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提到孔繼寧大家都會覺得很陌生,但是提到他的“背景”,可能會傳出來一陣驚呼之聲:孔繼寧——李敏與孔令華之子,毛主席與賀子珍之孫。
作為毛主席孫子輩的後人,孔繼寧是其中年紀的最長者,也是唯一一位與毛主席共同生活過的孫輩。
這樣的身份背景,很多人僅是想想便覺得驚羨了,但是對孔繼寧來說,卻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甚至更多時候,都是一種強大的負擔。
《莊子·秋水》中說:
“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即“獨腳的夔羨慕多腳的蚿,多腳的蚿羨慕無腳的蛇,無腳的蛇羨慕無形的風,無形的風羨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羨慕內在的心靈。”
很多人都會覺得能成為毛主席的外孫,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可是孔繼寧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就不止一次表示過:“毛澤東外孫的身份有時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
因為人們知曉了他的身份,便會刻意去留意他的一舉一動;會在心中暗自比較毛主席的外孫與尋常人是否有什麼不同;甚至不能接受他成為一個普通人,因為平庸會“抹黑”毛主席的威名……
更有甚者會為了顯示自己的清高與孤傲,所以可以疏遠孤立孔繼寧,這讓孔繼寧既心酸、又無奈。
其實孔繼寧只在毛主席身邊生活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此後的時間,儘管毛主席對他十分喜愛,他一直十分想見毛主席,也只有每年毛主席過生日的時候才能匆匆見一面。
彼時孔繼寧在中南海出生,正在辦公室忙碌的毛主席聽到小外孫出生的訊息高興地站了起來。這是毛主席第一個孫輩的孩子降生,毛主席顯得異常高興:“沒想到我七十歲還能官升一級!”
毛主席炫耀似的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道,語氣中是掩飾不住地開心和滿足。
隨外公生活的日子
孔繼寧是1962年10月27日出生的,和蘇聯十月革命爆發日只相差兩天。
因為他出生的日期也比較特別,所以毛主席便與李敏的公公共同商議,給他定下來了“孔繼寧”這個名字,意在“紀念領導十月革命的領袖列寧、社會主義革命事業後繼有人”。
在孔繼寧出生後一直生活在毛主席身邊,所謂“人心向下長”、“隔輩最親”,毛主席對這個小外孫疼愛的不得了。
原本毛主席每天都十分繁忙,休息的時間非常短暫,自從有了孔繼寧以後,毛主席幾乎將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來帶孩子了。
天氣好的時候還會抱著小外孫到園子裡面逛逛,一邊轉悠一邊將孔繼寧逗得咯咯直笑。
有的時候碰到人了,毛主席還會將小外孫抱到人的眼前,滿心歡喜的說道:“你瞧他,多精神,虎頭虎腦的,一看就聰明!”
孔繼寧小的時候十分惹人喜愛,所以人們總會情不自禁的從毛主席的手中接過孩子,摸一摸親一親。
不過很快孩子又會被毛主席“搶”回去,別看毛主席那個時候已經70歲了,但是別人抱他的小寶貝疙瘩他還不放心呢!
毛主席還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小玩具都拿了出來。那些玩具被放在毛主席的書房中,有滿滿一大箱子。一開始就放在角落,人們還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毛主席讓警衛員幫他幫箱子拖了出來,然後翻出來不少小孩子的玩意,警衛員還納悶呢,這東西都放在這好幾年了,毛主席都沒有動過,現在突然翻出來是做什麼?
“主席,您把這些舊東西找出來是幹什麼?”警衛員一頭霧水。
“我們家呀,真是太久沒聽到孩子的聲音了。”毛主席慈祥的笑著,手上還拿著一個撥浪鼓晃來晃去的,“這些玩具,我的兒女沒有用過,我也沒有時間陪他們長大,現在啊,我終於有機會了。”
毛主席曾經有過十個孩子,但是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其中六個都走失夭折了,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毛主席的身邊只剩下了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訥幾個孩子。
而這些孩子也並不是時常都能待在主席身邊的,為了減輕組織上的壓力,建國後這四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崗位,幾乎不與毛主席生活在一起。
1950年的時候,毛岸英還犧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這對已經年老的毛主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好在他的小外孫來了,還生的十分活潑可愛,在他的影響下,毛主席的心緒都開懷了不少。
毛主席又讓警衛員幫著自己把箱子帶到了李敏的房間,給女兒送去。
李敏一開始看到父親帶來一個大箱子還以為是什麼東西,開啟一看才發現裡面是不少的玩具。
“爸,您這些東西都是從哪裡翻出來的?”李敏有些不解。
毛主席拿起來一個撥浪鼓,逗著孔繼寧,孔繼寧的注意力全被吸引過來了,嘴裡咿咿呀呀的好像在說話。
“這些啊,都是我給你準備的,撥浪鼓還是我親手製作的,可惜你小時候不怎麼喜歡。離開陝北時,我全部帶在身邊,想你了,我就晃幾下。”毛主席有些惆悵地說,但是仍舊十分寶貝地看著小外孫。
李敏聽到毛主席這樣說也十分心酸,想著如今父親老了,自己一定要好好的陪伴在父親的身邊才好,她寬慰父親道:“爸,過去的事情,咱就別提了,我如今在您身邊陪著您呢!”
毛主席也笑:“對呀,我現在可要享受享受天倫之樂了,”毛主席邊說邊將孔繼寧抱到懷中,逗他:“是不是,我的小乖乖喲。”
不過對於毛主席對自己的疼愛與珍惜,孔繼寧是並不知曉的,因為當時他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在他六個月的時候便搬出了中南海。
所以在孔繼寧童年的時候,自己眼中的“外公”跟其他無關緊要的人眼中的毛主席一樣,是個高高在上、光芒萬丈的偉人,是個口號裡撥出來的偉大領袖,跟別人的外公都不一樣。
直到孔繼寧大一些,看到了母親筆下文字的回憶,才知道偉大的毛主席疼愛外孫也是跟常人無異的。
李敏的自述《我的童年與領袖父親》中寫著:
“父親工作累了,順腳就去看看小外孫,抱抱、親親、逗逗小傢伙。繼寧長得虎頭虎腦,不哭不鬧,笑起來尤其可愛。父親平時就喜歡孩子,現在更像所有的老人一樣——隔代親,特別愛和繼寧玩。”
每次看到這樣的文字時,孔繼寧似乎能夠想到那個時候無憂無慮、祖孫親暱的時光,他說:“現在讀到這些文字,我感到特別溫謦。”
他的父親孔令華蹬一輛平板車,拉著他們母子兩人和全部家當,離開了中南海,來到了組織上分配的位於北京兵馬司衚衕的一間小房生活。
這裡並不精緻,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簡陋,連廚房都是公用的。
不過一家三口並未挑剔,相反還十分滿意,孔繼寧從小生活在這裡,也養成了十分平易近人的性格,對人對事都十分謙虛認真。
有很多人覺得好奇,毛主席的外孫怎麼會這樣低調,孔繼寧則不以為然:“我本來就是在老百姓當中長大的。”
孔繼寧再大一些的時候,“十年特殊時期”開始了。這個時候孔繼寧便很少能見到毛主席了,就連他的母親李敏每次要到中南海見自己的父親都要層層請示。
孔繼寧在回憶那時候的時光時說道:“一般我們只能在每年的12月26日外祖父生日那天,去中南海與外祖父團聚一次。”
記得以前孔繼寧不知道為什麼不準自己見外公,他便軟磨硬泡,希望母親和父親能帶自己去。
母親就和他約定,什麼時候他戴上紅領巾了,什麼時候便帶他去見外公。
孔繼寧當時開心極了,等啊盼啊終於到了一年級,入學以後也如願以償戴上了紅領巾,放學的時候他興高采烈的跑回家對母親說:“我戴上紅領巾了,該帶我去見外公了吧!”
李敏無奈地笑了,跟丈夫孔令華一起帶著孔繼寧到了中南海。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在忙,一直在開會沒有時間見他,為了讓孩子的失望小一些還是周總理陪他們一家吃了頓飯。
不過就算跟外公接觸得不多,但是毛主席的教育和薰陶也始終讓孔繼寧印象深刻。
“在毛家的孫輩中,我是年齡最長的,也是外孫輩中唯一與外公有過接觸的人。儘管接觸不是很多,但他的教誨和薰陶卻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之路。”孔繼寧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如此說。
因為是毛主席的孫子,是黨和人民領袖家庭中的一員,所以孔繼寧從小接受的教育都十分的嚴格,李敏覺得在毛主席的光環下長大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從來不讓別人知道毛主席和自己的關係,也不讓孔繼寧和同學們談起。
李敏對於孔繼寧的教育就是:“不能搞特殊化,否則就是給家庭抹黑;夾著尾巴做人,自己從不說自己是誰的後代。”
在這樣的教育下,孔繼寧從不搞特殊化,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交往、打成一片,也養成了謙虛謹慎、腳踏實地的好習慣。
外公去世,他沒能見到最後一面
毛主席彌留之際,組織上特意批准李敏可以前去看望照顧,因為事發匆忙,李敏並沒有帶上學校正在上課的孩子,因此孔繼寧也沒能見到毛主席最後一面。
“得知毛主席去世噩耗,我當時還在學校跑操,老師把我叫出去,說家裡有人找我。當時我們家沒有專車,因為主席去世以後,當時我媽媽她們單位派了一輛臨時的專用車把我接了回去。幾個小時之後,毛主席逝世的訊息公佈了,也就是說我知道主席去世,只跟所有人知道主席去世相差幾個小時。”
孔繼寧在回憶時說道。
孔繼寧對毛主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毛主席的孤獨,他說:
“主席最悲哀的一點在於,他一生戎馬,為國為民處心積慮,但自己卻很少真正享受到溫馨的家庭生活。他也不懂得合理休息,他的休息方式就是讀書。如果他晚年生活再豐富一點,對社會上的情況有更多的瞭解,他也就會像其他人一樣充分享受生活。”
可是毛主席太忙了,所有休息的時間幾乎都被佔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擔心的也是新中國的大事小情。
跟外婆十分親近
“我對外婆賀子珍有特別深厚的感情,我的童年就是在外婆身邊度過的。”孔繼寧面帶微笑,緩緩的回憶道。
孔繼寧六個月大的時候被送到了上海,跟外婆賀子珍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在孔繼寧的印象中,外婆是一個十分慈祥和藹的老人,對自己也十分的疼愛。
賀子珍總覺得小外孫太輕了些,身板弱了一些,正巧她有一個相熟的工作人員,那人家裡也有個小孩,竟然跟孔繼寧是一天的生日,賀子珍看那孩子便壯實多了。
“你家這孩子生的好,多重啦?”某次閒聊,賀子珍問道。
也沒有家人會有事沒事就上稱量量孩子多重的,聽到賀子珍這樣問,他們家人也想到該給孩子上上稱了,便隨手將孩子放在了一旁的稱上,量完一看正好二十斤。
“跟咱們家寧寧一塊兒稱一稱,看誰重!”賀子珍便將孔繼寧也放到了秤上,結果一看才16斤!
賀子珍當即不滿了,心中的想法得到了印證,她就說自己孩子看起來比別人家的要瘦弱一些,不過也不打緊,賀子珍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孩子好好吃飯,必須養的白白胖胖的才行。
外婆疼愛自己,孔繼寧也用自己的天真和童趣為她帶來了幸福和開心。
有一次,賀子珍去洗澡,又擔心孔繼寧一個人待在屋子裡面不安全,便將孔繼寧帶進浴室裡面,給了孔繼寧幾個玩具,讓他在一旁自己玩。
孔繼寧玩著玩著抬頭看外婆,竟意外地看到了外婆背上有幾處深深的凹坑,他十分好奇,便問賀子珍:“這是怎麼啦?”
賀子珍隨口答道:“敵人的飛機炸的!”
那還是紅軍長征路上的事情,敵軍來轟炸,一個短斷了的將士在擔架上動不了,眼看就要被炸到,賀子珍立即趴到了那名戰士的身上,用自己的身體做盾牌,保住了戰士的性命。
可是自己的背上卻被炸出了很嚴重的傷。
除此以外,賀子珍身上受過的大大小小的傷不計其數,她的身上殘存著多少彈片賀子珍自己都說不清楚。
直到她75歲逝世,遺體被火化之後,從她的骨灰中跳出了十幾枚彈片,他們就像是一個勳章一樣,證明著賀子珍過往的偉大與無私。
孔繼寧知道外婆的身體不好,所以他十分心疼外婆,不僅從來不惹外婆生氣,還經常逗得賀子珍前仰後合的十分開心。
比如有一次,孔繼寧發現賀子珍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悶悶不樂的,他便開始賣乖、耍怪:
他翻箱倒櫃,從箱子深處將賀子珍從蘇聯帶回來的西服穿上了,西裝很大,穿在孔繼寧的身上十分滑稽,上衣能做裙子、褲子還拖著地。
饒是如此,孔繼寧尤嫌不夠,還將綁窗簾用的天鵝絨帶子充當領帶系在了脖子上,還用水給自己的頭髮做了個造型,扮成“西哈努克親王”的樣子,搖頭晃腦的在賀子珍面前走來走去。
賀子珍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之前的煩心事也一掃而光了。
在孔繼寧的印象中,毛主席也經常記掛著賀子珍的身體,還對李敏說過:“沒有照顧好你母親,我要承擔六成的責任。”
尤其是晚年聽到賀子珍病情以後,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因為賀子珍在上海,李敏就成了聯絡毛主席與賀子珍之間關係的一個紐帶,毛主席經常讓李敏帶東西給賀子珍,雖不名貴,但是也足夠顯現心意。
知道賀子珍愛抽菸,毛主席便讓李敏給賀子珍送去中華煙;還經常給賀子珍送一些零嘴吃食,茯苓餅、蜜餞、六必居醬菜,左一包右一包。
當然,賀子珍也十分關心毛主席的生活和身體,所以經常讓女兒給毛主席帶一些她準備好的毛線,還有外公愛吃的油菜、塔菜、冬筍等鮮嫩蔬菜。
孔繼寧說:
“外公在病重彌留之際,艱難地用拇指和食指衝著前來看望他的我母親打成圓圈,像是在詢問著什麼。後來,我們才知道,外公其實是想詢問外婆的情況。外婆賀子珍生於中秋,小名桂圓,而這個用手指打成的圓圈代表著外公臨終前心底深處的掛念。”
孔繼寧自己的夢想
孔繼寧的祖父孔從洲是一名將軍,出身軍人世家的他也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上陣殺敵。
對越反擊戰爆發的那一年,孔繼寧參軍了,一開始他在南京國際關係學院英語系學習,畢業以後又被分到了解放軍總參謀部。
在孔繼寧的想法中,不管做什麼都是不能給家人尤其是毛主席丟臉的,所以他一直認真又細心,本人還十分地求上進。
他的努力領導們都看在眼中,所以先後將他派往了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和英國使館任武官助理。
“1997年,因為母親身邊缺人照顧,我才轉業回北京。”孔繼寧說。
離開部隊以後,孔繼寧也沒有覺得多失落,而是在其他行業發光發熱。
他跟母親李敏一同成立了民族精神與中國發展研究中心,藉助這個平臺宣傳和弘揚毛主席的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常看常新的,不同的時代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會產生不同的成果。為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我們這一代人和我們的後代,都有責任宣傳毛澤東思想,傳承毛澤東精神。”孔繼寧如此說道。
受到毛主席的影響,孔繼寧的思想也是先進的、開闊的,從不拘泥於眼前的一時半刻。
為了讓自己的所作所為能為國家起到貢獻,他多次舉辦現實問題的研討會,討論當代背景下人民的思想浪潮,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他都有仔細的研究。
比如在某段時期,我國出現了很多“崇洋媚外”的人,因為他們不瞭解國外的情況,所以心中預設國外什麼都是好的。
對此,孔繼寧說道:
“我1991年去的英國,那裡的電視每天播放的畫面就是蘇聯商店裡空空如也的貨架,可當時我們國內的商品已經非常充足,老百姓什麼都不缺。與此同時,我也看到西方的政黨對社會主義國家、對華人的歧視是從骨子裡流露出來的,連具有正義感的英國百姓都能感覺到。我們可能都遇到過一些國內的人,思想非常偏激,認為什麼都是西方的好,這被事實證明是錯誤和幼稚的。經過這些年國際和國內發生的變化,許多人重新進行思考,開始讀毛澤東的著作,並且從中獲益匪淺。”
還有很多關於毛主席的爭論,對此,孔繼寧說:
“現在很多人都很浮躁,喜歡人云亦云比如我看到有人發牢騷說:“‘毛澤東那個時候搞得那麼貧困,看我們今天的生活多好!’我就想對他們說:我們吃到第五個饅頭的時候就覺得自己飽了,但你不能說功勞都在那第五個饅頭上,那第一個饅頭沒墊底嗎?客觀、負責地說,當時以毛澤東為首的這一批革命者,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幾我們不能要求前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他們都做完了。後人幹什麼?很多東西要歷史地去看待。讀性、讀透歷史背景才可以評價。”
而事實也確實像孔繼寧說的那樣,真正地走進偉人、瞭解偉人,瞭解了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後的原因,就不會人云亦云,質疑先驅了。
孔繼寧所做的所有努力也終是沒有辜負自己“毛主席之孫”的身份,沒有給毛主席抹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