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房山區兩會上了解到,2017年至2021年,房山區共開展廢棄礦山修復專案59個,治理面積約1008公頃。透過廢棄礦山修復治理,不僅消災除隱、防止水土流失,還為旅遊等替代產業及溝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基礎條件。
說到房山區廢棄礦山轉型成功的案例,不得不提從煤礦變身風景度假區的百瑞谷。作為百花山東麓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史家營鄉的百瑞谷,海拔高度從700米過渡到1800米,是動植物的天堂。據統計,百瑞谷有植物100科370屬654種、野生動物有19目53科134種,因為生態環境良好,一些不太常見的白鷺、野鴨、狍子等野生動物,也會來這裡覓食棲息。
“誰能想到,這裡過去有上百家礦山,樹葉是黑的,開啟窗戶就是煤渣土,自然水源也因為人工採煤活動受到影響,整個區域都處於斷流狀態。” 史家營鄉政府旅遊辦主任張德強說,作為京西煤礦區的一部分,過去百年時間內,尤其是近幾十年來,百瑞谷所在的曹家坊礦區由於煤炭開採,導致區域內森林植被損毀、水土流失等問題突出,對野生動植物數量造成影響,自然生態嚴重退化,影響了區域可持續發展。
在生態先行的大背景下,史家營鄉在2010年完成了142座煤礦的關閉工作,結束了當地千年煤炭開採史。在礦山修復過程中,採取客土回填礦坑、邊坡修復、魚鱗坑圍堰等措施,修建了4000餘米行洪渠,確保了區域安全;透過水土保持、自然淨化等措施,恢復了區域內泉水的活力;種植核桃、山楂、海棠、山杏等果樹等樹種,讓廢棄礦山煥發勃勃生命力。
經過礦山修復,曹家坊礦區的森林覆蓋率由2009年的46.9%提高到2019年的69.6%,原來滿目瘡痍的礦區,恢復了綠水青山的風貌。昔日的洞口也被改造成雕塑景點,工人交接班的房屋成了礦業遺址展覽館,提醒著前來參觀的遊客們“愛護生態、勿忘歷史”。2018年,完成礦山修復的的曹家坊礦區,成功轉型為百瑞谷旅遊景區,旅遊綜合收入穩步增長,成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了經濟優勢。
2020年,“曹家坊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案例”被自然資源部列入全國第二批10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之一,完成了從“煤山礦山”變為“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教科書式轉變。
“十四五”期間,房山區還將圍繞“一區一城”新房山的功能定位,持續開展生態建設,提升生態質量,特別是在礦山修復方面,圍繞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持續開展生態問題評估及生態修復工作,充分發揮首都生態涵養區、西南部生態屏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