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炬光科技”)近日公佈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擬公開發行新股2249萬股,募資約10億元。
紅星資本局從招股書發現,華為旗下哈勃投資曾於2020年9月參與公司增發,短短5個月後炬光科技即提交上市申請,或有“突擊入股”之嫌。
炬光科技,圖據官網
募資10億,近半用於“補血”
炬光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高功率半導體鐳射器、鐳射光學元器件、光子應用模組和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裝置開發專項等國家重大科技專案,以及牽頭制定《半導體鐳射器總規範》《半導體鐳射器測試方法》兩項國家標準。公司現已進入頂級光刻企業荷蘭阿斯麥(ASML.US)、晶片巨頭臺積電(TSM.US)的供應鏈中。
早在2016年1月,炬光科技就曾經在新三板掛牌交易,但不到兩年就終止掛牌,如今已轉戰科創板。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其擬募集資金中,有2.44億元用於東莞微光學及應用專案(一期),1.67億元用於鐳射雷達發射模組產業化專案,1.5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專案。剩餘4.5億元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也就是近半募資要用於“補血”,這也引發關注。
炬光科技近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
通常,監管層支援募集資金要儘量多用於公司主業專案建設等,而不太支援將大量募資補充流動資金。雖然一定比例“補流”能夠提升公司抗風險能力,但是佔比過高,說明公司資金鍊緊張,甚至有“圈錢”之嫌。炬光科技也對此作出說明:一是未來業務增長測算至2023年底,需要增加營運資金3.87億元;二是2021-2023年規劃研發投入2.75億元。故本次募集4.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報告期內(2018-2021年上半年),炬光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55億元、3.35億元、3.6億元及2.18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為1866.61萬元、-8043.05萬元、3487萬元及3332.49萬元。從近幾年營收變動發現,公司的成長性並不突出,保持在3.5億元左右;不過盈利狀況不斷向好,淨利潤呈逐年上升趨勢。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5458.09 萬元、7487.05萬元、6989.71萬元和3523.62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15.38%、22.35%、19.42%和 16.19%。公司研發投入保持較高的水平,研發費用率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主要系公司專注於光子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開發,圍繞“產生光子、調控光子和提供光子技術應用解決方案”進行全方位產品佈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炬光科技擁有已授權專利403項,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境外專利108項,境內發明專利117項、實用新型專利150項和外觀設計專利28項,發明專利超過5項。
依賴政府補助,子公司存“商譽雷”
炬光科技十分依賴政府補助和各種稅收優惠等。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獲得政府補助分別為1718.57萬元、1529.8萬元、1699.59萬元和1194.52萬元,三年半獲得政府補助6000多萬元。同時,報告期內稅收優惠分別為264.95萬元、998.68萬元、511.70萬元和790.63萬元。
報告期獲政府補助6000多萬元
公司表示,政府補助是否能持續取得、能否維持在較高水平,存在不確定性;稅收優惠政策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具有可持續性。
炬光科技一直秉承國際化經營的發展理念,2017年3月公司以2.255億元收購德國LIMO,從而獲得多項核心光學技術。LIMO位於德國多特蒙德,是世界領先的微光學供應商,大量產品銷往德國、日韓、美國等地區,海外客戶是公司重要的收入和盈利來源。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境外收入分別為2.14億元、1.81億元、1.89億元和9160.51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61.38%、54.88%、53.19%和 42.51%。
公司表示,跨國經營受國際政治環境、國家間貿易政策等影響較大,如果未來國際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貿易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公司的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將受到影響。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炬光科技收購德國LIMO形成了較高的商譽,如果商譽減值將會對炬光科技業績造成不利影響。事實上,商譽減值的風險已經出現。LIMO在2019年度受德國經濟下滑和對下游光纖鐳射器行業銷售收入下降的影響,光學系統業務收入大幅下降。經審慎評估後,炬光科技2019年計提商譽減值5708.26萬元。
如今,這顆“商譽雷”還未爆完,截至2021年6月,炬光科技商譽賬面價值仍有7655.51萬元,也主要因德國LIMO形成。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5億元、1.3億元、1.41億元和1.46億元,佔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0.95%、41.90%、28.65%和 29.8%,存貨絕對金額較大,佔流動資產比例較高。公司存貨主要由原材料、在製品、自制半成品及庫存商品等構成,存在一定的存貨跌價風險。
除存貨賬面價值較高外,炬光科技應收賬款也在增加。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餘額分別為6821.43萬元、7718.36萬元、8068.87萬元和1.1億元,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主要系公司報告期內業務規模的增長,應收賬款規模隨之增加。但賬齡在1年以內應收賬款比例在90%以上,表明應收賬款質量較好。
華為哈勃被指“突擊入股”
本次發行前,劉興勝直接持有公司17.72%的股份,並透過與王東輝、西安寧炬、西安新炬等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間接控制炬光科技14.27%股份的表決權,合計控制了炬光科技31.99%股份的表決權,對炬光科技形成控制,為炬光科技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劉興勝1973年出生,海歸博士,曾任美國康寧公司高階研究科學家、美國恩耐公司工藝工程技術總監,2007年至2015年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8年至今任炬光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興勝一直從事高功率鐳射器的研究,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炬光科技在接受IPO輔導期間,曾進行了一輪股份增發。2020年9月,哈勃投資、聚宏投資、西安寧炬和西安新炬以25元/股的價格,分別認購炬光科技相應增發股份。而哈勃投資正是華為旗下的投資公司,主要從事創業投資業務,此番以5000萬元認購炬光科技增發的200萬股。
華為哈勃被指“突擊入股”
西安寧炬、西安新炬為劉興勝實際控股的公司,也是其員工持股平臺。聚宏投資股東為王璜亮和閆小明,閆小明先於2019年8月以自然人身份進入炬光科技,2020年3月將持有的股份轉讓給深圳明睿日,2020年8月再以PE機構的形式重返並間接持有炬光科技。而深圳明睿日的股東也有王璜亮,兩家有關聯關係。
相比之下,華為哈勃參與股份增發更引人注目,為何華為要青睞炬光科技?是否看中其鐳射雷達技術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應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華為與北汽新能源旗下品牌極狐合作,推出了首款搭載華為HI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極狐阿爾法S”。
而在炬光科技上市前最後一輪增髮結束,短短5個月後的2021年2月即向科創板提交上市申請,這也讓華為哈勃、聚宏投資等股東背上了“突擊入股”的嫌疑。對於監管層來說,有關IPO公司在臨近上市前入股或低價取得股份,上市後獲取巨大利益的行為,將予以重點關注。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編輯 餘冬梅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