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圭塘河海綿城市示範公園,模擬自然形態,重建自然體系。河流改彎之後,生態系統明顯得到改善。圖/李鋒得
一條河流的自然史,遠比人類的城市史更漫長。也許我們不應該以城市內河的角度去看待長沙的圭塘河,它才是這個地理空間永恆的主體。以自然河流作為區域中軸線,是自然城市概念的一次具有實質性意義的實踐。
一條河流的四重境界
最近,一個關於自然的概念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它把地域的自然屬性分為按數字排列的四種狀態。第一自然是純粹而原始的自然。億萬年前的圭塘河即是這樣的自然形態。那時,它是一條無名的河,南部丘陵的雨水彙集起來,生機勃勃地匯入北面的另一條河。沒有人打擾,它就這樣寧靜地流淌在時空裡。
馬楚時期的圭塘河,是第二自然形態。人類與這條河相遇的具體年份已不可知,但歷史上關於圭塘河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五代的《錄異記》。那時的圭塘河是馬楚時期非常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因諸山之泉,築堤瀦水,號曰龜塘,灌溉萬頃。這是《宋史·食貨志·農田》裡對馬楚時期圭塘河的記載。被人類的生產活動改造過的自然,被稱作“第二自然”。它是田園與自然共生的形態。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期,圭塘河還保留著這樣的面貌。
第三自然的概念是指被人類進行過景觀設計的美學自然。在二、三階段之間,圭塘河有過一段完全失去自然狀態的階段。,那是一條“死去的河流”。乳漿色的河水裡沒有生命,刺鼻的氣味瀰漫在城郊結合地帶。圭塘河的改造歷時長達十幾年。早期的圭塘河改造專案只是做了河岸的整理,岸邊修成了類似風光帶的狀態。河流依然沒有復活。最多隻能說是一條岸邊有點風景的汙水溝。
第四自然是指自我修復的自然。
2014年的改造真正讓這條河流得以逐步復生。最早動工的是香樟路至木蓮路段,後來又擴充套件至木蓮路至湘府路段(雨燕湖),2021年,圭塘河海綿城市示範公園初步建成,恢復了部分野性的圭塘河,已經具有了第三自然與第四自然狀態混合的雛形。沿岸的景觀設計也早已超越了“風光帶”的標準,具有了自然城市概念的雛形。
“掰彎”一條河流的意義
起始於2018年,由德國漢諾威水協、ZOE建築事務所等業內最領先的設計團隊聯合設計的圭塘河海綿城市示範公園專案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是:河流重新恢復了彎曲形態。為什麼要“掰彎”一條河流?因為曲線正是自然的形態。
最初的圭塘河顯然也是彎曲的。漫長的歷史時期未曾有過太多變化。直到1974年,人工重新開挖長達7公里,寬30米的梯形斷面河道。溝渠化河流,來源於功能性思維主導城市建設的歷史階段。
截彎取直可以讓水流速度加快,提升行洪能力。但同時也使得水生生物棲息地減少,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泥沙沉降的減少,也使得河流的營養物質減少,水生生物減少,同時導致河流沿岸堆積地貌萎縮,土壤肥力下降。
曲線是河流的自然肌理。這次改變,不僅僅是河道迴歸曲線。圭塘河還重新擁有了河灘,並且修建了生態島,設定了緩流區。據與德國漢諾威水協共同完成圭塘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編制的長沙勘察規劃設計院風景園林部分負責人劉博所述:圭塘河的水流方向因此發生改變,同時透過河道寬度和深度的變化以及河岸結構多樣性可以改善圭塘河水體的換氣率,增加河道水體自淨能力。生態島則為昆蟲、鳥類提供更多型別的棲息地,景觀空間上也變得更為豐富,島上種植水生溼生植物也有淨化水體的作用。
一切的改變,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模擬自然形態,重建自然體系。
河流改彎之後,生態系統明顯得到改善。生態島和河灘上野生植物生機勃勃。緩流區段,魚類在此繁衍生息,鳥類則在此捕食。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正在形成。更為重要的是,符合自然曲線的景觀給人帶來了極為舒適的心理體驗。中國傳統審美傾向於曲線。翹角飛簷的建築屋頂、曲折迴環的紋飾與符號,圖形化的文字、傳統聲樂旋律的曲線性,與自然地理相吻合的住居規劃,都是這種審美思想的體現。曲線是自然的肌理。我們有著熱愛自然的文化基因。
自然是平衡城市與人之間的砝碼。沒有自然的城市是失衡的,沒有野性的河流就沒有生命氣息,圭塘河的復生,為沿岸區域帶來了真正的住居價值。
瀟湘晨報記者常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