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問題我們並無法預知。然而,未來的我們,將會如何回憶起當下,這是我們可以影響的事情。儘管人生與歲月都有著不同的階段,但它們並不是孤立的隔間,在一個又一個階段之中,太多微小的細節與記憶,構成隱形的絲線,將分散在年歲中的時間重新交織在一起。
記憶就是我們開啟這些絲線的鑰匙,而文字與書籍,就是我們收藏記憶鑰匙的地方。轉眼之間,又是一年過去,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或許有很多新書從你的身邊滑過,不留一絲多餘的痕跡,但也會有很多變成書籤,就此留在你人生的頁碼中。而我們每年所做的,就是分享這些能夠成為讀者人生頁碼的書籍。
或許,在某些書籍的反饋上,我們的想法並不一致,然而,“公共立場,專業品格,獨立思想,現實情懷”——這簡單的、卻在17年裡不斷重複的十六個字,卻是我們最真誠的出發點。
秉持著這個原則,我們從今年的出版物中篩選出了82本值得閱讀的書籍,它們覆蓋了文學、歷史、社科、藝術、兒童、經濟、生活等各個方面。當未來,我們回憶起曾經的今年,這些好書將會成為記憶之海中棲息的礁石,而有了這個落腳點,我們未來的記憶將會明晰,從而沿著這些礁石,走向更加富有探索性的未來。
不會再懼怕
翻開新的一頁
2021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入圍書單
之
兒童·教育
作者:陳賽
繪者:劉暢
版本:奇想國 |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1.6
要如何跟孩子解釋死亡?有太多的圖畫書給出過答案,但這本圖畫書並不打算拘泥於一種解釋。幾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圍著一條死去的胖金魚,猜測它去了哪裡。每個孩子都極力調動已有知識,東方的孟婆,西方的美人魚,都成為他們為胖金魚尋找歸宿的線索。在大人還糾結該怎麼給孩子講解死亡時,孩子已經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解答死亡。他們對世界的解釋多元而豐富,沖淡了生命逝去後帶來的悲傷與無奈。
作者:朱自強
版本:蒲蒲蘭繪本館 | 新世紀出版社
2021.6
“雙減政策”之後,繪本閱讀之於素質教育的意義變得更為重要。但長久以來繪本被當作教化的工具,其文學性、藝術性、科學性以及所蘊含的哲學與心理學方面的意義卻一直被忽略。朱自強將繪本閱讀與兒童心智成長相結合,為繪本研究視野偏窄,話題較為固化等問題提供了多種觀察角度和解決方向。
作者:大吳
版本:蒲蒲蘭繪本館 |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
2021.5
“90後”繪本創作者大吳的作品從來都與說教無關,在“散步三部曲”中尤其展現出隨性而至的創作特點,他還為這套書創作了一首主題曲。“散步三部曲”是分別發生在清晨、正午和夜晚的故事。兄弟倆坐船遊河、散步、露營,就途中所見各自發問,有趣味也有幻想。假如每個人都是自己思想的導演,那麼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敢於去想象,去詢問,即使生活中沒有童話,我們也可以像在童話中一樣生活。
作者:[加] 西德尼·史密斯
譯者:範曉星
版本:奇想國 | 二十一世紀出版集團
2021.6
小小的你身處大大的城市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本書畫了一個小孩在皚皚白雪中尋找他的貓的孤寂感,而這隻走失的貓也同樣是孤單又無助的。圖畫中大大小小的圖框如電影鏡頭一般拉近、推遠,表達出同一場景的多重面貌。儘管暴風雪擁有改變一座城市的能力,但是個體的孤獨卻能從對心愛之物的追尋中獲得救贖。
作者:[意]勞拉·馬納雷西 [意]喬瓦尼·馬納
譯者:茂文錚 項靖雅
版本:漫遊者 | 中信出版社
2021.2
這本書將偉大的博學者達·芬奇的各類素描、技術圖紙、天文研究、信件等珍貴手稿巧妙地融入插畫之中,串起了自然科學各領域的基礎知識,不僅展示了天才用其非凡的創造力、旺盛的求知慾、超凡的思考力和不竭的內驅力推動了科學的前進,也用這種新穎的內容組織方式為科普繪本的創作提供了一個範本。
作者:李傑
版本:樂府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1.9
對於兒童,成人總會陷入兩種誤區:或認為孩子是成人的附屬,於是兒童表達自我的權利被限制;或認為孩子是不同於成人的他者,於是彼此的有效溝通被阻隔。但在策展人李傑的童年美術館裡,孩子們是獨立的創作者、探索者、既有規則的破局者,他們對世界有自己的觀察、思考和創造。這是一座理想的美術館,也是真正的兒童友好空間。畢竟藝術與兒童,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多元、開放、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許晶
譯者:祝宇清
版本:薄荷實驗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1.5
我們往往認為道德規範是社會“強加”在孩子們的頭腦裡,認為這些規範主要經由獎懲而被內化。但事實並非如此,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和應對。許晶從對一所中產社群幼兒園的田野調查中,看到了孩子在理解那些充滿矛盾的外部道德規範時所展現的主體性,為我們展現了兒童不易被察覺的卻既多樣又共通的道德能力。
作者:安超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1.7
在中國,如何把孩子“拉扯大”不僅是繁雜瑣碎的學問,也是重要的文化現象,其複雜程度遠非西方經典理論框架所能概括。作者安超運用口述史和民族誌的方法,透過研究自己家族的家譜,揭示出民間養育學的多元面孔。本書對許多教育學經典理論作出了獨到反思,同時兼具作者強烈的個人關懷。作為出身農村的學者,安超致力於挖掘被歷史淹沒的底層教育實踐的聲音,其記述與行文之真摯,令人動容。
作者:[德]烏特·弗雷弗特 等
譯者:黃懷慶
版本:光啟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6
兒童熱愛閱讀故事,也透過認識故事中的人物來了解焦慮、信任、虔誠、同情心、同理心、羞恥、痛苦等情感。這本書從人類學與全球視野下的情緒史出發,分析了60本左右已被經典化的國際暢銷童書和教養手冊中“情緒”一詞含義的多樣化,讓我們看到兒童文學對於建構、形塑個人的情緒、情感與感覺所具有的強大力量。
作者 | 書評週刊編輯部
編輯 | 青青子
校對 |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