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週年的國慶節前夕,當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張鼎丞收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電報,電報上的內容是拜託他尋找牛牯撲村的一位普通農民,並邀請他前來北京參加國慶閱兵觀禮。落款人的名字上,赫然寫著“毛澤東”三個大字。
要知道,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能來觀看國慶閱兵的人不在少數,可是能上天安門觀禮臺觀看國慶閱兵的人卻是屈指可數,這是我國的最高榮譽之一。
天安門觀禮臺上要邀請哪些人觀禮、哪些人能夠出席,都是要由相關部門擬定人員名單,再提交給國慶閱兵籌備會,經過再三討論,確定沒有問題了,才能獲批拿到邀請函。
一般來說,能受邀的嘉賓要麼是各行各業的勞動模範及先進人物、戰鬥英雄,要麼是知名海外愛國僑胞或級別較高的外國來賓。
但也有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確實是毛主席親自邀請,比如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宋慶齡女士,就是1949年他和周恩來一起寫信,並讓鄧穎超親自去上海請到北京來參加開國大典儀式的。
張鼎丞看過主席的電報後不敢怠慢,急忙派人前去牛牯撲村尋找,在經過多方詢問尋訪和調查後,終於找到了當年的那位農民,並且詳細向他轉述了毛主席邀請他去北京的訊息,囑咐他儘快出發。
這件事在牛牯撲、在永定縣傳開來,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個普普通通種地的老農民,怎麼突然能收到主席的親自邀請前去北京呢?
10月1日這天,天安門城樓上滿朋高座、賓客如林。盛大的閱兵典禮即將開始,而毛主席也是早早等待在這裡,向樓上樓下國內外的各位嘉賓一一問好。
當毛主席走到這個農民身前時,眯著眼睛仔細辨認了一番,突然哈哈大笑起來,搖了搖頭說道:“你不是陳添裕,他不長這樣,就算過了這麼久,臉有變化,你的身高也對不上哩!你是那個看茶桶的。”
原來,在毛主席的記憶中,陳添裕個子較高,而面前這個人個子矮小,身形完全不一樣。
面前的農民臉色有些慌張,急忙開口向主席解釋:“是哩,主席!我是陳添裕的堂弟,我哥...他有事來不了,所以就託我來!”。
原來是陳添裕的老婆快生孩子了,中年得子,他實在是擔心家裡人走不開,於是就拜託了自己的弟弟陳奎裕代替自己前往北京,接受毛主席的邀請。沒曾想到毛主席不僅記得陳添裕的長相,即便只是當年看茶水的陳奎裕,也被毛主席一眼認了出來,毛主席的重情重義可見一斑。
毛澤東聽完陳奎裕的話,緊緊握住陳奎裕等代表們的手說道:“當年我在牛牯撲的經歷讓我刻骨銘心,這麼多年我也一直惦念著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國家也會一直記著你們,不會忘記你們的。”
那麼,陳添裕這個普通農民究竟是誰?當年在牛牯撲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又是怎麼能夠讓毛主席惦念到今天的?
這事兒可就說來話長了,要從1929年的一段往事細細說起。
1929年,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十分動盪的一年,同時也是毛澤東人生中的一段低谷。這一年的年初,國民黨反動派向蘇區發動進攻,朱德和毛澤東領導的紅軍決定,暫時離開千辛萬苦建立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指揮紅四方面軍一路向贛南進發,重新為中國的革命道路開闢新的方向。
後來毛澤東應邀來到閩西,準備開展指導工作。閩西的地方領導為了安全,專門給他搭了一個小竹寮,讓毛澤東住了進去,周圍風景秀麗,與翠綠的竹寮相互輝映,看上去風雅十足,毛澤東十分喜愛,提筆寫下了“饒豐書房”四個大字。
來到閩西后,毛澤東迅速組織人員對當地展開了調查研究,瞭解閩西地區的革命形勢,還成功召開了中共閩西一大。會議中報告了閩西各地區的革命形勢,總結了閩西革命根據地這些年來的鬥爭經驗與教訓。
毛澤東還在會議結束前高度讚揚了閩西人民的革命鬥爭活動,並且提出瞭如何鞏固和發展閩西革命根據地,以及革命形勢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毛澤東的到來提升了士氣、鼓舞了人民,革命鬥爭事業開展得如火如荼,周圍區鄉的蘇維埃政權紛紛建立,工農武裝的力量也在不斷髮展壯大。但此時,毛澤東的身體開始逐漸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
當時,因為革命形勢異常複雜,再加上身體狀況堪憂,中央對於這次行程極為保密,毛澤東就化名為“楊子任”,當地的人們都誤認為是姓楊的“主任”,所以都親切地叫他“楊主任”或“楊先生”。
毛澤東一行駐紮在牛牯撲土樓——華興樓。在這個土樓裡,毛澤東實際居住的時間並不長。他一面在這裡治療瘧疾修養病情,一面專心調查研究指導工作。
毛澤東在當地開展土地革命,受到當地貧下中農的熱烈擁護,那麼自然對於土豪劣紳的利益就會造成嚴重的打擊,而土豪劣紳中,別有用心的反革命分子不在少數,這位遠道而來的“楊主任”的特殊身份,也早就引起他們的注意,為此他們還特意調查了一番。甚至有人將毛澤東的情況彙報給國民黨反動派,事實上,當時並沒有人知道毛澤東的真實身份,只知道在牛牯撲生活著一位中共的“大人物”。
當時岐嶺鄉有一個叫做張克識的人,他之前是岐嶺鄉有名的地主,土改之後,他霸佔的良田就都被農民分了,但這個張克識革命思想很“高”,不僅沒有反抗,而且還十分配合。但是他們沒想到,這一切都是張克識的偽裝。當他注意到當地的黨組織領導對毛澤東很是尊敬,覺得他身份應該不低,於是轉頭向敵人告密。
得知訊息後,偽團總胡道南、林蔚民等集結了國民黨大埔縣保安團600多人,兵分兩路,氣勢洶洶地向牛牯撲撲來,決定對牛牯撲進行瘋狂的圍剿。
敵情來襲,黨支部書記陳兆祥和護衛毛澤東的粟裕接到報告後,決定讓毛澤東一行趕緊撤離,緊急轉移到距此10華里的雨頂坪村。
由粟裕率領警衛連,配合以盧其中為團長的永定赤衛團,迅速搶佔當地的有利地形,在前沿陣地進行阻擊。敵人兩面夾擊,企圖將毛澤東一行團團圍住,一網打盡,此時的毛澤東能夠依靠的,只有粟裕的少數警衛員,力量十分有限。雖然我軍英勇無畏、但實力懸殊太大,只能且戰且退,形勢十分危險。
當時的賀子珍已經有了五個多月的身孕,行動十分不便,而瘧疾纏身的毛澤東也是一度無法下床,情勢愈發危急。敵人的腳步在逐漸逼近,陳兆祥顧不上其他,趕緊把毛澤東扶下床,讓其中一些赤衛隊隊員掩護賀子珍等人轉移,而他帶著陳添裕等4名赤衛隊隊員,用藤條和木棍綁了個簡易擔架,抬著毛澤東準備向著另一邊迅速撤退。
此時此刻,正在進行阻擊的粟裕雖然率領著一個警衛連,但整個警衛連也不過100人左右,事發地當天,是突然接到敵人來襲的訊息,很多人在此之前就外出執行其他任務去了,並不在附近。所以粟裕能夠指揮調動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幾十人左右,而敵人的數量卻是警衛連數量的十幾倍,再加上雙方武器的差距,形勢不容樂觀。
沒過多久,粟裕帶領的紅軍戰士就出現了傷亡。此時所有人的心裡都很清楚,一旦這個時候讓這些反動派抓住了毛澤東,那麼對於紅軍、黨組織、整個革命事業來說,都是無法挽回的損失。於是紅軍戰士們頑強作戰、一步不退,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多次阻止了敵軍的衝鋒。
當敵人的衝鋒再一次被阻截下來的時候,反動派開始著急了起來,於是開始喪心病狂的放火燒山。面對大火,戰士們只好邊打邊退,敵人見狀猛撲上來,將紅軍的阻截撕開了一道口子。
閩西山區,由於地形原因,道路崎嶇,後方敵人的槍炮聲越來越近。可在密林之中,這樣的山路,普通人走起來都十分吃力,更何況是抬著擔架前行。這時,一個身強體壯的赤衛隊隊員主動站出來開口道:“楊主任,我揹你吧!”
他就是陳添裕。
陳添裕是苦出身,在我黨領導的永定縣農民行動之後,他就義無反顧加入了赤衛隊,積極參加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鬥爭,為人忠厚可靠,值得信賴。
這次毛澤東在牛牯撲養病的住宅,正是陳添裕的家。正因如此,保護毛澤東的安全也是陳添裕義不容辭的責任。此刻情勢危急,說罷,他就從擔架上背起毛澤東跑了起來,憑著對當地地形的熟絡,也為了避免與敵人相逢,陳添裕從後山小路出發,一路七拐八彎。雖然他年輕力壯,經常翻山越嶺,但毛澤東身材也高大魁梧,不過一會陳添裕也氣喘吁吁了起來,腳步開始虛浮。
緊要關頭,陳添裕靈機一動,把自己腳上的草鞋調轉了個方向,再重新穿上,這樣,在地上留下的腳印,就與自己前進的方向截然相反了!毛澤東在一旁看了,都忍不住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陳添裕跑了一段路後,就揹著毛澤東躲進了一旁的山洞裡,靜靜等待。追上來的敵人們沒有仔細搜查周圍,但是發現腳印後,居然真的上當,沒有一絲猶豫就順著腳印往相反方向追去。
為了保險起見,陳添裕帶著毛澤東又在洞裡等待了許久,直到洞外再也沒有動靜後,兩個人才繼續前行。為確保安全,陳添裕專挑荊棘叢生的隱秘山道走,險惡的地形,崎嶇的山路,此時陳添裕早已汗流浹背,揹著毛澤東的雙腿雙手也都開始微微顫抖,體力透支嚴重。但他還是咬牙堅持,繼續趕路。
毛澤東伏在陳添裕的背上,看著汗流浹背的小夥子,聲音顫抖地說:
“可以了可以了,把我放下來吧,我自己走。”
陳添裕恍若未聞,只管埋頭向前趕路。一步又一步,靠著驚人的毅力,他揹著毛澤東翻過了三座大山,跑了整整十華里,終於到達了雨頂坪村!
到達目的地,跟其他人碰面後,陳添裕才徹底放鬆下來,結果因為太累居然直接暈倒了過去!這時,旁邊的人才發現,陳添裕的鞋子已經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跑掉了。他光腳揹著毛澤東一路踏過山路荊棘,淌過河流草地,雙腳遍佈傷口,卻始終一聲不吭,背後槍林彈雨也不曾停下腳步。
賀子珍與毛澤東看著已經暈倒過去的陳添裕,感激之情無以言表,感概地說道:
“多虧了陳添裕同志啊!”
之後,永定縣的革命隊伍來接毛澤東,要將他再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去。毛澤東十分不捨,此一別不知道還有沒有再見面的機會,於是,他拿出一張紙條,給陳添裕他們一人寫了一張欠條,要他們在革命勝利後找他兌現。
陳添裕握著這張欠條,目送他離去。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陳添裕都沒有再見過毛澤東,也一直不知道毛澤東究竟是什麼身份。他也並不清楚,自己當初那次救人行動,對當時前路莫測的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二十年多年過去了,這張欠條早已遺落在時間的長河中,而毛澤東卻牢牢地記住了在牛牯撲的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還有營救他的陳添裕等人的名字。
在那次死裡逃生之後,毛澤東心中感慨頗多,提筆寫下一首《採桑子》: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幾個月後的12月28日,回到了福建省龍巖市的毛澤東參加了第九次代表大會,也就是著名的古田會議。這次會議上,毛澤東重新擔任了紅四軍前委書記。
白駒過隙,二十多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在1953年的國慶節前夕,毛澤東在北京專電聯絡到了福建省委書記張鼎丞,拜託他尋找陳添裕,邀請陳添裕前來北京觀禮。
二十多年後,陳添裕終於知道了當初揹著的“楊主任”的真實身份。這讓陳添裕喜出望外,作為普通百姓,他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機會,但不湊巧的是,此時他的老婆即將臨盆,思來想去,就只好請自己的堂弟陳奎裕代自己去北京。
所以當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見到陳奎裕時,就立刻認出:“你不是背過我的陳添裕,你是看茶桶的。”
原來二十多年過去了,無論是毛主席,還是陳添裕陳奎裕,都不曾忘記二十多年前驚心動魄的那場經歷。毛澤東緊緊握著陳奎裕等代表們的手,充滿感激地說:
“我在牛牯撲的經歷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我一直惦念著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共和國也不會忘記你們!”
毛主席與陳添裕之間二十多年來的羈絆,能夠以小見大,正是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之間關係的縮影。這樣的光榮傳統直到今天仍然還在維繫,歷久彌新、不斷激勵著我們華夏兒女不斷進步,追求美好的明天,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國家與社會。
謹以此文來紀念毛主席和那些曾經為了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可愛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