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山子代表了玉雕藝術的最高水平。往往在同一件作品上,立體生動地刻畫出人物、山水、草木、動物,有高浮雕、淺浮雕、線刻、刻款、多層透雕等多種技藝;對複雜圖案能夠精確掌握,同時也更加重視細節處理,使明清雕刻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清代的山子盛行於乾隆時期,多是以山水人物及歷史故事為題材的大型場景。如"秋山行旅"、"南山積翠"、"會昌九老"等。小型的玉山子也較常見,亦是以山水人物、亭臺樓閣為題材,雕刻出一幅幅淡雅寧靜的山水風景。有的運用巧作手法,利用玉石本身的顏色差別,分別雕出白雲、流水、蒼松翠竹、古道夕陽等景物,形成高低錯落、深淺對比的特殊效果,韻味極強。山石表面以長條稜邊,似披麻皴,山石邊沿、人物衣褶以及樹木輪廓都雕琢得稜角鋒銳,類似今天的盆景。
乾隆以後由於大件玉料來源匱乏,山子雕造由此衰敗。
下圖是一件清代人物山水圖玉山子,高浮雕,典型“乾隆工”,且為造辦處官制作品,非民間俗匠之作;收自大宅院的一件世家傳世之物,傳承有序,和田籽料,撒金皮色,為玩玉人所寵愛;如今,此種玉料行情已快速上漲,是難得的收藏佳品。
歡迎評論,感謝大家的關注、點贊、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