著兒子長大的美好時光。
雖然影片的最後,小蟲獲救,薩丁等人被繩之以法,但我並沒有覺得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結局。
我的心情很沉重,電影的這個結局是最接近現實的結局,一個普通人,為了與命運、與強權抗爭,豁出了一切,包括性命。而電影裡那些買賣器官的黑暗交易,那些強權欺壓弱者的暴行,依然在這個繁華如夢的太平盛世裡上演著。
4.肖央與任達華
影片整體效果不錯,但前面略顯平淡拖沓,劇情原本可以更緊湊些,煽情的內容可以更簡潔些。
肖央的那張大眾臉對於演這種普通父親角色非常適合。
任達華,老而彌堅,演技和精神狀態都讓人讚賞。
這兩人,為影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