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我前後看過兩遍,剛好兩遍看的時候身份不同,第一遍是在電影院,2017年的時候我還沒有當母親,第二遍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3歲女寶的媽媽,身份不同導致觀後感也不相同,但是每一次給人震撼的感受是不變的。
第一次看的時候只看到了勵志,看到的是吉塔和妹妹的堅韌、堅強和勇敢。在印度,女性的地位和中國大不相同,就像是劇中,那個結婚的小姑娘所說的,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在一個合適的年紀被嫁給從來沒有見過的男人,一生相夫教子,沒有地位。
所以當吉塔和妹妹想通之後,明白了父親的苦心,之後主動鍛鍊,從來不偷懶,最後在爸爸的指導和鼓勵下,兩個人都獲得了全國女子摔跤冠軍,並且為印度奪得了多枚獎牌。更為可貴的是,在吉塔的影響下,很多印度女性走向了職業的摔跤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極低的社會地位。
後來再次觀看的時候,我已經成為了一名母親,觀感又是不同,這次感覺更深的是父母的愛之深遠。
一、父母要學著發現孩子的特長並且去挖掘、去鼓勵、去陪伴一起成長。
影片中的爸爸,一直想的是生個兒子,之後由兒子去替自己完成自己的夢想,但是天不隨人願,一直生了四個女兒,最後連他自己都放棄了,默默的把之前的金牌都收起來。但是就在有一天當他被告知兩個女兒將男孩子打了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思想一直是錯誤的,拿獎牌是不論男女的,並且從女兒描述的打架過程中,他也發現,自己的女兒是有摔跤的天賦的。於是他計劃培養兩個女兒。如果影片只是說這些其實沒有什麼用,但是後面父親的表現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父親從決定那天開始就一直陪著孩子練習,早晨他讓女兒五點到,但是他的鬧鐘永遠比女兒早,而現實中我們很多人都是告訴孩子怎麼做,但從來不自己去做。要知道父母才是子女最好的榜樣。就像日常中,我們常常教育孩子要多讀書,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一有時間就打開了手機刷起了小影片,這種教育方式最要不得。孩子只會想,我只是為了完成你的夢想,那你為什麼不自己完成夢想呢?
孩子擅長什麼,有時候真得需要父母去發現,去挖掘孩子得興趣愛好,當然如果沒有,那就按照大多數孩子的教育方式去培養,切不可僅僅是為了完成自己小時候得夢想而完全不顧孩子的想法以及興趣。
二、父母在教育過程中也要適當放手,教育孩子自己抵抗壓力的方式方法,告訴孩子即便是父母也不可能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時時陪伴,人生的路很長,孩子終究要自己的去面對。
影片最後,吉塔的那一摔真的是很棒,她終於學會自己一個人面對困難並且戰勝困難,這也要得益於父親的教導:你要記住,爸爸不可能每次都來救你,我只能教你怎麼打,其他的要靠你自己,加油吧,你可以。最後吉塔就是靠著父親的這句話,完成了那驚人的歷史一摔,成為了印度女子摔跤史上第一個金牌獲得者。影片的這個安排真的很有深意,一開始的時候還會為父親感到遺憾,因為沒有看到吉塔的最後勝利的姿勢,但是當聽到國歌響起的時候,一下子就讓觀眾明白他的女兒長大了,完成了蛻變,自己學會了思考,而不再需要父親時時叮囑,學會了自己分析,自己採取行動。是呀,孩子的成長就是父母逐漸放手的過程,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陪伴孩子,而是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會思考,學會獨立面對生活的困境與磨難,這樣才是徹底的成長。
這個是真人改編的電影,很是值得一看,大家可以在空閒時間多看幾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阿米爾汗出品,部部多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