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流擊水”,一詞出自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該詞透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全詞鬥志昂揚,情景交融。
其實,早在1927年的“八七會議”上,毛主席就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光輝論斷。隨後他親自領導秋收起義,開展武裝鬥爭的實踐。之後率領秋收起義隊伍上了井岡山後,寫下了《井岡山的鬥爭》,文章的內容全部圍繞“鬥爭”而展開,充分體現了武裝鬥爭、土地革命(鬥爭)的實質。後來又寫下了《反對本本主義》,這裡的“反對”其實就是“鬥爭”,即與本本主義不注重調查研究的壞作風進行鬥爭。
延安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的成熟時期,也是他老人家對鬥爭論述最豐富的時期。抗日戰爭爆發後,老人家提出全黨同志要注意鬥爭策略,他指出:“無產階級要取得勝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黨——共產黨的鬥爭策略的正確和堅決”。關於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也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