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故里——麻江行
文/楊孟菊
深冬的早晨,天剛麻麻亮,群裡已有不少文友在吵著叫人起床了,許是興奮著!
我也一樣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被微信聲音吵醒!我爬起床,撥開窗簾,外面天陰沉沉的,似要下雨,但絲毫不影響我出行的心情!果然,當我們行進一段路程,天零零星星下起了小雨。為寬慰文友,我跟他們開玩笑:“真龍出行,風雨相隨”!大家暢然大笑,氣氛頓時好了很多!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順利到達麻江縣城,麻江文友已等候多時,他們帶我們稍事休整,就向我們麻江行的第一站:夏同龢狀元府進發。開車約十分鐘,有人喊了句:到了!
於是我們下車,走了一段木板路,就到了狀元府的大門入口,穿過門樓,右邊湖上一排曲徑廊橋映入眼簾,頂上掛滿了許多彩紙傘和紅燈籠,頓時有種穿越在古代大富人家後花園的感覺,眼前不自覺的出現了許多丫鬟僕人在忙前忙後,有的端茶遞水,有的牽馬走轎,有的侍花弄草……又彷彿看到亭榭一角,千金小姐在丫鬟的陪同下正在繡花賦詩!
不遠處的高牆大院裡,莊嚴中透著無盡的神秘,激發著我們想進一步參觀的衝動。我瞥了一眼一塊石碑上對這廊橋的介紹,原來此橋叫“四足橋”,得名於狀元夏同龢的《四足歌》:
醜婦是吾妻,
休想美貌的,
妖嬈的,
只求她安分守己,
但得過賢惠足矣!
蠢子是吾兒,
休想伶俐的,
聰明的,
只求他尊賢重老,
但得過孝順足矣!
茅屋是吾居,
休想華麗的,
舒適的,
只求他能遮風擋雨,
但得過避寒足矣!
粗糧是吾食,
休想美味的,
稀有的,
只求它三餐飽腹,
但得過充飢足矣!
夏同龢以此勉勵自己,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其為人處事,由此可見一斑!
接著我們來到了“狀元第”,在這裡我們從其祖上到地方詳盡地瞭解了夏同龢狀元其人其事。為便於寫作和稱呼,以下我簡稱其夏狀元。
夏狀元,1874年出生於麻哈州高梘村獅山腳下,19歲鄉試中舉,24歲會試中貢士,同年,殿試金榜奪魁,成為貴州歷史上第二個文狀元。併入翰林院。25歲組建“壽忠社”,紀念文天祥。26歲上奏朝庭欲自籌資金組織苗民抵抗八國聯軍,未獲批。28歲任湖南鄉試副主考,30歲留學日本,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留學生。31歲編著《行政法》一書,同年回國並任廣東法政學堂監督(即今天的中山大學校長)。38歲當選國會眾議院議員,併成為憲法起草委員會規則委員,在此期間,曾出手營救貴州天柱人王天培,後成為北伐名將,(1913年12月袁世凱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時在保定軍校深造的王天培與同學穆永康、吳國樑等進軍抨擊袁政,謀刺袁世凱,事洩被捕入獄。事後,正是在夏狀元的周旋下,得以保釋歸校),才使得一代北伐名將不至於過早殞落!40至43歲議會解散後歷任政事堂僉事,知事試驗委員會委員,湖南都督府高等顧問官,湖南國稅廳籌備處處長,法制局僉事等職,43歲至45歲任江西省實業廳長,並獲徐世昌總統授予的二等大綬嘉禾章。此後,他熱衷於佛事,直到51歲病逝於北京。
在狀元第裡感受了夏狀元厚重而不平凡的一生,心情竟有幾分複雜!不禁吟詩一首:
狀元吟
獅子山泉醞棟樑,
福澤門第苑生香。
一朝放榜宮牆著,
熱血滔滔社稷匡。
出得府第來,大家招呼著留影紀念,也把狀元府第攝入了我們的記憶中!
參觀完狀元第,我們順著獅山,過獅佑坊,戲臺,戰舞廣場,來到了“同龢書院”和“獅山書院”,在這裡,領略了皇權的威嚴和至高無上。站在壁刻皇榜前,看著:“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策士……”。榜上顯示貢士三百四十六名,上榜一百九十三人,分別賜第一甲進士及第,第二甲進士出身,第三甲同進士出身。其中夏同龢的名字赫然出現在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榜上從榜首到榜尾依次蓋了十一次皇帝印章。可見其嚴肅性和莊重性!有文友驚歎著說,蓋這麼多章,當時一定是無法造假的,我笑笑:應該是吧!
狀元,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的最高夢想,也是封建帝王選拔人才的重要體現,是那個時代才氣沖天的代表,它光芒四射,福澤門庭,令千家羨慕,萬家尊崇!
時至今日,我們還習慣把高考第一名稱為狀元,就是受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又或許是對人才的愛惜,又找不出更好的表達方式,只好以古人的“狀元”呼之!
我們繞到同龢書院右邊展廳,看到了壁上展示的“科場第一案”:說的咸豐八年鄉試放榜,有人舉報有個新科舉人是“戲子”,“戲子”科考是重罪,想起了《女狀元》裡女子不能科考更不能入朝為官,不由思緒萬千!感受到了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和門第觀念,以前從書上看這些歷史事實,感觸不是很深,今天再一次從這冰冷的宏大的展廳上感受,其沉重感足以讓人窒息!
我接著往下看,此次科考查出考生答題錯誤,水平低劣,賄賂考官等舞弊行為,其結果是:正、副主考被判斬立決,同考官被判斬立決,試卷答題水平低劣作弊的考生被判斬立決!此舉讓我感受到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律法的威嚴,皇權暫且不論,律法嚴格不禁讓我心生敬意!
隨後我們來到“精品客棧”,其中有間屋子上書西施屋,一文友戲敲西施屋門,希望西施出現,其實我雖是女人,但竟也真希望西施出現,看來“美好”的東西,是人人嚮往的!
第二天上午,我們來到麻江行的第二站——龍山鎮河壩村瑤族文化博物館。這裡收藏了瑤族風香染、刺繡為主體的穿著文化和農耕文化,500餘種傳統手工藝品歷史悠久,技術精湛,部分藏品已有三四百年曆史,讓人歎為觀止!
下午,我們到達麻江行的第三站——烏卡坪(藍夢谷)生態藍莓產業示範園。在麻江文友的指引下,我們把車停在一個半山腰,下得車來,遠遠看見對面山上幾個黃色的大字“藍夢谷”,足以佔據了半個山體!大家一陣興奮,紛紛掏出手機拍攝。跟著講解員一路上行,在觀景臺上,一臺大螢幕正在播放著麻江縣藍莓產業發展情況。接下來我們到達形狀似“藍莓花開”的巨大建築物前,驚歎於它的外形獨特和別緻,情不自禁用形體模仿著它的造型,進入裡面,一個巨大的沙盤正展示麻江的全貌及政府的發展思路,樓上一巨大的落地螢幕正播放著藍莓的發展態勢,讓人感到科技力量的偉大和厚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必須要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作為一名教師,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希望農業現代化惠及到每個地方,每個人!
此次麻江之行,受益頗多,也引起了我無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