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
前言
大家好,我是小螞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這幾年各種礦坑花園層出不窮,我們熟悉的幾位國內大佬都做過相關的專案。比如前幾年的經典專案朱育帆老師的辰山礦坑花園,這兩年張唐的南京湯山礦坑花園,王向榮老師在南寧的園博會採石場花園。
能準確說出上面三個專案名稱的都是老礦坑粉了。
既然有這麼多礦坑,我們這期就來簡單的聊聊礦坑的話題。
PART 1
關於礦坑
礦坑指開礦挖掘的坑和坑道,和採石場一樣,都是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的印記。
看採石場對於山體的破壞
鑽石礦坑是一個螺旋的漏斗形
作為人類給自然界的傷口。礦坑也屬於棕地的一種,我們以離城市最近最普遍的採石場來舉例,由於採石場幾乎沒有擋土牆等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大多也未進行復墾綠化,會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河道堵塞等生態問題。又由於在開發過程中未注意保護,未考慮到採石場的位置、角度、坡向和走向,也未考慮廢土和廢渣的保留和堆放問題。一旦要進行復墾綠化,土方工作量太大,耗資也大,使綠化工作難以開展。
有專家估算,被破壞的植被靠天然恢復至少要一百年時間。而採石場為減少投入採用垂直開採方式遺留的高低不等的直立石質開採面,即便採石場關停後,仍好像一塊塊凌亂的補丁,嚴重破壞周圍自然景觀。
南京龍都採石場復墾複綠成本太高,所以大部分城市周圍的採石場關停後大部分只有兩種結果,一是大量地下水彙集成塘,就勢變為了魚塘;二是就地擱置,讓自然去做功了。
內蒙古包頭廢棄礦坑
而真正開始重視礦坑也就是在前幾年,大家認為如果能用景觀的手法,扭轉人們對礦坑的看法,豈不是一種盤活地塊的方法嗎?
這就是礦坑改造,礦坑的改造主要是在其自身的土地資源以及獨特的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加入人文景觀元素,在修復生態的同時將其改造成溼地公園、生態公園、城市公園等具有教育意義的旅遊景區。總之,就是花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情。
在盤點礦坑專案之前,我們來看看世界著名的礦坑。
南非金伯利礦坑
俄羅斯米爾鑽石礦坑
義大利卡拉拉採石場小螞哥一直覺得這種螺旋向下的礦坑特別別像波提切利的《地獄地圖》 (1485 年)這幅畫一目瞭然地展示了地獄的整個地形和這些礦坑不能說毫不相關,只能說一模一樣啊。
PART 2
盤點礦坑景觀
書歸正傳,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礦坑改造專案出現在我們身邊,其中比較著名的我給大家盤點一下:
1.中國上海辰山植物園礦坑花園
辰山的礦坑是小螞哥個人認為做得最出色的,一條道路從坑頂的淺水植物區引導你順坑而下,在坑道突出處做了180°的轉折,最後順著坑壁進入坑洞,豁然開闊就是巖生植物園,這條道路看似簡單,實際摸透了場地的精髓。
照片上的背影是小蟻君
水中的浮橋給人一種坐船的漂浮之感,四周的崖壁肌理非常像山水畫中的大斧劈皴。
2.南京湯山礦坑花園
南京湯山礦坑從幾公里外的道路上清晰可見的幾個廢棄的採石宕口,曾是湯山最大的廢棄礦坑龍泉採石場。專案的初衷是如何讓這幾個赫然的宕口復綠,併為未來的旅遊休閒活動提供場所。宕口遠看傷痕累累,走進卻氣勢恢宏——植物已經悄然地從破碎的石縫中慢慢長出,與冷峻的石壁搭配成漂亮的肌理;巨大的採石場的尺度讓人覺得不可觸、不可及,但是熱血沸騰。
值得一提的是湯山礦山的改造中張唐加入了很多兒童設施,讓孩子在自然中接受環境教育。這個專案做得很有意思我們之後詳細來說。
3.南寧採石場礦坑花園
小螞哥與南寧採石場花園還有一些交集,17年南寧園博會螞蟻景觀設計了設計師展園中的“一勺江湖”,在我們設計師園的旁邊就是王向榮老師的採石場花園。
花園由7個大大小小的採石坑組成,每一個採石坑都有自己的主題,從瀑布流水到岩石花園,風格多變,功能多樣。可以說又是一個以小博大的經典案例。
小螞哥曾經在未完工前體驗了一次,感覺王老師對於豎向的整理非常好,但也有些遺憾,很多坑缺少了多樣化的觀賞性,景觀的視覺體驗有些雷同。
4.上海佘山世茂深坑酒店
佘山的世茂深坑酒店是一個噱頭十足的設計,在深88m的礦坑建設酒店放到哪裡都是瘋狂的想法,當今也只有基建狂魔中國和土豪大本營迪拜可以搞出來吧~
但專案本身也有一些弊端,很多人入住後感覺悶熱潮溼,這是深坑的小氣候的問題。總之視覺效果是拉滿了。
5.黃石國家礦坑花園
湖北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鐵山礦坑如一隻大的倒葫蘆,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這個大冶鐵礦礦坑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
公元226年開始,孫權便在武昌所屬的礦山採取銅鐵,鑄造刀劍。鐵山礦已有1700多年的開採歷史。
和大多數礦坑增加大量的構築物不同,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保持了礦山原本的面貌。在此基礎上做了復綠處理,看上去野性十足。
6.杭州良渚礦坑探險花園
良渚礦坑探險花園是萬科在杭州打造的第一個礦坑花園,公園擁有一塊兒童戶外“五感”探險中心。用不同的感官手段鼓勵孩子返璞歸真,用感覺來探索遊玩。
在被開發之前,當地的居民已經在這塊地方開墾了田地和菜園,在改造中部分的農田也得到了保留,成為了礦坑體驗的一部分。
7.加拿大布查德特花園Butchart Gardens
布查德花園是由Robert Pim Butchart夫婦合力建造,為求美化一個荒廢的石礦場。布查德先生是在加拿大生產波特蘭水泥的先驅,他曾在石礦場附近設廠的一家水泥公司擔任總經理。石灰石被採盡後的石礦場使審美目光敏銳的布查德太太生厭,她便決心把石礦場納入其家居庭園美化計劃之中,因而展開的“園藝”試驗瞬即帶來深遠意義。
布查德夫婦有技巧地將罕見的奇花異木糅合起來,創造出現在享譽全球的低窪花園(Sunken Graden),所採用的花卉植物大多數是他倆遍遊世界各地時親手收集的。
布查德夫婦早期建來消遣自娛的花園不斷擴大,進而發展出玫瑰園(Rose Garden)、義大利園(Italian Garden)和日式庭園(Japanese Garden)。時至今日,布查德夫婦的園藝傑作每年吸引逾百萬遊客前來參觀。
以上這些都是小螞哥印象深刻的礦坑專案,你還知道哪些,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
PART 3
礦坑的設計手法
透過以上專案我們大體可以總結出一些礦坑花園常見的設計手法:
1.復綠是第一要務,用鋼絲網固定崖壁,讓植物修復破損山體
1.在坑壁設定瀑布,環坑建造不同高度的觀景平臺,創造看與被看的視覺體驗
2.設定高架橋,浮水橋,坑壁階梯形成道路系統
3.將坑內水系貫通城市河道解決地下水位上升的問題
4.利用礦坑基地設計岩石園
5.利用淺水坑設計水生植物種植池
綜合來說,這些措施都是在人打擾最小的前提下讓自然做功,生態化的修復自然。
但這些措施真的就是礦坑設計的全部嗎?我寫景觀筆記的目的就是古為今用,向前人學習。古代的那些礦坑和採石場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PART 4
古人的經驗
不查不知道,我國曆史上的採石場變化而來的景點多到數不清,我在這裡羅列四個:
1.雁蕩山長峪洞
雁蕩山長峪洞位於台州灣溫嶺市東北的南角,位於舉世聞名的“石板之鄉”長嶼鎮,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是我國最大的人造石洞。他是最流行的榮獲世界吉尼斯,被命名為國家AAAA旅遊區,他是南北朝以來人工開採石板後形成的一種石頭文化景觀。
看上圖採石的崖壁被打造成了猶如迷宮的多層立體空間,人們在內外穿梭感受時空的變幻。
2.廣州蓮花山
廣州蓮花山風景區位於番禺區的東郊,距離廣州市區20千米。蓮花山原名“石獅頭”,是古代石礦場,因採石後留下來的石頭似出水芙蓉(蓮花)狀而得名。遠自西漢時期,先民們在此大規模地開採石料,形成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石、燕子巖、八仙岩、蓮花巖、觀音巖、飛鷹巖、南天門、神仙橋等。
這些巖體本身就具備審美屬性,在加上歲月的痕跡已經和自然融為一體,猶如大自然的傑作。
3.寧海“伍山”
寧海縣長街鎮境內有五座山巍然屹立,故稱為“伍山”。宋、元、明、清多個時代都在這裡進行採石作業,於是就形成了我們今日看到的石窟。伍山石窟景區現存有800多個形態各異的洞窟,在明媚的陽光和綠水的襯托下,石窟便顯得如夢如幻。伍山石窟不僅保留了古時原始的開採遺蹟,它的洞窟內還長滿了風姿各異的藤蔓,如此便構成了它的與眾不同。
伍山最牛的就是依照山體的巨型雕刻,猶如遠古的神秘王國,非常壯觀,什麼時候巨物都是景觀中非常好用的設計手法。
4.柯巖造像
柯巖造像位於紹興城西柯橋鎮柯山南麓。隋唐時期石刻。舊志:產石,為民所採成巖洞,巧匠琢為佛,唐以來創寺覆之。
把石壁用來造佛像給予了場景宗教的精神核心。
雲骨石是最讓人驚歎的地方,它接近地面的部位厚薄竟然不足一米,走過它的身旁總讓人擔心,一次地震甚至一陣大風就會使大渾然倒塌,但是這塊高達31米的巨石,以這種姿態,已經在風雨中屹立了一千多年。
看完這四處古採石場,你發現什麼?是不是覺得古人更會玩?
沒錯,這四個案例大多都讓人離崖壁更近,或者直接深入山中,不僅如此還加入了各種摩崖,雕刻,塑像多層次的文化內容。人們行走其間不僅能夠有多重空間感受,還可以形成文化共鳴,從設計上來講這種礦坑設計結合我們今天的生態修復才是完全體啊~
看完這四處古採石場,你發現什麼?是不是覺得古人更會玩?
沒錯,這四個案例大多都讓人離崖壁更近,或者直接深入山中,不僅如此還加入了各種摩崖,雕刻,塑像多層次的文化內容。人們行走其間不僅能夠有多重空間感受,還可以形成文化共鳴,從設計上來講這種礦坑設計結合我們今天的生態修復才是完全體啊~
PART 5
總結
在礦坑景觀設計離我們越來越近的今天,我們有必要思考礦坑到底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
以下是我的個人拙見,如果我們已經對土地造成了傷害,那麼可否不要用一些表面文章來踐行所謂的生態修復,我們想看到的是多長時間能恢復成什麼樣;如果我們現有的技術無法完全修復,可否換一個思路。融入當地的文化,把礦坑改造成一個集文化、教育、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開放空間;或者政府在允許採礦採石之前就明確企業後續的改造責任?
可見這並不是一個完全能用景觀解決的問題,我相信將來的礦坑改造會有更有趣,更大膽的答案。相信看到這裡的小夥伴也都會有自己的收穫,這期我們就先聊到這,我是小螞哥。一個熱愛景觀的人,螞蟻景觀,以小見大,我們下期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