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房地產市場,在不斷加碼的調控和各種因素影響下,已是“山雨已來風滿樓”。
作為相對高度市場化的行業,房地產相關企業的數量,與所在城市的開發強度和活力有直接關聯。在這個指標上,西安位列全國第九。那麼,橫向對比全國及各地區,我們能看到什麼?
全國:房地產企業說明
當下,中國房地產市場具體情況如何?
2020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6億平米,銷售額17.3萬億,銷售規模重新整理五年來歷史高點。這是疫情最為嚴重的一年,隨後的2021年情況如何?
2021上半年,銷量達8.86億平米,同增27.7%;金額9.29萬億,同增38.9%。儘管調控政策不斷加強,但房地產市場依舊活躍。
市場發展的載體,是各型別企業。企查查資料顯示,我國現存房地產相關企業58.51萬家。從時間線來看,2016年突破5萬家,2019年突破10萬家,2020年達9.71萬家。
截至8月,2021年新註冊7.19萬家。在調控政策依舊嚴厲情況下,以當下增長幅度,有可能突破2019年高位。
“安居樂業”,這流傳千年的成語就是形容生活和工作。用今天術語來說,就是“房地產”,人與房地產關聯超乎想象。所以,房地產相關企業與人口數量有著“強關聯”。
“七普”顯示,廣東、山東、河南、江蘇和四川是人口最多的五省,分別達1.26億、1.02億、0.99億、0.85億和0.84億。企業數量前五名的省份,四個排名前五。
從城市看,上海、北京、重慶、成都和廣州等企業數量位列前五,“七普”資料顯示人口同樣位列前五。企業數量和人口數量,亦是高度契合。
企業數量前20城市,皆為人口大市或者省會等重點城市。從分佈上來看,這20座城市南北差異明顯:
有15座城市位於南方,只有6座位於北方——分別是鄭州、西安、天津、長春、哈爾濱、北京,無一例外皆是直轄市或者省會。
這六城,人口總量分別位列第10、8、7、18、3。經濟排名,遠低於企業數量,分別為16、22、11、44、2。
西安:房地產企業說明
結合房地產銷售數量,我們或許可以發現——經濟總量可以決定樓市價格,但是人口才是房地產持續的核心。
截至2021年8月,西安有1.01萬家房地產相關企業,排名第9。背後,與人口直接關聯:“七普”後,西安人口增量全國第四,北方第一。這,是西安持續多年房地產市場上行的關鍵。
房地產相關企業,因此穩速增長。今年上半年,西安新增1061家房地產相關企業,增量全國第6。
從2021上半年資料來看,上海再次以2462家位列第一,重慶、廣州、成都和鄭州分列第2-5名。從註冊量TOP20同比增速來看,廣州和武漢均超100%。
即使是“梳理非首都”功能的背景,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仍高達79.10%。
三亞、海口由於海南自貿港的政策紅利,上半年增速驚人,達103.7%和93.3%。當然,因其基數較小未能進入前20榜單。
唯一出現下滑的,是深圳。它,也是這一兩年調控的“風暴眼”。
同時,房屋租賃和物業服務相關企業註冊增長明顯。
房屋租賃方面,上海、廣州上半年新增最多,分別達1043家和847家。截至8月,西安新增196家。
物業方面,“京滬”為第一梯隊,分別新增1225家和1154家;“深穗”為第二梯隊,分別新增1055家和1008家。此外,西安上半年新增354家物業相關企業,位居全國第14位。
這也說明,以“相關服務”為主的房地產行業鏈,正在延伸。
時代:一個全國的形勢版圖
數以億計的人定居城市,人口和GDP等與房地產開發更是息息相關。從“七普”資料,我們能發現幾個鮮明的特徵:
很明顯,人口數量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第一,近十年南方城市增量巨大:前二十城市,南方有17個佔據85%,北方僅3個佔15%。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成為最大贏家。
第二,北方城市呈現巨型化特徵:因地域、人口和發展模式,中西部和北方城市“巨型化”,北京、西安和鄭州三城均為國家中心城市。
“七普”後,廣州和深圳兩大一線城市,增量位居第一和第三。成都、西安兩座西部中心城市,則位列第二和第四。
也就是說,它們自身有著強大的市場需求。這些,就可以解釋為何人口越多的城市,相關聯房地產企業就越多,中下游企業就不計其數。當然,這裡也是調控政策最為密集地區。
經歷近兩年的房地產調控,2021年12月6日政治局會議通稿傳遞的訊號非常明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
房地產行業,關聯上下游行業上百個,絕非一般行業所能比擬。載體,是城市各區域;開發主體,則是開發企業;相關聯的產業鏈條,影響數以百萬人。
但是,因為金融行業對房地產抽貸、限貸,直接導致:上游築壩攔截→開發企業現金流枯竭→無資金支付關聯產業鏈……房地產產業鏈,就陷入一個死迴圈。
至於恆大等“暴雷”房企,相關方面給了定義“企業無序擴張”。但是,“殃及池魚”的結果大家也能看得見。
現在高層定調,讓“房地產行業良性迴圈”。從現狀來看,估計將在一定程度打破上面那個“死迴圈”。水源多與少,直接影響上中下游的生態。要知道,疫情至今仍起伏不定,各種整治餘音未了。
中國城市化程序,是產業的程序、更是人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