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大足石刻以"無與倫比的天才的藝術傑作"的高度評價,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被譽為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內所有石窟造像的總稱,共有各級文保單位的石窟75處,造像5萬餘尊。
就遊覽觀賞而言,寶頂山和北山的石窟最具觀賞價值。2019年4月路過大足去看了寶頂山,而今天來到北山石窟,一覽"唐宋觀音造像陳列館"的絕世風彩。
1940年1月18日,北山佛灣在沉寂了數百年後,迎來一行特殊的探訪者,他們是肩負中國古建築研究重任的先驅們。梁思成、劉敦楨等人在佛灣為期5天的考查,為後世留下數十幅珍貴的影像和大量文獻。這些資料後由梁思成的第二任夫人林洙,整理編入《佛像的歷史》一書。
在此次考查中,梁思成面對這些唐宋佛造像情不自禁,甚至可謂一時間心旌動搖,因此,用近乎用詩一般的描述其所見:"再南一龕,中鐫觀音半跏坐像,丰神麗容,宛若少婦。其左右仕像各五尊,皆靚裝冶容,如暮春花發,夏柳枝低,極逸宕之美,佛像至此,可謂已入魔道矣"……
梁思成在讚歎造像超脫而無拘束的美,已達極致之後,卻又為何要評價說:佛像至此,已入魔道?
這裡的"魔道"並非貶義,應該是梁思成在佛像前,剎那之間自身感受的真情流露。在他看來,佛像生動到近乎血肉之軀,而所展現的樣貌之美,已足以叫人意亂情迷。
在北山佛灣之首(今通編第2號的窟龕)的《韋君靖碑》,是大足現存的唯一唐碑,碑文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碑文為53行,計1440字;下部為101行,計2866字,序署145名節級將校名銜。
據《韋君靖碑》記載:北山石窟初始開鑿於892年,是時為乾符之際,黃巢起義,唐僖宗避亂至成都,而蜀中也有藩鎮征戰,可謂"四海翻波,三川沸騰"。韋君靖(今陝西扶鳳縣人)自涪州韓秀升起義、西川陳敬瑄征討東川楊師立、王建討伐陳敬瑄的"三川之亂"中,大小戰事"無役不從",於是從一個客籍從軍的小吏,步步升遷為靜南軍使,成為統領四州之地又虎視川東的一方領主。
據《北夢瑣言》記述:在王建(後以前蜀國為號稱帝)進奪西川覬覦東川的時局下,韋君靖為求自保,在龍崗山(即今北山)建永昌寨。建寨時,韋君靖自稱於寨內西翠壁鑿出金仙,現千手千眼之威神,具八十種之相好,施捨回祿俸,以建浮圖,聆鐘磬於朝昏,喧讚唄於遠近……
作為軍事集團的領袖,主持營造佛教石窟的目的,為了得到內心救贖、超度往生是十分罕見的,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更是難得了。北山石窟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北涼主沮渠蒙遜的天梯山石窟、北周武士集團的拉稍寺摩崖巨佛浮雕……都是軍事集團為了獲得神秘力量而營建的道場,由武士集團按照不同官階出資供養的。
韋君靖所僱傭的工匠們在佛灣的崖壁上,打下"毗沙門天王"像第一錘時,就清楚的表達出他祈願武運亨通,而非救贖。因為,"毗沙門天王"就是唐玄宗時,不空和尚做法,現金身降神兵破敵的傳奇。但這並不妨礙拉開中國石窟藝術繼雲岡、龍門之後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石刻造像的序幕。
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