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全文共1687字,閱讀時間約2.5分鐘
對孩子們來說,最開心的時候莫過於節日,因為大部分節日都可以吃到好吃的還能玩好玩的,還有的孩子會收到家中長輩的禮物,並且在節日爸爸媽媽也放下忙碌的工作,和孩子一起度過愉快的時光,甚至孩子還會實現期盼已久的心願,這些都是童年美好的記憶。
現在文化的交融很多節日無國界,即將到來的聖誕節,很多人都會早早著手準備。商家準備促銷,家長給孩子準備禮物,甚至有的父母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會化身聖誕老人。其實很多孩子並不會多想節日的來源和意義,只知道過節能收到禮物能開心。
聖誕節是一個有關宗教的節日,基督教把12月25日耶穌的誕生日紀念為聖誕節。後來在十九世紀傳入亞洲,大家以節日為由互送禮物、舉行歡聚互相祝福,很多商家也利用這樣的機會,大力宣傳促銷。而孩子們在周圍環境的渲染下,也非常期待節日那天有聖誕老人帶著禮物降臨。
安徽衛視女主持人周群有一年聖誕節,分享給孩子過節的照片,被很多網友在評論區“回懟”。照片中以一棵大聖誕樹為背景,三個孩子穿著紅色的聖誕服裝,戴著聖誕帽子,頗有節日氣氛,看得出是經過精心準備,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微博發出不久就有網友開始評,有的說炎黃子孫為什麼要過洋節日,這樣的節日氣氛,怎麼培養孩子的愛國心。估計本想趁著節日讓孩子們開心,忙忙碌碌準備一番,被網友這樣一評論,周群也覺得有口難辨。
今年國慶期間熱播的電影《長津湖》,很多人看完之後對過洋節又掀起了一輪反對潮。志願軍保家衛國奔赴朝鮮戰場,在嚴寒的天氣條件下,在敵強我弱的情形下毫不顧及個人安危。
我們的戰士在天寒地凍的大山中蹲守幾個白天夜晚,啃著發黴並且咬不動的土豆。而電臺那端傳來美國軍人在暖和的房間,盡享誘人的火雞各種豐富的美味大餐,歡快的聖誕音樂與我們志願軍耳邊的寒風凜冽形成鮮明對比。
很多人表示,看完《長津湖》再也不想過聖誕節,相信這種感情是發自內心。我們很幸運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開心地享受節日的美食和禮物,然而多少人為今天的歲月靜好付出了生命。在開心過聖誕的時候,是否會浮現幾十年前聖誕夜,侵略者在狂歡,而我們的志願軍卻在冰天雪凍成冰雕。
從另一個角度,孩子是否愛國並不完全取決於過一次洋節,而是要了解孩子對節日期待的本意,同時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才最重要。
孩子期待聖誕節的理由
理由一:生活環境對節日的烘托
每到聖誕前夕,很多商場超市都會有平安果、聖誕樹、聖誕老人等各種擺設,甚至遇到小朋友光臨還有專門的聖誕老人來送禮物,節日氣氛濃郁。大街小巷和商店超市也有平安果和符合聖誕節的禮物銷售,有的學校也會組織有關活動。
父母也會給孩子準備禮物,或者裝扮一下家裡有聖誕的氣氛,在周圍生活環境對節日氛圍大力渲染下,孩子們對這個節日充滿期待也是正常的。
理由二:童話世界符合孩子的心理
聖誕老人總是給孩子神秘感,當早上醒來看到身邊的禮物,除了滿足和幸福感,他們會相信真得存在聖誕老人,這樣的節日活動完全符合孩子對童話世界的理解。
滿足孩子對節日的期待
也許孩子對聖誕節的期待無非是驚喜和父母的陪伴,所以平時就要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
首先注意提升親子關係,抽時間多陪伴孩子而並不是只有節日才特意陪伴孩子。陪伴可以是節假日帶孩子玩耍,也可以是陪著在家玩玩具,輔導作業或者聊聊天,讓親子關係的連結永遠保持緊密,父母也就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其次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和被愛,節日送一個小禮物,孩子確實能開心半天,他們一方面在意一個禮物滿足了內心需求,更重要的是透過禮物能表明父母對自己的重視。所以平時就要注意關心孩子,除了物質方面更多的是心理和情緒感受。
最後適時製造驚喜,當孩子進步時,當某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到來時,給孩子適時準備一個小禮物或製造一個驚喜,帶給他的就是滿足感和幸福感。
凌晨媽媽來叨叨:
是否過聖誕節與“崇洋媚外”並沒有直接關係,也並不妨礙大家愛國,因為真正的愛國之情是有信仰有自信,並不會因為一個洋節而影響。關鍵要了解孩子對節日期待的原因,平時就要做好陪伴,讓孩子感受到被愛,體會到幸福。保護好孩子對童話的好奇心,調節下生活,給一個驚喜都是他成長道路上美好的回憶,與洋節日無關。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連結一:孩子骨齡延遲2歲,罪魁禍首竟是甜食,醫生:3種食物少給孩子吃
相關連結二:家有16歲以上孩子的家庭,寒假跟孩子溝通這些,助力雙方成長
相關連結三: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就要從小抓起,父母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