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格局真的很重要
它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更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清代學者張潮就把人生分成三種境界和格局:
第一種:在窗子裡面看月亮,
第二種:在庭院中望月。
第三種:站在高臺上玩月。
大多數人都屬於第一種,有著自己的侷限,只能在窗子裡看月亮。
少數人屬於第二種,從屋子裡走出來,來到庭院中望月,才發現視野更廣闊。
只有極少數人屬於第三種,站在高臺上,與月亮嬉戲,體會到真正的人生之趣。
有句話說的好:“格局之上,所見之處,步步皆景。
擁有大格局的人,才會有大視野,活出真正的人生意義。
那麼怎樣構建人生的格局呢?
其實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人,這一切就構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01
- 讀過的書,沉澱你思維的深度。
曾有人問過歌手李健,為什麼要讀那麼多的書?到底有什麼意義?
他回答說:
所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眼界更開闊,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於狂妄。
一個人讀的書越多,越會意識到自己的匱乏。
也就是說,書可以幫助一個人保持清醒的自知力,能夠摒棄浮華,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也正是這種清楚的自知力,讓李健即使是在他名聲最盛的時候,也與聲色犬馬的外界保持著適宜的距離。
在我們的生活中,浮光掠影的東西太多。
“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世間繁華的誘惑,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
唯有讀書,才能讓我們無論何時都能保持心靈寧靜,能夠自省和自查,保有清醒的認知,也永遠懷有敬意和謙卑之心,不致於狂妄混亂,失去真正的自己。
而一個人讀書,不僅僅能讓人身在高處時能保持清醒,也能讓人身處低處時走出迷茫。
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老師在中央電視臺任職時,曾經歷職場低谷,那時他沒有任何節目可做,連開會都不用他參加,他就非常焦慮。
好在他這時做了一件正確的事,那就是讀書:他利用了一年的時間,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尤其是像《論語》這樣很有深度的書。
然後他的心態就變得平和了,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變得能想得開、看得開了,這都得益於讀書帶給他的思維沉澱。
所以有人說,讀書能夠解決我們80%的迷茫。
讀書的意義還在於它可以讓我們從疲憊不堪的生活中看到一種希望。
演員胡歌遭遇車禍後,人生和事業都面臨著巨大危機時,他靜下來開始大量閱讀各種書籍。
然後他慢慢地從低谷中走了出來。
他覺得讀書讓他被別人的故事打動、為別人的命運思索時,也讓他尋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歸處。
書中有千種人生,書裡有各種百態。
當我們的視野從自己狹小的空間裡走出來,去透視別人的人生時,就會發現那些看起來了不得的事情,其實沒那麼重要。
正如梁文道所說:讀書到了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了這個世界。
所以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一個過程。
02
- 走過的路,拓展你眼界的廣度。
讀書是讀有字之書,是在別人的故事裡讀人生。
而一個人的經歷、閱歷和見過的世面,卻是讀無字之書,決定了一個人的看世界的格局。
《天堂電影院》裡有句話說:“如果不出去走走,就會以為眼前的世界就是全世界。”
一個人見過的越多,他眼前的世界就越開闊。
那個被婚姻困了半生的五十六歲阿姨蘇敏,曾經的她,每天面對的是一個極度自私冷漠的丈夫和只有鍋碗瓢盆的瑣碎生活,在不斷的精神內耗中,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後來,她拋開一切,自己買了一輛小車開始了自駕遊。
出發後,見過了天地的她,心中豁然敞亮,她說:“原來人還可以這樣生活。”
比起怨恨,現在她看丈夫,更多的是同情。
她說:“一個人這樣挑挑揀揀一輩子,費盡心思讓另一個人不舒服,也挺可悲的。
正是見過了更廣闊的世界,蘇敏才擁有了不一樣的氣度和人生格局。
才會把過去的種種不如意輕鬆放下,不再糾結和縛住自己。
而一個人走過的路不僅決定了他的眼界,更決定了他的認知。
在一期綜藝節目上,韓雪說了一個很獨特的擇偶觀。
她說:“我喜歡看過世界的男生,不喜歡對世界還蠢蠢欲動的男生。”
大家表示很困惑。
她解釋說:“因為只有讀懂過生活,看過世界,你才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東西。”
在場的嘉賓蘇芩連連稱讚:“這就是見過世面的女人的擇偶標準。”
一個人只有見過世面,才會站在大視角上,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有一個正確的評判。
人只有閱過山河,見過湖海,走過世界,經歷過人生的繁複之後,才會拓寬視野,增長智慧,人生視角才會變得開闊,看到人生更大的格局。
03
- 遇過的人,教會你做人的寬度。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認知層面的大小,也決定了他做人的寬度。
富蘭克林18歲的時候,得意洋洋地回到故鄉,他穿著新衣,口袋裡裝滿了錢,見到人就分,儼然一副腰纏萬貫的大款派頭。
後來,他在飯店遇到了自己的對手—當地最受人尊敬的學者馬瑟。
富蘭克林在趾高氣揚地炫耀一番後,準備離去時,馬瑟忽然喊到:“低頭,低頭。
富蘭克林根本就不聽他的話,結果差點撞上眼前低矮的天花板。
見此情景,馬瑟含有深意地對他說:“低低頭,年輕人,在這世上行走,一定要低頭才能避免磕碰啊!”
富蘭克林聞言很是羞愧,從此變得不再輕浮狂妄了。
正如那句話所說:
很多人闖進你的生命裡,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
人這一生,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會教會我們一點什麼,讓我們收穫一點什麼。
有一個女孩小時候經常找爸爸哭訴:其他小孩都不跟我玩,沒人喜歡我。
爸爸總是簡單地回答:你去接觸更多的人看看,去畫一個更大的圓吧。
長大後,女孩入職一家公司,感覺和新同事格格不入時,爸爸會低聲地說:“去畫一個更大的圓吧。”
女孩被男朋友拋棄,感到人生灰暗無比時,爸爸的聲音又響起來:“去畫一個更大的圓吧。”
她每次都照做了,沒有一次是行不通的。
因為每次她促使自己去畫一個更大的圓時,她都有所獲得,感到自己的人生緯度在不斷地擴大:受得了委屈,容得了人,看得開事,活成了一個大氣的人。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你人生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揹負著你命運賦予的使命而來:
好的人教會你感恩;
壞的人帶給你經歷;
最壞的人教會你有用的一堂課;
……
當你歷經世事,你就會變得成熟豁達,當你看到各種人性在你面前徐徐展開的時候,你就擁有了波瀾不驚、平靜應對的灑脫坦然。
04
有人說:人這一生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過程。
這也是一個人格局形成的過程。
而讀過的書決定了我們思維的深度,走過的路決定了我們眼界的寬度,見過的人決定了我們境界的高度。
這一切就構成了我們的人生格局。
臺灣作家林清玄寫過這樣一首禪詩:白鷺立雪,愚者看鷺,聰者看雪,智者見白。
意思是說,一隻白鷺立於雪地,愚者只見到了白鷺,聰明人看到了雪,而智者會看到更廣闊的空間。
一個人格局的大小就決定了他看事情的角度。
格局小時,看到的世界就很小,格局大了,世界就大了。
眼界決定境界,心態決定狀態,心胸決定格局,
而格局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