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多家媒體報道了“華為與知名科研機構合作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那就是華為公司和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數學院”)聯合成了 π 實驗室。
π,幾乎所有人都認識這個特殊的符號,它表明的含義是圓周率,但這個符號代表的數字是無限不迴圈,被認為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魔力的標識,甚至包含了宇宙中的所有奧秘。
中科院院士、π實驗室聯席主任馬志明教授介紹,起名為 π 實驗室,意味著希望淡化單位色彩,打破機構邊界,讓實驗室走向全球,π 實驗室將不斷創新,努力引領通訊技術數學理論的研究。
π 實驗室的成立,標誌著華為與中科院的合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早在2018年11月,華為與中科院就在上海推動建設“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SKA聯合實驗室”。
2019年8月中旬,“中科院數學院&華為公司數學理論與應用論壇”在北京召開,25位相關方向的頂級學者與華為公司2012實驗室及各產品線的高階專家,圍繞演算法、最佳化、控制、編碼、AI、大資料&安全等方向進行了深度交流。
2020年9月17日下午,華為公司CEO任正非一行到訪中國科學院,與時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等專家學家舉行了工作會談,就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發展進行了探討交流。任正非表示,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各個層面的科技交流,向基礎性科學技術前沿領域拓展,而數學領域是最受關注的。
多年來,任正非數次強調基礎教育尤其是數學的重要性。他曾說:“將來退休後,想找個好大學,去學學數學”,他甚至認為“用物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已趨近飽和,要重視數學方法的突起。”
中科院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在數學領域中更是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數學是北大的強項,既有8位中科院院士也有“韋神”這樣的數學天才,而最厲害的還是中科院數學院。
根據該院官網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在408名正式員工中,有中科院院士16人、工程院院士 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8人,還有客座教授40餘人,訪問學者每年約450人,研究生約800人。2021年11月新一輪中科院院士評選中,數學學科共增選了4人,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還有一位是來自中科院數學院的張平教授。
華為公司董事徐文偉指出,數學是資訊產業的基礎,華為的發展受益於數學。如今,最重視數學的華為公司和實力最強的中科院數學院合作,企業與數學界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機制和合作模式,讓人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