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在涼山州越西縣,有一古道名曰“零關”,古稱5尺道,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一個組成段。
它綿延百里,貫穿越西縣南北,故越西縣曾有"一線通南北"之稱。
漢時,蜀人司馬相如受命出使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時史書所載"通靈關,橋孫水,以通邛都"即指此處。
零關古道北由大渡河畔的甘洛縣境入境,經臘關頂——梅子營——保安營——利濟站——青槓關——王家屯——大屯——天星關——越嶲城——丁山橋——中所——陶家營——五里牌——炒米關——白泥灣——小哨——小相嶺等驛站,南至喜德縣出境,現越西境內約百餘千米,寬1米餘,路面全由石坂鋪墊而成,也有少數段為土路連線。
古道蜿蜒曲折,地勢險要,只能由背腳、挑夫、馱馬通行,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歷為兵家爭奪之要衝,沿道現尚存有哨所遺蹟。
零關古道曾於明、清朝代到民國時期幾度修復。部分路段解放後已擴充套件可通行汽車,為當地各族群眾的交往、通商起到重要作用。
如今馬幫蹄聲遠去、挑夫身影不再,古道部分路段、驛站已湮沒在歲月的風塵中,但丁山橋、保安城門、零關摩崖石刻、小相嶺古道等遺蹟依舊佇立風中,述說著曾經的繁華。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何勤華整理 越西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