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時代建造的所有大型航空艦艇,和美式航母最大的不同,就是仍然攜帶大量的艦載武器,最主要的就是重型遠端反艦導彈。另外還有配套的大量防空導彈,甚至還有艦上火炮和重型魚雷。因此這個配置基本上是傳統的大型巡洋艦上才具備的艦艇武備。而美式航母則從來重點突出航母本身的意義,除了仍然具備少量的近程防空導彈和速射快炮外,已經很少在航母艦體上安裝像反艦導彈之類的重型遠端攻擊火力。早期的美國航母還具備少量的艦炮,不過到後來連艦炮都徹底拆除了。美國海軍認為如果在航母安裝上大量艦載武器,只能佔據艦載機的操作空間,無法集中精力把艦載機作為海上作戰的核心要素。因此繼續在航母上安裝艦炮和大型反艦導彈都是完全過時的思想。因為艦載機的攻擊距離、攻擊精確性和作戰效率,
都是單純的艦炮甚至是反艦導彈不能對比的。在正規航母上繼續保留這些不必要的系統,完全是畫蛇添足,最終屬於兩頭不靠的狀態。但是蘇聯人卻不這麼想。在整個蘇聯時代,蘇聯海軍在水面實力上一直距離美國海軍差距巨大,為了儘快地形成基本對等的態勢;蘇聯海軍走了兩條不尋常的道路,第一是把大量資源投入到水下,發展了數量驚人的巡航導彈攻擊核潛艇,寄希望於透過從水下隱蔽接近,偷襲美國的航母艦隊。第二就是雖然也發展了大型航空艦艇,但是在所有航空艦艇上都繼續攜帶重型遠端反艦導彈和其他的配套武器系統,希望在本方的艦載機在完全無法和美國海軍同行對抗的情況下,用重型反艦導彈和對手拼命。實際上這種戰術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終蘇聯整個時代,蘇方都沒有真正掌握航母彈射系統,雖然也研發了蒸汽彈射器,
但進行試驗的一直是簡單的配重。到蘇聯解體,都沒有做到,哪怕在陸地蒸汽彈射裝置上彈射一個架次的真正的艦載機。就是在這種航母核心技術上長期技不如人的情況下,蘇式航母只能繼續叫載機巡洋艦。而作為1143.5型的首艦,庫茲涅佐夫號就是這方面的典型。而庫艦也成為蘇聯海軍後來的繼承者擁有的唯一一艘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自身防禦火力遠遠超過同時代設計和建造的美國航母。正常情況下,航母的對外攻擊和本身的防禦,都主要靠航母編隊中的驅護艦和甲板上的大量艦載機。但是庫艦上部署的艦載機一直不多,滿打滿算,30年來從來沒有超過15架,這還包括早期的蘇33艦載機和後來在上面試驗的米格29K,但是這兩種型別的艦載機加起來在上面部署最多的時候,可能也只有12架。
艦載機的數量和實戰能力都不給力,於是庫艦就只能在自身上堆砌大量的其他武器系統。全艦一共擁有25個彈藥艙室,遠遠多於美式航母。彈藥多的原因是庫艦上攜帶的導彈武器種類也多。最核心的就是艦首飛行甲板下方安裝的12單元的3K-45“花崗岩”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裡面傾斜佈置了12枚花崗岩重型導彈。這是一種70年代初就開始研製的遠端超音速、掠海飛行的多用途反艦導彈,彈長高達11米,最大翼展2.6米,發射前摺疊狀態下最大直徑1.6米,總重高達7噸。最大射程550千米。7噸的全重甚至大於空戰狀態下米格21戰鬥機,因為米格21的空重不過4.5噸,半油狀態下很多時候還不到7噸。由此可見這花崗岩反艦導彈是如何的龐大笨重。設計建造得這麼大,就是想具備足夠的射程和威力。攜帶成噸的炸藥,
只需要命中一枚就可以重創對方的巨型航母。就算是不裝炸藥,一個末端自重五六噸的物體直接以2倍音速砸到航母上,破壞性也不得了。不過如此巨大的目標,也讓防禦方很容易將其鎖定和成功攔截。另外庫艦上還設定有多達192枚近程防空導彈,這個數量也算是創記錄的。而作為庫艦的姊妹艦,某艦在升級過程中,徹底拆除了這套重型反艦導彈的發射裝置,其原本佔據的內部空間進行了重新佈置;而復刻某艦的新型號,則直接取消了這種設計。但是庫艦卻自始至終保留了這套甲板下的發射系統。庫艦前幾年的升級,也只是更換了4臺鍋爐;對重型反艦裝置根本就沒有做任何改動。後來庫艦連續出現事故,因此這種巨型導彈的發射裝置也只能長期閒置,持續生鏽中,未來還不能開啟其沉重的發射蓋都是一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