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示了
擬入選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名錄的村鎮名單
湖南46個村擬入選
第三批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
11個鎮(鄉)擬入選
第一批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鎮(鄉)
快來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擬入選
第三批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長沙市
長沙縣果園鎮田漢社群
雨花區跳馬鎮石燕湖村
望城區銅官街道潭州社群
長沙縣安沙鎮和平村
長沙縣開慧鎮飄峰山村
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
株洲市
炎陵縣十都鎮洋岐畲族村
攸縣新市鎮新聯村
湘潭市
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
韶山市韶山鄉黃田村
韶山市韶山鄉大坪村
衡陽市
南嶽區南嶽鎮水濂村
南嶽區南嶽鎮荊田村
衡山縣開雲鎮雙全新村
邵陽市
新邵縣坪上鎮小河村
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
洞口縣溪瑤族鄉溪村
岳陽市
平江縣加義鎮楊林街村
汨羅市屈子祠鎮新義村
常德市
桃源縣沙坪鎮賽陽村
臨澧縣佘市橋鎮蔣家村
桃花源管理區桃仙嶺街道白麟洲村
張家界市
永定區王家坪鎮石堰坪村
桑植縣空殼村鄉陳家坪村
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株朩崗村
益陽市
赫山區泉交河鎮菱角岔村
資陽區長春鎮龍鳳港村
高新區謝林港鎮清溪村
安化縣馬路鎮馬路溪村
婁底市
新化縣奉家鎮渠江源村
雙峰縣杏子鋪鎮江口村
漣源市湄江鎮朱巖社群
郴州市
甦仙區棲鳳渡鎮瓦灶村
桂陽縣正和鎮朝陽村
臨武縣汾市鎮玉美村
汝城縣文明鄉東山瑤族村
汝城縣文明鄉秀水瑤族村
永州市
寧遠縣灣井鎮路亭村
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劉家莊村
祁陽市潘市鎮龍溪村
懷化市
通道縣坪坦鄉高步村
漵浦縣葛竹坪鎮山背村
鶴城區黃岩旅遊度假區管理處白馬村
湘西州
鳳凰縣山江鎮雄龍村
龍山縣苗兒灘鎮撈車村
吉首市矮寨鎮排兄村
擬入選第一批
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長沙市望城區銅官街道
株洲市炎陵縣十都鎮
湘潭市湘潭縣烏石鎮
衡陽市南嶽區南嶽鎮
張家界武陵源區協合鄉
益陽市資陽區長春鎮
婁底市雙峰縣杏子鋪鎮
永州市寧遠縣灣井鎮
懷化市通道縣坪坦鄉
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鎮
一起了解下
為何這些村鎮擬入選
第三批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長 沙 市
長沙縣果園鎮田漢社群
田漢社群由原來的田漢村和大河社群合併而成,位於金井河與撈刀河交匯處的果園萬畝垸內,是《義勇軍進行曲》—國歌詞作者田漢先生的故鄉。這裡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稻蝦、稻魚在這裡形成了美食鏈條,建立了民宿聯盟。
近年來,田漢社群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為新起點,切實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融入田漢美麗鄉村發展上,有效發掘、保護和弘揚以國歌文化為核心的田漢文化藝術,發展農業生產、改善人居環境、傳承生態文化、培育文明新風,打造獨具田漢文化的宜居、宜遊特色鄉村。
雨花區跳馬鎮石燕湖村
石燕湖村位於跳馬鎮中部區域,地處長株潭核心地帶,有超過90%的森林覆蓋率,夏季平均溫度比距離不到10公里的長沙城區低3到5攝氏度,享有“天然氧吧”美譽。
石燕湖景區佔地面積 10平方公里,是國家旅遊局首批評定的4A級旅遊景區、湖南省首家野生動物園、湖南百景、湖南省十大水體旅遊景區、國內專業的拓展訓練基地、國際龍舟賽基地,是長沙市民受歡迎的十佳旅遊景區之一。
望城區銅官街道潭州社群
潭州社群由原太豐村和洪家洲社群在2016年3月25日合併而來。社群命名由來是因為湘江流域太豐村邊有一港灣叫銅官潭,歷史悠久;另太豐村及洪家洲社群都有以”洲“為名的地方,命名為潭洲社群充分尊重了歷史沿革及文化淵源,群眾認同感高。
除了網紅民宿五號山谷的入駐,潭州社群新建設的太豐垸現代農業公園裡數千畝油菜花及紫雲英鋪滿田野,集農業種植、生態休閒、親子研學、主題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公園和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專案雛形已出,遊客三五成群,正聞訊而來。
長沙縣安沙鎮和平村
和平村地處長沙城區北,107國道穿村而過,距長沙市約32公里。
朱昌琳故居正位於和平村棠坡,名恬園,佔地面積約六千平方米,三進庭院式佈局,青磚青瓦,木門木窗,為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高祖父朱玉棠所建。後為朱鎔基曾伯祖父朱昌琳所居,這裡青山聳翠,鳥語飛旋,朱玉棠將其名為“恬園”。和平村朱氏後人留下的青磚瓦黛、飛簷斗拱的清代民居很多,傍於大山,清幽秀麗、深厚雅緻,是旅客遊玩的好去處。
長沙縣開慧鎮飄峰山村
走進飄峰山村,遍佈居民房的外牆圖繪、慧潤國際露營基地水稻創意圖案、沿山蜿蜒的腳踏車道,菜園、果園、公園,均美不勝收,飄峰山村環境美與人文美和諧共存。
村內旅遊資源豐富,其中,飄峰山莊是一家集團建拓展、紅色旅遊、自然教育、研學實踐、特色種養殖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旅研學基地;繆伯英故居更是在2011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被公佈為長沙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
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始建於清代,位於長沙縣北部。西連岳陽汨羅市,北與岳陽平江縣毗鄰,地處兩市三縣之交,距長沙市區55公里,到京珠高速僅2分鐘車程。轄區內楊開慧烈士的故居是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是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也是湖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村內擁有傳統建築14座,以及開慧湘繡、女紅文化和花鼓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開慧村同時也是長沙市縣兩級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示範村。先後還獲得了省級生態村、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長沙市文明村、長沙市城鄉一體化先進單位、長沙縣人民滿意村等榮譽稱號。
株 洲 市
炎陵縣十都鎮洋岐畲族村
洋岐畲族村位於炎陵縣十都鎮東南部,毗鄰國家4A級旅遊景區神農谷,是湖南省唯一的畲族建制村,共有畲民421人,以藍姓為主。
據《藍氏族譜》記載,清朝康熙四十八年間(1709-1710年),藍姓先民從福建上杭竹紫壠出發,經江西吉州永寧縣遷入此地居住,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1993年4月,經株洲市人民政府批准,十都鎮洋岐村的藍姓居民恢復為畲族。近年來,炎陵縣積極發掘傳統民族文化,恢復了三月三祭祖、成人禮、畲族民歌傳唱等一系列民族傳統習俗,並著手申報洋岐畲族三月三活動為株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工作。
攸縣新市鎮新聯村
新聯村位於攸縣新市鎮。膾炙人口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宿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即在此創作。
該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毗鄰酒埠江旅遊區、酒仙湖風景區,開發了新市徐公店、眾森生態園、蝶戀花海基地、房車露營基地、研學旅行基地等專案,目前已發展鄉村民宿60餘家,農家樂、餐飲店20餘家,從業人員達到300餘人,培育沉澱了一批從事鄉村旅遊人才,攸縣香乾、有機蔬菜等農特產品在周邊遊、研學遊等活動中變成旅遊商品。
湘 潭 市
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
烏石村位於湘潭縣城西南50公里處,距湘潭市區45公里,是彭德懷元帥的故鄉。
烏石村的青山綠水和彭德懷故居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秀麗的自然人文勝景。被譽為南嶽七十二的烏石峰,孤峰銳起。在烏石峰麓的彭家圍子,彭德懷元帥的故居掩映在一片綠樹叢中。2001年,故居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依託彭德懷故居的豐富人文資源,烏石村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及其衍生產業,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韶山市韶山鄉黃田村
近年,韶山鄉黃田村因榮獲“全國百類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地遊客,特別是其豐富的紅色資源、濃厚的德孝文化、綠色靚麗的自然風景以及新建的軍訓基地、野炊基地、農活實踐基地和互動課堂、德孝文化課堂、紅色故事課堂、民俗風情課堂等成為了青少年研學旅遊的好去處。鄉、村兩級關工組織因勢利導,抓住研學旅遊、聯誼活動這個契機,對來村以及本地的中小學生深入開展唱紅歌、讀紅書、看紅劇、做紅事、當紅色接班人“五紅”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韶山市韶山鄉大坪村
韶山市韶山鄉大坪村,因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一直是個貧困村,韶山環線公路修好後,這裡的交通有了很大改善。在這輪美麗鄉村建設中,大坪村不僅建成了美麗鄉村,村民們還脫了貧,致了富。
大坪村依託毛澤東小道、石乾孃、棠佳閣、芭蕉潭等景點,藉助全域旅遊發展,以美麗鄉村建設拓展旅遊空間,村民們積極開展四季種植,形成春有花、夏有荷、秋有果、冬有菜的鄉村旅遊特色,前來遊玩的遊客多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衡 陽 市
南嶽區南嶽鎮水濂村
水濂村位於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的紫蓋峰下,距南嶽城區4公里。村內有“南嶽四絕”的“水簾洞之奇”,有道教第三洞天的朱陵洞天,還有南嶽衡山道院、彌陀寺、銀星水庫、磨崖石刻等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資源,遊客絡繹不絕。近年來,水濂村,藉著南嶽區“建立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東風,建設生態荷花園、打造親子家庭遊星空營地,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打卡。
如今,鄉村旅遊“火”了,富民的產業興了,水濂村也正昂首闊步走向振興。
南嶽區南嶽鎮荊田村
荊田村坐落於湖南省南嶽鎮,鄰村有紅星村,萬福村,英才輩出,友好好客,氣候溫和,山清水秀。
荊田村面積4.1平方公里,總人口1523人。近年來,該村圍繞“宜居、宜業、宜遊”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以田園綜合體專案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衡山縣開雲鎮雙全新村
近年來,衡山縣開雲鎮雙全新村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打造“全市第一、全省一流”鄉村生態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將茶文化與旅遊、體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在強村、富村、美村、興村、治村上下功夫、見成效,走出了一條富有鮮明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村裡萬畝茶山鬱鬱蔥蔥,與寧靜的村莊相映成趣,勾勒出了一幅美麗清新的鄉村田園畫。多彩的牆繪,休閒的田園遊步道、騎行道、網紅風車、平安橋、觀光看臺、茶園木屋等旅遊設施,一應俱全,讓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邵 陽 市
新邵縣坪上鎮小河村
2018年,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幫扶工作隊進駐小河村。經過3年奮戰,小河村的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都有了質的飛躍。現在的小河村,鎮上到村裡的公路拓寬到了4.5米,水泥路通組到戶,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秋冬季再也不缺電。
小河村野茶、高山木耳等產業蒸蒸日上,黃桃、脆棗等產業也已起步。春季賞花、夏季避暑、秋季採果、冬季賞雪,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小河村,愛上了小河村。2020年,進小河村的遊客達到上萬人次。去過小河的人都讚不絕口。對旅遊的遊客而言,最值得帶回去的是“小河野茶”。小河村給“小河野茶”註冊了“老山凼”商標,通過了國務院扶貧辦稽核,入選全國扶貧產品名錄。
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朩凼村
崇木凼村地處隆回縣西北邊陲,平均海拔1419米,是隆回縣花瑤群眾居住最為集中、花瑤文化氛圍最為濃厚的村寨,有"花瑤古寨""花瑤第一村"的美稱。
村內有木結構民居200餘棟,上百年古樹1000餘株,2012年被住建部評為國家首批傳統村落,此後又獲得了國家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國家AAA景區、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湖南省首批古樹(名木)公園等稱號。
洞口縣溪瑤族鄉溪村
羅溪山下,原始瑤族古村落及民俗風情讓羅溪的魅力只增無減。
羅溪山上儲存完好的原生植被遍佈著大面積硬葉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景觀四季風景皆不同。在茂密森林、古木參天的森林庇護下,瑤寨也散發著古樸而溫情的異域氣息。
嶽 陽 市
平江縣加義鎮楊林街村
楊林街村平江縣加義鎮。該村整體風貌較好,村民屋前有花園、屋旁有菜園、屋後有果園。在旅遊產品方面,主要以觀光度假、農事體驗、民俗文化、民宿客棧、特色美食等為主題,透過接待研學遊、周邊遊活動,帶動了平江美食、農特產品等銷售,拉動了消費鏈條上的生產力,同時也推進了民居改民宿的產業發展。
村內歡樂果農場被評為五星級鄉村旅遊區點,透過開展鄉村旅遊帶動了1千多村民就業,為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積累了寶貴的人才資源。
汨羅市屈子祠鎮新義村
新義村位於汨羅市屈子祠鎮。該村區域內有國家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屈子祠、國家4A級景區屈子文化園。
村內所有文旅專案建設統一由汨羅市文旅集團斥資打造,已建成的端午人家田園綜合體,包括民宿集聚區、生態酒店區、山居康養區等,屈子祭祀、龍舟賽事、高峰論壇等常年文化節會活動不斷,民俗研學、農耕體驗、古法手藝、非遺演藝等產品豐富。
常 德 市
桃源縣沙坪鎮賽陽村
賽陽村位於桃源縣沙坪鎮。該村範圍內文化和旅遊資源富集,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保護較好,擁有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資源,烏雲界生態園既是五星級鄉村旅遊區點,也是3A級景區。
獲得過“國家森林鄉村”稱號,平均氣溫14.2度,具有天然的小氣候優勢。平時團建拓展、家庭親子等遊客絡繹不絕,由市場催生的各類適合周邊遊、康養遊、渡假遊等產品開發豐富,20餘村民自主經營的民宿、客棧、農家樂等接待,近年吸引了一批年輕人回鄉創業。
臨澧縣佘市橋鎮蔣家村
蔣家村位於臨澧縣佘市橋鎮。在該村範圍內已建成3A級景區——丁玲故居,目前正在籌備建立4A級景區。
村內有關文化、文物保護較好,生態壞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蔣家民俗園、向陽湖步道展示出明顯的當地文化特色全,精品民宿、研學基地等業態較豐富,風雨長廊、小憩場所、旅遊廁所、觀景臺、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
桃花源管理區桃仙嶺街道白麟洲村
白麟洲村位於桃花源管理區桃仙嶺街道。該村坐落在緊靠桃花源5A級景區的島嶼上,是古瀟湘八景——漁村夕照的真跡地,也是近期較火的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第五季實拍地。
白麟洲村是省內為數不多真正靠景區帶動周邊村鎮旅遊發展的典型案例之一,桃花源景區成為國內較為熱門旅遊目的地以來,自然前往該村的遊客日益增多,促進了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和升級,尤其是引進小陶家農特產品運營品牌,把旅遊購物推出了湖南旅遊新樣板。並2021年7月啟動了文化旅遊整體規劃,擬將全村整體打造成為一個景區。
張 家 界 市
永定區王家坪鎮石堰坪村
石堰坪村位於永定區王家坪鎮。石堰坪村全村有120棟吊腳樓,是中國目前儲存最為完好的原生態吊腳樓古老村寨,古建築群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村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情濃郁,民間藝術多姿多彩、農耕文化源遠流長。層簍舞、揚叉舞、擺手舞、蓑衣舞、打溜子等一批本地村民自排自演的節目是該村展示文化的重要資源,也是遊客參與度極高的文化旅遊融合專案。透過近年來的各類專項資金傾斜,使遊客中心、遊步道、觀景臺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得到提升,併成功建立了3A級景區。
桑植縣空殼村鄉陳家坪村
陳家坪村位於桑植縣空殼村鄉。陳家坪鄉村旅遊專案是桑植縣政府重點簽約專案,採取政府+市場主體協同發展模式開展運營,重點打造農耕體驗+民俗演藝、土家風情+水上樂園、特色民宿+養老養生、拓展訓練+研學遊學、紅色回憶+愛國教育、戶外運動+自駕露營的鄉村旅遊精品。
目前已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王震將軍親筆題詞的紀念碑、紅二軍團司令部等景點,開發了桑植民歌寨、陳家大院、水上垂釣、鄉村民宿、自駕營地等特色旅遊業態專案。
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株木崗村
朱木崗村位於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朱木崗村緊鄰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景區。在業態發展方面,先後引進了低空飛行、實景演藝、越野運動、“懸崖花開”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等新業態專案。
村民依託巨大的景區客源,在村內建有上規模的民宿客棧12家、特色餐飲17家,年營業額超過2000萬元。採用村集體、村民合作入股方式,目前村民不含自營收入,光每年集體分紅就達到1000萬以上。該村透過引進新業態專案,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農民變老闆、民居變客棧、鄉村變景區。
益 陽 市
赫山區泉交河鎮菱角岔村
菱角岔村位於赫山區泉交河鎮。菱角岔村以村級體為主體結合公司市場化運營,以招商合作為投入導向,帶動社會資本進駐,以當地村民的經濟發展為目標,為農民增加收入。
該村一共分為六個運營板塊,分別是植物工廠、休閒垂釣、餐飲住宿、觀光體驗、農產品開發。讓遊客體驗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院,幹農家活、娛農家樂、購農家品的一條龍旅遊服務經營模式。
資陽區長春鎮龍鳳港村
龍鳳港村位於資陽區長春鎮。處於黃家湖國家溼地公園南岸,與雲夢方舟水上樂園相連。
整體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3A級景區、洞庭湖溼地體驗館、國家級溼地公園等,以“遊玩、吃喝、購物、住宿”於一體的鄉村旅遊消費經濟為主,每年舉辦燈會、賽龍舟、潑水節等較多主題節會活動,在打造益陽旅遊名片、增加當地農民收入、鼓勵返鄉創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高新區謝林港鎮清溪村
清溪村位於高新區謝林港鎮。該村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出生地,擁有4A級景區周立波故居。
作為山鄉鉅變第一村,整體風貌整潔、人文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公共設施完善、市場品牌響亮。清溪院子餐館、清溪魚餐廳、清溪里民宿等消費業態豐富,清溪劇院是本批考察物件中,唯一村內建有可容納900-1000人的大型劇院。圍繞“文化興村、產業旺村、旅遊強村”打造出湖南鄉村文化和旅遊融合新樣板。
安化縣馬路鎮馬路溪村
馬路溪村位於安化縣馬路鎮。馬路溪村地處黑茶之鄉,村內旅遊資源較為豐富,田園風光頗為優美。
該村傳統村落保護良好,有51棟清末民初所建的木結構小青瓦屋;茶旅融合勢頭向好,有1000餘畝茶葉基地,多家茶葉加工廠;已具備康養旅遊、工業旅遊、特色民宿、研學基地、自駕營地等新業態發展條件。在機制體制方面,採用“公司+農戶+村委+工作隊”合作模式,全村民風淳樸、積極團結,將打造出湖南鄉村旅遊“茶旅文康”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婁 底 市
新化縣奉家鎮渠江源村
從新化縣向西行駛65公里,隨著青山綿延起伏,一陣陣清風伴著清香四溢的茶香撲面而來,渠江源村就近在眼前了。
渠江源村為渠江源核心景區所在地,這裡森林覆蓋率達96%,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在16攝氏度,主要景點有十里野生櫻桃林、姑娘河、茶溪谷瀑布、古瑤人遺址、奉家風雨橋、茶文化主題公園等。
渠江源村還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它位於紫鵲界梯田與古桃花源兩個景區之間,與紫鵲界梯田不足10分鐘車程,與古桃花源景區、桃花源漂流只有30分鐘車程。
雙峰縣杏子鋪鎮江口村
雙峰的朱氏宗祠位於杏子鋪鎮的江口村,它建於清代咸豐六年(1856年),由“湘學大師”朱堯階倡建。
朱氏宗祠屬於典型的徽派建築,高高聳立的馬頭牆,莊重威嚴的嘲風,美觀大方的鴟吻,這些建築構造使得朱氏宗祠在附近與眾不同。朱氏宗祠雖然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產物,但卻是民間儲存比較好的一種古建築群體,在尋根問祖、緬懷祖德、加強族內凝聚力、文化研究價值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
漣源市湄江鎮朱巖社群
朱巖社群位於漣源市湄江鎮西北部,地處湄江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湄江是一個以崖壁、峰林、溶洞、瀑布、湧泉、峽谷、岩溶湖、天生橋、深坑、地下河、構造形跡等地質遺蹟景觀為主的綜合性國家地質公園。這裡風景秀美,富含氧離子,是久居鬧市,不可多得的一處休閒康養之處。另外,湄江也是一處開發得比較成功的一個著名景區,像透明船、泡泡屋等更是戶外愛好者不可缺少的一項體驗。
郴 州 市
甦仙區棲鳳渡鎮瓦灶村
瓦灶村位於棲鳳渡鎮北面,擁有土地面積6.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030畝,旱土420畝,山地2800畝,魚塘水面600畝,地勢平坦,環境優美,交通十分便利。
棲鳳渡鎮瓦灶村作為棲鳳渡魚粉發源地,傳承著“非遺”製作技藝。家家戶戶憑藉這門手藝,將魚粉店開遍郴州大街小巷,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瓦灶人。
桂陽縣正和鎮朝陽村
步入朝陽村,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一條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一座座掩映在青山綠樹下的房舍,宛如一幅世外桃源的美麗畫卷。
近年來,朝陽村始終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依託夜宿梨山黨性教育培訓基地這塊“金字招牌”,按照“紅+綠”融合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黨建引領惠民、環境整治宜民、產業升級富民、基層治理利民“四大”工程,點燃“紅色引擎”,驅動綠色發展,讓“紅綠相融”的鄉村振興路子越走越寬。
臨武縣汾市鎮玉美村
玉美村位於臨武縣汾市鎮西南面,武水河北岸,旅遊公路從該村南部貫穿而過,西接縣道X084,東連龍歸坪古村。
該村歷史人文資源豐富,有建於清初的玉美田碉樓,並保留著許多的傳統農具、傳統飲食和農副產品手工作坊,主要有犁、鋤、耙、石碾、石磨等傳統工具,肉餈、麻鴨等傳統飲食,製作豆腐、紅薯粉等傳統農副產品手工作坊。
汝城縣文明鄉東山瑤族村
前些年,東山瑤族村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02戶村民住在危舊土坯房裡。近年來,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東山村新修了19公里通組公路,實現所有自然村全覆蓋。現在,村上建成了3處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78戶貧困戶和26戶隨遷戶挪出窮窩。
老舊房子拆除後,復墾複綠變身菜地和果園;土坯房重建修繕後,面貌全都煥然一新。黃牆青瓦、別緻村居、寬闊村道,在紅日映照下格外耀眼。2019年12月,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東山瑤族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
汝城縣文明鄉秀水瑤族村
距離沙洲2.5公里的秀水瑤族村,是融合發展,打差異化旅遊的重點村。當地瑤族人口占到90%以上,拼布繡、編草鞋是他們的特色和優勢,納入大沙洲規劃區域後,政府為這裡量身定製了體驗傳統民俗文化的精品旅遊路線。
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舊址也坐落在汝城縣文明鄉秀水瑤族村,始建於清朝咸豐六年至十一年,座東朝西,面闊三開間,青磚瓦房。房屋建築考究,做工精緻,建築材料以青磚、石灰、木材為主,屬典型的湘南古民居建築。舊址左側、後面有11棟類似建築結構的古民居,分兩排排列,大小大致相等,高低一致,前後左右相互對齊。房屋外部有體現湘南古民居藝木特色的三雕(木雕、石雕、磚雕)、彩繪和吉語。
永 州 市
寧遠縣灣井鎮路亭村
路亭村原名應豐亭,其處舊名周家峒,因歷代官員祭祀舜帝陵途經驛站,在村北入村口的500米處的接官坪,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後遂以“路亭”為名。
路亭村不僅是中國傳統村落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落採取聚集型佈局模式,整體格局較完整,寨內儲存有相當數量古建築沿貫穿村寨縱橫交錯的古街巷規整分佈。村寨依山就勢而建,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其中背靠蒼翠的後龍山雄偉壯麗,村寨集中區面臨一口古院塘佔地約400多平方米。
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劉家莊村
近年來,千家峒瑤族鄉劉家莊村先後被評為全國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湖南省旅遊名村、湖南省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
總體來說,劉家莊村具有“五美”特徵。這一切吸引了大量城市遊客來旅遊觀光!劉家莊村以“綠色健康、生態文明”為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綠色農業、旅遊業、民俗農家樂等產業發展。村內有國家級3A旅遊景點大泊水瀑布和國家級森林公園等優質自然景觀資源。
祁陽市潘市鎮龍溪村
龍溪村以明清民居建築群李家大院聞名。李家大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終成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村院依山臨水,選址獨特。其規模龐大,氣勢恢宏。
走進李家大院,一眼望去,整排青磚瓦房,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十分搶眼。村內整體院落,平面佈局有律,房屋排列有序,所有建築均系磚木結構,青石為基礎,造型雄偉美觀,蘊含文化豐富。其中李氏宗祠是中國古代家廟的代表作,濃縮了我國宗族制度的歷史現象。整體大院集建築藝術、民俗文化、宗親文化、耕讀文化、明清鄉村風貌之大成,是儲存了農耕社會各種文明元素的重要物質遺存,是解讀和詮釋我國傳統鄉村文化現象的活化石、活標本。
懷 化 市
通道縣坪坦鄉高步村
高步侗族村寨在湘桂交界處的湖南通道縣坪坦鄉境內,這裡平均海拔430米,冬暖夏涼。高步寨子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古時因豐水季節船可逆坪坦河至此,為季節性的水陸碼頭,故一度成為該流域的一箇中心,後因水運停業,當年的車馬喧囂、店鋪林立的景象不再,卻也因此儲存了完整的村寨格局、較多的公共建築和多樣的侗族文化事項。
高步寨最著名的風雨橋是永福橋和廻福橋。兩座風雨橋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福橋居於村中位置,建於清乾隆五十年,歷經修繕。橋身為迭梁穿鬥式木構架廊橋,結構別緻、工藝考究,是村中最顯眼的地標之一。廻福橋位於村尾,橋建於清道光二十年,橋上有12幅歷史故事壁畫,橋頭有“廻福橋記”碑刻。
漵浦縣葛竹坪鎮山背村
山背村,位於漵浦縣葛竹坪鎮的最邊緣,有3個獨立山包,酷似酒杯杯口,所以叫“三杯”梯田,後來因為地處虎形山的背面,慢慢演化成諧音“山背”梯田。先喝3杯酒,再登上天梯,雄偉秀美的山背花瑤梯田就隱於此地。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這裡已經有勤勞的先民依山勢開墾梯田,更大面積的梯田則是開耕於南宋、元、明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整個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阡陌縱橫,線條流暢。梯田分佈廣,落差大,從海拔500多米一直鋪展到1300多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梯田。千百年來,這裡的花瑤同胞用勤勞的雙手,懷著對山對水特有的鐘情,如燕兒銜泥築巢一樣,一點點,一滴滴,塑造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令人驚歎的梯田奇觀,創造了獨具特色、燦爛輝煌的“稻作文化”與“花瑤文化。
鶴城區黃岩旅遊度假區管理處白馬村
白馬村是鶴城區首批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村莊。近年來,白馬村在鶴城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援下,透過成立黃岩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採取“村集體+貧困戶+公司+基地”經營模式,景區擴園提質近3000畝,新增體驗遊樂專案34個,實現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全村農、林、文、旅遊等產業蓬勃發展。
2019年,白馬村實現農林蔬、果產值1800萬元,鄉村文化和旅遊產值1500萬元,農家樂收入8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全村人居環境和群眾生活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先後榮獲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省休閒農業集聚發展示範村榮譽稱號。
湘 西 州
鳳凰縣山江鎮雄龍村
雄龍村地處湖南省鳳凰縣山江鎮北部,為鳳凰縣深度貧困村之一。近年來,該村積極自身秀美的山水資源和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情,實施“政府宏觀引導、企業同臺唱戲、村級密切配合、群眾積極參與”四級聯動,大力拓展“留住淳樸,巧鎖鄉愁”為主題的鄉村遊產業,受到了廣大遊客的極大關注和嚮往。
2016年以來,雄龍村接待遊客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0萬元以上,帶動村民人均增收3000餘元。2016年底,隨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省政府研究室的駐村扶貧隊工作持續開展,老家寨村與雄龍村合併,自此,留攏坡下、水庫之濱,“新”雄龍村徐徐揭開嶄新的篇章。高步寨最著名的風雨橋是永福橋和廻福橋。兩座風雨橋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福橋居於村中位置,建於清乾隆五十年,歷經修繕。橋身為迭梁穿鬥式木構架廊橋,結構別緻、工藝考究,是村中最顯眼的地標之一。廻福橋位於村尾,橋建於清道光二十年,橋上有12幅歷史故事壁畫,橋頭有“廻福橋記”碑刻。
龍山縣苗兒灘鎮撈車村
撈車村位於龍山縣苗兒灘鎮的洗車河與靛房河交匯處,北距龍山縣城75公里,由彭家寨、惹巴拉和梁家寨三個土家族自然寨構成,“撈車”是土家語“撈盡澤”的省略,意即“太陽河”。兩河交匯,沖積成平川大壩,兩河三岸將平壩一分為三,三河繞三寨,三山套三河,形若八卦,勢如轉輪。河畔古木參天,村莊掩映在蒼翠蔥蘢之中,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撈車村歷史源遠流長,土家民族文化、歷史遺存建築、優美自然風景和諧統一,構成一幅生動畫卷。撈車村先後獲得“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土家織錦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土家織錦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中國傳統村落”“國家森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吉首市矮寨鎮排兄村
排兄村距吉首市約30公里,位於矮寨鎮的中西部,東與幸福村相連,南靠德茹村,西同夯臘村接壤,北和陽孟、德夯兩村交界。藏在大山深處的吉首市矮寨鎮排兄村,雲遮霧繞、宛如仙境。
排兄村是一個純苗族聚居村,國道319、包茂高速穿村而過,交通十分方便。排兄村轄區內及周邊有國家4A級的德夯風景名勝區、矮寨大橋、懸崖玻璃棧道、吉鬥苗寨、天問臺等著名景點景觀。排兄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優勢和神秘厚重的苗族文化底蘊,其傳統民族文化涵蓋了非遺專案十六個大類一百多個小類,經常在這裡舉辦吉首鼓文化節、苗族百獅盛會和“二月二”“四月八”“趕秋節”等傳統節慶活動,還被《湘西剿匪記》《烏龍山剿匪記》《血鼓》等二十多部影視劇組選為拍攝外景地。
第一批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長沙市望城區銅官街道
銅官街道,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位於望城區北境的湘江東岸,由原銅官鎮、茶亭鎮郭亮村、書堂山街道、東城鎮慎家橋社群五杉片合併組建而成。銅官街道有“山城”之稱,是全國五大陶都之一,2007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名錄。
銅官街依山傍水,在唐代就已形成,是銅官曆史上商貿繁華的中心地帶,大量銅官窯陶瓷在此遠銷海外。街中有三粹塔、舜子屋、六家衝古井、郭亮紀念牆、夏國安博物館等景點,還有泥人劉、廣華鑫、富興窯、兆明藝墟等90餘家陶藝館,成為陶瓷藝術家、創客青年、創業工作室的聚集地。
株洲市炎陵縣十都鎮
十都鎮,位於湖南省炎陵縣東北部,地處湘贛邊界,是湘南最東部的一個邊界鎮,東北與江西井岡山市交界,西距炎陵縣城25公里,是炎陵縣重點林區鎮。
十都鎮內紅色文化深厚,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古蹟奇觀眾多。這裡有開啟中國革命新時代的偉大領袖毛澤東與朱德總司令第一次會面的舊址——萬壽宮,神農谷國家級森林公園則是集旅遊休閒療養於一體的一塊淨土,洞內有儲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有飛流直下的大瀑布,非常適合休閒療養,還有鐵瓦仙、婆婆仙、千年古杉等眾多奇觀古蹟。
湘潭市湘潭縣烏石鎮
近年來,湘潭縣烏石峰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彭德懷故居、彭德懷紀念館等紅色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走出一條致富新道路,先後獲得2020年全國文明村、湖南省文明村、2019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烏石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紅色旅遊資源優勢,以烏石峰村盤活閒置農村宅基地試點為抓手,以提高農村資源利用效率、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喚醒“沉睡”資源,變“閒”為“寶”,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融鄉村旅遊、特色研學科普和黨性教育觀摩等於一體,“黨建+研學+旅遊+農戶”的閒置宅基地盤活利用新路。其傾力打造的“三十六坊”和“樂創森林營地”成為網紅打卡地。
衡陽市南嶽區南嶽鎮
衡陽市南嶽鎮位於風景秀麗的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境內,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豐富。南嶽鎮依託千古名山優勢,以旅遊為龍頭,以宗教文化為特色,奮力拼搏,積極進取,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各項事業彰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先後獲得了“全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湖南省文明鄉鎮”及“湖南省歷史文化名鎮”等榮譽稱號。
全區主要景觀景點均坐落在鎮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四時之景各不相同,可謂風景秀麗,景色怡人,吸引了萬千遊客。南嶽“四絕”,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就有“三絕”座落在鎮內。全鎮現有各種巖、洞20餘處;潭、池十餘口;廟宇寺觀30餘座;山上森林覆蓋面廣,古樹名木繁多,現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80餘種,半山亭以上常年雲霧繚繞,氧氣充足,是修身養性的絕好去處,每年前來度假避暑的人絡繹不絕。
邵陽市洞口縣溪瑤族鄉
溪瑤族鄉位於邵陽市洞口縣西部,地處雪峰山腹地,沅水上游,東南和綏寧縣接壤,西北與懷化洪江市毗鄰,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少數民族山區鄉。
溪地處雪峰山脈,境內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760米左右,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山林面積42萬畝,水田面積9800畝,旱地面積1600畝,資源以林竹、礦藏、水能為主,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規劃了萬丈巖峽谷瀑布、高登山登高攬勝、湘黔古道探古尋幽、公溪湖水上樂園四大景區,精品景點有龍頭三吊瀑布群、高登山普照寺、湘黔古道、思義亭、公溪湖等,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且有濃郁少數民族風情,2014年累計接待遊客10餘萬人次。
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協合鄉
在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的南端,扼守著一道雄偉險峻的百丈峽,峽底便是武陵山大道景區段的所在。連線永定區、被稱為“武陵源南大門”的協合鄉,便位於這峽谷兩側的崇山峻嶺之中。協合鄉屬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轄下鄉,總面積59.8平方公里,下轄插旗峪、龍尾巴2個居委會以及李家崗、楊家坪、協合、黃家坪4個村委會,經濟主要以林木加工和旅遊業為主。
協合透過大力發展民宿產業,最佳化村居環境、帶動村民致富,協合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成為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新風景。風格各異的民宿也成為網紅打卡地,吸引來自英、法、德、瑞典、加拿大、阿聯酋、肯亞等國的境外遊客紛至沓來,儼然成為了“國際張”的世界鄉村。
益陽市資陽區長春鎮
益陽市資陽區長春鎮位於益陽市北郊,是資陽區的特色文旅小鎮。長春作為三鎮合一的大鎮,坐擁兩個國際旅遊度假區(含雲夢方舟國際旅遊度假區)、一個國家級美麗鄉村(紫薇美麗鄉村)、一個省級美麗鄉村(先鋒橋村)和兩個集鎮(過鹿坪集鎮、香鋪侖集鎮)。作為旅遊勝地,文旅產業集結地,近年來,經過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對優質資源的深度發掘,紫薇村、黃家湖、雲夢方舟“三點一線”的文旅產業名片已變得日益閃亮。
雲夢方舟水上樂園、湖鄉情酒店、溼地體驗中心、七色花洲自開門迎客以來,每年接待遊客近70萬人次。“印象洞庭”實景演出、“洞庭湖上”大型文藝晚會唱響湖湘文化品牌,每年可吸引40餘萬觀眾。美名遠播的紫薇村,是高規格賽事“特約”舉辦地,曾成功承辦首屆生態文明·綠色發展論壇、湖南·益陽首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遊暨水上運動節、首屆生態農業智慧鄉村網際網路大會、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等系列大型活動。
婁底市雙峰縣杏子鋪鎮
杏子鋪鎮位於雙峰縣境北部,東北與湘鄉交界,西南與婁星區蛇形山鎮、本縣梓門橋鎮接壤。
杏子鋪鎮,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南北朝以來屬湘鄉中裡。中裡即雙峰縣域,又稱上湘。清代時杏子屬湘鄉縣常安鄉宣風二十都、沐導鄉望春二十七都上半部。民國時,屬湘鄉縣第六區的宣風鄉和望春鄉。杏子鋪鎮鍾靈毓秀,人傑地靈,近現代這裡湧現了不少英才和文化名人。如清代抗法名將曹志忠,抗日名將、原全國政協常委宋希濂,原八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著名企業家、香港莊勝集團總裁周建和,畫家曹明求,藝苑湘女張紅堅,青年書法家王芳澤等,均出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永州市寧遠縣灣井鎮
灣井鎮,隸屬於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歷史悠久,人文底蘊厚重,現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
歷史上先後孕育了2位狀元、40餘名進士。狀元李郃發明“葉子戲”,是麻將的鼻祖。其讓第高風更為世人稱道。這裡山水秀美。山有情,虞舜沐清塘,萬山朝九嶷。水有意,灌溪仙境,山水相映。十里畫廊,水峙山流。洞有靈。讀書巖書聲琅琅,賽景巖神秘莫測。有江南第一村下灌村,狀元樓、文星塔、洗硯池、壯士崖等名勝古蹟點綴其中,路亭的雲龍牌坊,久安背、東安頭的翰林祠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入灣井鎮宛如進入了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是旅遊愛好者休閒度假觀光的絕好之處。
懷化市通道縣坪坦鄉
通道縣坪坦鄉位於通道縣西南部坪坦鄉境內,是“百里侗文化長廊”的核心腹地。這裡是純侗族聚居地區,侗族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侗族音樂、侗族蘆笙曲、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侗族耶歌、侗族山歌等特色鮮明、傳承完好,是“中國侗族大戊梁歌會”的主會場之一。
侗族蘆笙、侗族琵琶、侗族牛腿琴、可吉琴、侗笛、木葉等民族樂器在此得到很好傳承,侗族“蘆笙節”“侗年節”等民俗活動豐富多彩。侗族村寨格局完整、規模宏大,共有吊腳樓5000餘棟、鼓樓46座、風雨橋27座,其中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被原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鎮
矮寨鎮,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世代生活在此的苗族人,靠著一條湘川公路出入村寨,也由此締造了當地令人歎為觀止的公路奇觀。
每年初四起,矮寨鎮裡便要上演一年一度的百獅會,上百頭“獅子”在舞獅人的操控下,從村寨的四面八方湧來,相互嬉鬧比試,以武會友。同時,血性彪悍的苗族人,還會在鎮子裡展示上刀梯、過火海、武術、雜技鞦韆等技藝。一旁圍觀的村民同樣飽含熱情,不少苗民會將一整套民族服飾穿戴完畢,人群裡花樣繁多、叮鈴作響的銀飾為新春佳節更添一道玩味十足的風情。
快為這些村鎮打call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