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國防報
2021年11月,美海軍與海軍陸戰隊測試“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等概念
2021年,是拜登政府執政的第一年。在其領導下,美國繼續推進戰略重心東移,並透過軍事互動修補“特朗普衝擊波”造成的跨大西洋裂痕。另外,美急於抽身中東“戰爭泥潭”,以反恐為名加強與非洲國家的軍事關係,並削減拉美地區兵力,將更多資源轉移至亞太地區。
推進戰略重心東移
2021年,美軍不顧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四國安全機制”“奧庫斯”聯盟等區域集團框架內,舉行“馬拉巴爾2021”“護身軍刀2021”“東方之盾”“太平洋格里芬2021”等演習。美透過雙邊、多邊演訓活動,在亞太地區保持高頻度、常態化軍事存在。
年內,美透過戰略轟炸機降落印度班加羅爾,將第7艦隊驅逐艦數量增至11艘等舉措,強化亞太地區直接軍力部署。美還在關島測試並部署以色列“鐵穹”防空系統,一次性部署26架F-22A隱身戰機,驗證新型作戰概念,並恢復美菲《訪問部隊協議》。目前,至少60%的美海軍部隊已部署至亞太地區。未來,美擬在日本馬毛島建軍事基地,在澳大利亞輪換部署所有型別軍用飛機。
美透過在澳大利亞測試高超音速導彈、試驗“忠誠僚機”,在日本演練“火箭炮游擊戰”,更新“對朝作戰計劃”等,加強與域內國家的軍事聯盟與合作。據悉,美還向韓國出售288枚“地獄火”導彈,向澳大利亞出售數架“黑鷹”直升機,並將幫助其建造8艘核潛艇。
修復跨大西洋裂痕
2021年,美透過組建聯合航母戰鬥群,在英國部署B-1B戰略轟炸機等,進一步密切美英特殊關係。
美還恢復在“老歐洲”國家的軍事存在,修復聯盟關係。比如,美向德國出售5架P-8A反潛巡邏機,暫停從德國撤軍、取消美駐德部隊2.5萬名軍人的上限、增加部署500名駐德軍人,重啟駐德第56炮兵司令部。另外,美還透過在波蘭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在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舉行“快速反應”聯合演習,增加在“新歐洲”國家的軍事部署。
美進一步增加在俄羅斯鄰國的軍事存在。比如,美主導北約年度最大規模軍演——“歐洲捍衛者2021”;在拉脫維亞舉行“高機動火箭炮系統”快速部署演練和北約城市作戰演習;在黑海舉行“海上微風2021”聯合軍演和戰略轟炸機加油演練;增加對烏克蘭軍援力度,向其提供先進防空系統、反艦和反坦克導彈、作戰支援系統和戰術打擊系統。俄方情報顯示,相較2020年,美在俄邊界附近空中偵察活動增加了1倍,海上偵察活動增加了50%。
抽身中東“戰爭泥潭”
2021年,美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動作,無疑是從阿富汗撤軍。8月30日,美國防部宣佈,美軍已完成阿富汗撤軍行動。在持續20年的軍事行動中,美軍給阿富汗人民造成巨大生命和財產損失。美軍自身也有近2400人死亡、2.1萬人受傷。此外,12月9日,美國防部宣佈,美軍結束在伊拉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作戰任務,但仍將為相關行動提供空中支援。
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並停止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並不意味著中東在美全球戰略中的地位下降。實際上,中東依然是美全球霸權體系的重要環節。美一方面從阿富汗和伊拉克實施戰略收縮,另一方面在其他方面加強該地區軍事存在。比如,美中央司令部調整其所謂責任區範圍,將以色列劃入其中。美還與中東域外國家法國、日本等,在阿拉伯海舉行雙航母演習;與沙特舉行代號為“龍”的聯合空中演習。
美軍繼續向中東地區增加部署6架B-52H轟炸機和數套“海馬斯”火箭炮系統。美還批准向沙特出售280枚空對空導彈,進一步密切兩國軍事關係。此外,美軍以支援敘利亞反對派反恐作戰為名,在敘利亞10個軍事基地部署了包括特戰隊員在內的近千名軍人。
“重返非洲”提升影響
拜登執政後,以反恐為名“重返非洲”,以遏制其他國家在非洲的影響力。2021年4月,奈及利亞總統布哈里提議,美可考慮將美軍非洲司令部從德國斯圖加特遷至非洲,以更靠近戰鬥區域。美軍非洲司令部負責除埃及之外53個非洲國家區域內的作戰任務。6月,由美國主導、來自非洲和北約7個國家的7000餘名軍人,在摩洛哥、突尼西亞和塞內加爾舉行為期兩週的“非洲雄獅2021”聯合軍事演習。
年內,美還與摩洛哥舉行第11次聯合防務會議,就加強防務合作、反恐、打擊毒品走私和非法移民等問題進行溝通。兩國還舉行代號為“閃電握手”的海上演習,“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戰鬥群與摩洛哥海空軍,演練了水面攻擊、反潛和空中打擊等課目。
收縮拉美地區軍力
美在拉美地區設有南方司令部,在古巴、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哥倫比亞、秘魯等國家和地區設有10餘個軍事基地。美在給予阿根廷和巴西“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的同時,試圖將哥倫比亞發展為拉美首個北約全球合作伙伴。
2021年6月,美海軍陸戰隊宣佈停止部署“南方司令部責任區海軍陸戰隊特設空地聯合特遣部隊”。此前,該特遣隊部署於宏都拉斯,旨在對南美洲盟國進行軍事協助和危機響應。美媒稱,這是根據美國國家整體戰略作出的調整,節省下來的軍費將主要用於亞太地區。(吳霖 李贇)
(來源: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