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經過我黨的長期努力,被關押了許久的葉挺將軍終於被釋放,重新獲得了自由。當時很多人都因為,作為我黨早期的高階領導人,葉挺將軍被釋放後一定能做出更大的成就,然而天不遂人意,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就在葉挺將軍乘飛機飛往延安的時候,飛機發生了意外,包括葉挺在內,我黨許多重要人員都因為這次意外遇難。
這件訊息在我黨之內引起了巨大震動,許多人都為葉挺將軍的去世而感到遺憾,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那架飛機上,還有另外幾位我黨高階人員,他們的地位甚至都不在葉挺之下,但是卻很少有人提起。
那麼,在飛機上的另外三位高階幹部是誰呢?他們在革命時期又為我黨做出過什麼樣的貢獻呢?
葉挺與王若飛
提起葉挺將軍,大多數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南昌起義。作為我黨早期的革命領導人,葉挺將軍是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
葉挺將軍的老家在廣東惠州,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少年時期的葉挺極愛學習,也因此早早地接受到了一些先進思想的影響。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葉挺將軍深刻地認識到了國家的落後會給人民帶來多大的災難,因此,也挺決定憑藉自己的努力為這個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
當時正值民主思潮流行之時,受這樣先進思想的影響,葉挺決定棄筆從戎。
當我們今天再回頭看,葉挺將軍確實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他也從這時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41年1月,蔣介石下令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大量我黨人士遭遇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抓捕和殺害,在這次事件中,葉挺將軍也不幸落入了國民黨人的圈套中。
蔣介石得知葉挺將軍被抓,對此很是重視,因為葉挺將軍是我黨的高階幹部,掌握著不少關鍵的資訊,蔣介石希望能從葉挺口中套出一些我黨機密。但是葉挺將軍有著堅強的信念和革命意識,無論是威逼利誘還是嚴刑拷打,葉挺將軍都未曾透露出一絲訊息。
蔣介石清楚,葉挺將軍對於我黨來說十分重要,他被捕後,我黨一定會派出大量人員對其進行營救。因此不斷地轉換著關押地點。
儘管如此,我黨一直沒有放棄過對葉挺將軍的營救,秉持著“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我黨於終於1946年成功營救出葉挺將軍。
但是意外很快就來了。葉挺將軍被釋放後,我黨特地安排了飛機來負責將葉挺將軍帶回延安,葉挺將軍對此也十分高興,他帶上自己的妻兒,決定與其一起飛往延安。然而,就在飛機飛往延安的路上,出現了誰都沒有想到的意外。飛機墜毀了,葉挺將軍和他的妻兒都遭遇不幸,除了他們,與其一同前往延安的另外三位我黨高階領導人也因此遇難。
第一位便是王若飛。
王若飛出生於1896年,他的老家在貴州安順。與我黨其他早期領導人一樣,王若飛少年時期便萌發出強烈的革命思想,接受到了許多先進思想的薰陶。說起來,王若飛的革命思想其實是在他舅舅的影響下產生的。
王若飛早年間曾在日本的明治大學進行深造,在日本,王若飛深受日本工業文明的震撼,他意識到如果國家不改變,一定會被其他工業國家所侵略,於是愛國情感更加強烈。大學畢業後,王若飛重新回到了祖國,他打算用自己在日本學來的知識為國家做出貢獻。
王若飛與周總理的關係十分密切。1919年,和周總理一樣,王若飛隻身前往法國進行半工半讀,期間他又來到了莫斯科,在莫斯科接受更加純正的共產主義思想的學習,在期間,王若飛認識了陳延年,兩人一起認識了胡志明,在胡志明的推薦下,王若飛同陳延年一起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共產黨員。
說起胡志明,有人可能會陌生,他是越南早期領導人,也是一名堅定的共產黨員。胡志明也有著共產主義的信仰,同為社會主義陣營夥伴,胡志明走著和我們國家差不多的革命道路,最終也將越南建成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在國外留學期間,王若飛學習到了許多關於馬克思主義的知識,他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同時,王若飛也建立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
不久之後,“九一八事變”爆發了,為了拯救自己的國家,王若飛選擇回到了祖國。回到國內後,王若飛在大西北地區建立了共產黨政權,並在當地領導起了土地革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果。
但好景不長,王若飛很快就被國民黨盯上了,之後,王若飛遭到了叛徒的背叛,不幸被當時身在綏遠的傅作義抓捕,王若飛被抓後,被傅作義關押在了呼和浩特的監獄中。
為了收買王若飛,傅作義拿出高管俸祿來引誘王若飛,但王若飛從不會為之所動,作為一名堅定的共產黨人,王若飛始終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我黨高層幹部花費大量精力來與閻錫山進行溝通,在我黨的努力下,終於做通了閻錫山的思想工作,最終,閻錫山同意釋放王若飛。
在抗戰時期,王若飛為陝甘寧地區的宣傳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王若飛的努力下,當地群眾百姓形成了“一致對外,趕走侵略者”的革命思想。之後,王若飛以其出色的能力成功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主要負責敵後抗戰宣傳。在職期間,王若飛透過寫文章,為聲援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4年,抗日戰爭即將獲得勝利。在全國都在為最後的勝利奮鬥的時候,國民黨也正在謀劃著一場私吞革命果實的大陰謀。
在這種情況下,我黨決定派出王若飛作為代表飛往重慶去與國民黨方面進行溝通,以此來限制國民黨集團不要做出違揹人民意願的事情。
1945年,國共雙方舉行了重要的重慶談判。期間,王若飛作為我黨主要代表,在談判期間積極與國民黨集團進行溝通,為我黨爭取利益。在談判中,王若飛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但國民黨集團仍不願做出退讓,因此,重慶談判並沒有獲得成功。
1946年,在陪同葉挺將軍飛往延安的時候,不幸遇難。
博古與鄧發
第二位是曾經被稱為“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的博古。
博古出生於1907年,老家位於江蘇無錫。博古的原名為秦邦憲,而“博古”這一名字則來源於俄文中的“上帝”一詞。
關於“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這一稱呼,是因為在革命早期,孫中山先生曾與俄國進行過合作。1925年,為了宣傳革命,孫中山先生與俄方合作創立了中山大學。我國許多早期的著名革命人物都曾在中山大學進行過學習。
由於俄國是馬克思主義的發源地,因此在俄國能夠學習到更加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接觸到更多的先進思想。
1929年,中山大學舉行了一次“十天會議”,與會者需就某個事件進行一次關鍵的投票。投票結果顯示,一共有二十八個人投了贊成票,另外一個人則搖擺不定,不知道投出什麼票。當時參與投票的人後來被稱為“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
眾所周知,中山大學的錄取條件十分嚴格,除非是受到保送,不然幾乎沒有機會從國內直接入學。而博古當時就在中山大學進行學習,由此便可看出博古的能力有多出眾。
在中山大學結束學習生涯後,博古便回到了國內,成為了我黨早期的一位重要領導人。但是博古的能力在後面也受到了質疑。當時負責我黨基本決策權的是王明,博古更像一個木偶。在長征之前,博古也犯下了一些錯誤,究其原因是因為博古沒有擔任自己適合的職位。
博古的能力確實不錯,但是卻缺少了一些勇氣和魄力,在關鍵時刻,博古多次猶豫不決,錯失了最佳的決策時間,也正因如此,博古使我黨多次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人無聖賢,孰能無過。”還好博古及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遵義會議中,博古的錯誤被毛主席等人指出,指揮領導權也轉交給了毛主席。而博古本人,也一直在為革命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工作中,博古十分積極,始終為黨和人民的利益所考慮,也多次完成了黨組織委派給他的任務。
博古善於宣傳和談判,這一才能在後期的工作中得到了完美的施展。重慶談判中,博古跟隨毛主席去到了重慶,積極為我黨爭取權益,受到了黨內同志的一眾好評。
只可惜天妒英才,1946年,在返回延安的飛機上,博古不幸遇難。
第三位是善於領導工人運動的鄧發。
鄧發出生於1906年,老家位於廣東雲浮。鄧發的一生,是為工人運動而奉獻的一生,鄧發為黨組織做出了許多貢獻,他所領導的工人運動一直都是我黨的後備力量。
鄧發在很小的時候便參與進了革命洪流之中,早期的時候,廣州一直是革命的主要地區,鄧發深受革命形勢所影響。1922年,鄧發率領香港地區的海員工人進行了一次規模十足的罷工運動,鄧發有著很強的領導能力,之後又領導了許多著名的工人運動,為廣州的革命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由於出色的能力,年輕的鄧發很快受到了周總理的賞識,周總理決定將鄧發納入到我黨之中。鄧發也不負眾望,在南昌起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之後便爆發了“四一二”政變,經歷過這次嚴重的挫折,我黨認識到了只有自己掌握強大武裝力量,才能進行革命。於是我黨許多領導人都在不同地區領導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運動。彼時的鄧發身在廣州,雖沒有走上戰場,但也組織了聲勢浩大的工人運動來支援我黨活動。
1945年,鄧發作為我黨代表,前往巴黎參加了一次重要會議,鄧發在會議上展現出了出色的能力,讓眾人印象深刻。次年,鄧發返回國內,乘飛機飛往延安,不幸遇難。
作為我黨早期的領導人,他們都在通往新中國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他們犧牲在了勝利的前夕,沒能看到新中國的成立,但是他們所做出的功績會一直留在人民的心中,人民不會忘記他們,歷史不會忘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