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瀆屬於吳越遺蹟,是蘇州城的延伸、太湖的門戶。據說吳王夫差為西施在紫石山修姑蘇臺、在靈巖山建館娃宮,源源而至的木材,經伍子胥率眾開鑿“胥江”運河至碼頭,三年時間“積木塞瀆”,“木瀆”之名由此而來。胥江全長三十多里,是從蘇州城出發直抵太湖的水路通道,曾在春秋吳國稱霸的歷史上立下過赫赫戰功--當年吳王伐楚,從胥江發兵,“五戰五捷”。胥江的開鑿,使木瀆成了連線蘇州城和太湖的交通樞紐。木瀆在明清時期達到極盛,為蘇州城西最繁華的商埠。
木瀆周邊有七子、靈巖、天平、秦臺、雞籠、金山、姑蘇、堯峰山等八座名山,有太湖、胥江、香溪等活水。自身恍若一座天然園林。據載明清時期木瀆私家園林多達三十多處。如今仍尚存十處左右。木瀆山塘街是一條與香溪並行的古街,年齡等同於古鎮歷史。山塘街背倚靈巖山、直面香溪水,自古就是達官顯貴置業首選地。這裡由西北至東南集中了木瀆最為經典的四處明清私家園林。
清末木瀆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漁就在這條街上擁有豪宅--古松園。 蔡少漁在上海經營洋貨生意,發跡後回鄉造屋置園。古松園小巧精緻,曲徑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穿過門廳,為一天井,對面是一座抬梁式大廳,這裡是主人迎來送往之所。
↓大廳古松堂為仿明建築,又稱官帽廳。樑架上各有四對形如古代官帽翼翅棹木。
過大廳為後天井,對面是樓廳,兩側有廂房。因簷枋下端木雕為倒掛花籃、樓上軒梁頂雕成鳳凰,又被稱為“花籃樓”或“鳳凰樓”。鳳凰樓的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與東山春在樓如出一轍,不過時間要早些。雕刻圖案,吉祥喜慶。明間簷枋由東而西分別刻有畫、書、信、元寶;次間簷枋刻有花籃、箱子、寶劍、葫蘆等“暗八仙”;廂房簷枋上刻有海螺、風火輪、珊瑚、銅鼓等“八寶”。
↓古松園後花園建築是獨一無二的以雙層長廊。串聯起亭、臺、樓、閣。
在花園東側有一棵羅漢松,高逾十米。據《吳縣誌》記載,此樹已有五百多年樹齡,“古松園”之名因此而來。
初冬時節一樹金蝶飛舞,一樹團綠盈枝。兩相對視,煞是好看。
姚建萍刺繡藝術館,在古松園最北部,由黃石假山洞過去。蘇繡居中國四大名繡之首,吳中是蘇繡發源地。自“一代刺繡皇后”沈壽開創模擬刺繡法後,蘇繡享譽國際。姚建萍為蘇繡第三代傳人,作品多次被作為國禮贈予國際友人。
離開古松園,步入山塘街,看香溪緩緩。幾百米的路飛架三座古石橋,一律如長虹臥波。
“怡泉亭”明崇禎二年建的,全花崗石結構,是木瀆人殷心揖以暴病死在異鄉的好友馮怡泉名義建造的井亭。二人純真的友情被殷心揖的弟子馮翼賦詩傳詠:遺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誰肯構,怡泉亭畔說怡泉。
虹飲山房是清初木瀆落第秀才徐士元的私家園林。宅在中路,東西各有一園。東園名秀野、西園曰小隱。東園秀野園為私人經營,不開放。虹飲山房的主人徐士元嗜酒好書,常邀朋友園中飲酒賦詩,因其酒量極大,號稱“虹飲”,虹飲山房之名由此得來。徐士元至孝,園中的戲臺是為娛親而建。每逢佳節,必請戲班子為二老表演。
虹飲山房還是乾隆六次臨幸之地。紀曉嵐、和珅、劉墉等隨臣也曾下榻於此,當地百姓習慣將其稱為乾隆的民間行宮。虹飲山房的東園和西園原是二處明代園林。清末,徐家敗落,西園部分被陳家購得。陳家外孫女自幼在這裡長大。這位女孩就是“刺繡皇后”沈壽。
劉墉曾二度下榻於虹飲山房,他手書“程子四箴”贈予徐士元。《虹飲山房圖》是徐士元的作答。
虹飲山房因乾隆幸臨而倍顯尊榮。中路門廳、花廳和古戲臺建築體量宏大寬敞。兩座風格迥異的園子兼具江南文人園林的秀朗和北方皇家園林之大氣,堪稱南北園林風格融合之典範。漫步其中,景隨步移,精緻有序,妙在其中。西園內建築被闢為展廳,其中“秀野竹堂”被闢為清代聖旨館,展示清代皇帝的聖旨真跡。“樂飢齋”被闢為“清代江南御宴廳”。這兩座建築之北的建築被闢為清代劉墉驛館和科舉制度館。門廳至“春暉樓”東西廊廡內為清代官家牌匾展。
東西廊廡牆上,別出心裁地以漏窗為單位,其上懸清代木匾,其兩側陳列明清民國時期吳地名人書寫的對聯。相映成趣。
據木瀆古鎮導遊講:西園,原園主是明代東林黨人五心一,建成於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 當時,五心一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被削籍遣歸。其先在蘇州造拙政園的東園部分。後移至木瀆山塘街建秀野園。
東園,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隱園,以老樹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稱。徐士元於乾隆初年購得。增建廳堂四進,主要用於生活起居。到了清末,徐家衰落,東園為陳家購得。園內樓廳曾是陳家外孫女沈壽的繡樓,如今這裡已被闢為沈壽紀念館,詳細地介紹了沈壽的生平、藝術成就和獲獎情況。沈壽原名沈立芸,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出生於吳縣(蘇州喬司空巷)。七歲居外婆家學習刺繡。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20歲的沈壽與紹興秀才、書畫家餘覺結婚,住在蘇州範莊前。五年後,隨夫遷居上海。慈禧七十大壽時獻繡品《無量壽佛》得慈禧賜書後改名沈壽,並改號為“雪宦” 。清末設皇家繡工學校,沈壽為總教司,其夫餘覺為外事總辦。 光緒三十年十一月,餘沈夫婦赴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第二年一月回國後開始嘗試以西洋版畫及攝影圖片為繡稿,開創“模擬繡”技藝。光緒三十二年,沈壽用“模擬繡”繡制了我國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繡作品《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參加義大利都朗博覽會獲一等獎,被授予“世界至大榮譽最高之卓越獎狀”,被譽為“神針”。
永安橋,木瀆現存最老的橋。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由水利河道工部傅潮修建,位於“嚴家花園”前。
木瀆山塘街全長八百米左右,吳王走過,康熙、乾隆走過,“蘇州”三賢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走過,蘇軾、范仲淹、范成大走過,他們去哪裡?“吳中第一峰”靈巖山。
歡迎來訪,願安康永伴!
備註:圖片拍攝時間202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