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伯溫大家不陌生吧?他和諸葛亮一樣是我國古代智慧的象徵,二人在不同時代作出了同樣的貢獻。
民間素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說,意思是說劉伯溫的貢獻不在諸葛亮之下。
真實歷史上二人根本沒那麼牛叉,就拿諸葛亮來說吧,他的軍事能力稀鬆平常,諸葛亮的主要貢獻在於發展生產和保障供給,和漢朝丞相蕭何差不多。
劉伯溫也不是神乎其神的人,說他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有點誇大其詞。朱元璋在當紅巾軍元帥的時候,劉伯溫還隱居在老家擺弄小菜園呢,當朱元璋啟用他時,劉伯溫已是50歲的老頭了。
姑且不說他年齡大,我查遍《明史》也沒發現劉伯溫在軍事方面有多出色。說到底他就是一個文化人,看的書多,寫的文章好,這種人在古代隨手一抓一大把。
雖是如此,並沒妨礙民間把劉伯溫吹得神乎其神。比如說劉伯溫年輕時,曾在老家附近山洞裡得到白猿獻給他一本奇書,此書是漢朝軍師張良所著的兵法戰策《百戰奇謀》。劉伯溫如獲至寶,接下來他用書本里的知識幫助朱元璋統一了天下。
本文咱就順著傳說往下聊,看看劉伯溫臨死前是如何保護這本書的?之後又是誰得到了這本書?結果怎樣?帶著這些疑問,咱們就從劉伯溫晚年生病說起。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還是不免要說一說真實歷史上的劉伯溫。
劉伯溫,本名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人,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
劉伯溫生在元朝中期1311年,他的父親是一個私塾先生,名叫劉爚(音越),業餘時間喜看易經奇門遁甲等書籍。
劉伯溫受父親的影響,小時候做完作業後常翻父親的這些書。時間一長也就對這些書產生了興趣 ,這可能是民間傳說劉伯溫能掐會算的依據吧。
不得不說,劉伯溫很聰明,12歲上考中秀才,被人們稱為神童。
22歲上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去元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參加科考,結果一舉成名高中進士。不過此時元朝已到了風雨飄搖之際,有能力的人無用武之地。
還算不錯,三年後,劉伯溫被朝廷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相當於縣官的秘書,小的不能再小的八品官。
即便是這樣,他也沒在縣裡做多長時間,最終被當地的地痞流氓擠兌走了。
原來劉伯溫太正直,不懂圓滑的為官之道。咱們這樣說吧,自從劉伯溫進入仕途後就沒有順當過,在地方上任職,通常不超過一年就會丟官罷職。
就連劉伯溫都感到納悶,他翻開易經掐指一算,顯示自己50歲之前仕途坎坷,劉伯溫很信命,於是就放棄了做官,乾脆隱居山中潛心研究易經和奇門遁甲等古書。
歲月悠悠,轉眼多年過去了,1360年,朱元璋佔領了南京,此時他急需能人出山輔佐,在太子老師宋濂的舉薦下,劉伯溫橫空出世。
值得一提的是,劉伯溫、宋濂,葉琛,章溢四人被稱為浙西四賢,到後來劉伯溫最為出名。
朱元璋求賢若渴,急忙派人去請劉伯溫,老劉早在家待煩了,於是就做了朱元璋的謀士,這一年老劉50歲。
朱元璋佔領南京,並不代表他已經擁有了天下,他要剷除各地的武裝力量,其中陳友涼,張士誠最為強大。這時劉伯溫獻計,提醒老朱避免兩線作戰,意思讓他各個擊破,先穩住張士誠,滅了陳友涼,當陳友亮滅亡後,張士誠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老朱一聽大喜:“就聽軍師的話”,經過死磕,朱元璋有驚無險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1368年,朱元璋登基當上了皇帝,國號大明。論功行賞,劉伯溫被封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這在明朝屬於高官,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副院長。
我總結了一下,老劉一共輔佐朱元璋14年,前8年他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出謀劃策,後6年太平的時候,劉伯溫的精力主要用來提防朱元璋對自己下黑手。
尤其是到了晚年,朱元璋處心積慮要弄死他,老朱為什麼要害老劉呢?
原來朱元璋坐擁天下後,害怕功臣造反大開殺戒,10個功臣有9個被他弄死了,如果不是老劉能掐會算,恐怕早做了老朱的刀下鬼。
洪武8年,也就是1375年正月下旬,劉伯溫不慎感染了風寒。老劉很識趣,既然皇上對自己不放心,我何不請求退休回家養病,經過老劉的請求,朱元璋巴不得他離開,就這樣劉伯溫回到了故鄉。
走了以後,老朱還是不放心,他害怕老劉在家拉幫結夥造反。隨後老朱打著想老劉的幌子,宣他進京,意思是從側面探聽一下他的口風。
不管老朱如何作戲,老劉早看透了他的心思。朱元璋一看劉伯溫病的確實不輕,心想劉伯溫這麼牛叉還不是憑藉百戰奇謀這本書嗎?
劉伯溫死後,如果這本書流入民間將遺禍萬年,誰都可以憑此書推翻我的天下,為了子孫後代,我必須把這本書搞到手,隨後朱元璋開始了行動。
朱元璋想到的事兒,劉伯溫早想到他頭前了。老劉深知這本書的重要性,平時輕易不讓人染指,就連他的兩個兒子劉漣和劉璟都沒看過,按老劉的話說,這兩個兒子資歷淺,根本學不會。
除了劉伯溫之外,明朝沒有第2個人看過這本書,這更引起了朱元璋的興趣,他發誓非要得到這本書不可。
劉伯溫深知這一點。就在老劉去世前,他把兩個兒子叫到床前,有氣無力地說:“皇上一直想得到我這本《百戰奇謀》,這本書不能他看,皇上生性狠毒不夠寬容,這本書對他有害無益,留著此書是禍害,我前些天把它一把火燒了。”
說完這些,老劉用慈愛的眼光看著兩個兒子,用盡最後的力氣說:“我死後,皇上一定會翻蓋咱家的房屋,你倆別阻攔,我沒啥東西可留給你倆,唯有一本郁離子書,這是我用畢生精力寫成的神怪小說。
如果皇上向你倆索要《百戰奇謀》,你們就把這本《郁離子》交給皇上。”說完劉伯溫就嚥氣了。
老劉果然料事如神,朱元璋借弔唁之機,向他的兩個兒子劉鏈劉景索要《百戰奇謀》,兩個兒子說父親已把書燒了,說著把父親的《郁離子》轉交給了皇上。
朱元璋要的是百戰奇謀,對郁離子不感興趣,拿回宮,看都沒看一眼就把它扔到了古書堆了。
老朱沒好心眼,他不相信劉伯溫會把心愛的書燒掉,借為劉伯溫翻建房子為名,掘地三尺依然沒找到這本書。
原來劉伯溫早就料到朱元璋會拆他家的房子找這本書,所以死前告訴兒子皇上一定會為咱家翻蓋房子,到時別阻攔。
時間就這樣匆匆過去,朱元璋找不到這本書寢食難安,他害怕這本書流落到民間,更害怕這本書落到朝中大臣手中,害怕這些人利用書中的知識奪取大明江山。
老朱整天被這些擔憂所困擾,最後竟抑鬱而死。
有人可能要問了,劉伯溫真把書燒了?
非也,這就是劉伯溫的最後一計,他為了保護《百戰奇謀》,把郁離子一書掏空,然後把《百戰奇謀》夾在了《郁離子》書中。
當初如果朱元璋翻一翻《郁離子》,肯定會看到《百戰奇謀》。
劉伯溫斷定朱元璋不會這樣做,於是兵行險招,讓他把書帶到了宮裡,老朱無意之中把這本書保護了起來,大家想一想,誰敢到宮中去偷書呢?
如此一來,《百戰奇謀》這本書,靜靜的躺在宮中牆角達270年之久。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佔領了紫禁城,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上吊自殺,明朝滅亡。
有一天,李自成在宮裡溜達看到了郁離子這本書,他是劉伯溫的忠實粉絲,隨即捧起書研讀了起來。他發現書皮是《郁離子》,裡面卻是《百戰奇謀》,李自成欣喜若狂,想不到機緣巧合得到了天書,當即李自成跪在地上向南遙拜,口中喃喃自語道:“感謝伯溫老先師”。
其實李自成最應該感激的是朱元璋。之後李自成憑這本書成功隱藏了起來,到現在誰也不知道李自成失敗後到底逃到哪裡去了。總的來說,劉伯溫死前遺計,害的朱元璋寢食難安,卻便宜了270年後的李自成了,這向誰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