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各國標誌性的演員造星廠,美國有好萊塢,印度有寶萊塢,我國則有橫店影視城。橫店影視城位於浙江金華市東陽市橫店鎮,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中國唯一的5A級景區暨“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被美國《好萊塢》雜誌稱為"中國好萊塢"。
自1996年建成至今,橫店影視城就是一座夢之城。不光有跨越千年時空的十幾個大型夢幻影視拍攝基地,還有20萬活在夢裡的人。這些漂在橫店的群演,以自己特有的慢節奏逐夢演藝圈,在各劇組的客串中,編織著一個個如同“淘金者”一樣執著又縹緲的夢。
有人說這裡是懶漢的天堂,瘋子的樂園,光棍的世界。那麼橫店真的是造星工廠嗎?真實的橫店是怎樣的呢?疫情之後,“漂”在橫店的人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1. 不想“一夜成名”的“橫漂”,不是好“橫漂”
都說“小火靠捧,大火靠命”,全中國十幾億人,而出了名能稱得上明星的,就算從一線排到18線,也不過萬餘人。但是,一旦成為明星,出場費、演出片酬、代言費用等都會呈現質的飛躍。縱觀近幾年福布斯明星收入排行榜,很多明星年收入都過億,而按照2020年中國人均可支配年收入32189元計算,過億的收入需要工作3000年。
更何況,明星展示的多為光鮮亮麗的一面,配合飯圈近乎無理性的狂熱,再加上部分藝人採用替身、摳圖、事後配音、軋戲等不敬業的反面示範,導致大多數普通人都認為明星是一個不需要技術含量,一旦成功將得到巨大收益的朝陽行業。
於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懷揣明星夢,來到了橫店。因為橫店是全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每年約有1/4的古裝電影和1/3的古裝劇在橫店拍攝,中國的名導、名演員基本上也都在橫店拍過劇。
也許是聽多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雞湯,也許是看多了演技稚嫩、資歷尚淺的“小花”“小鮮肉”們一茬一茬上演著“一夜成名”的童話,選擇成為橫漂的年輕人覺得,哪怕是跑龍套也好,只要能踏進這個圈,有戲拍,就有希望。
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演員都是十年如一日地扮演著龍套,直到退出這個圈的時候,依舊籍籍無名。能夠透過跑龍套被髮掘,進而成為明星的屈指可數。比如,王寶強成名前跑了6年龍套,周星馳成名前跑了8年龍套,黃渤成名前跑了9年龍套,張譯成名前跑了11年龍套,而一個普通人又有多少個十年?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所以,雖然20萬橫店群演年齡段從十幾歲到七十幾歲不等,但是佔比最大的還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念過大學,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訓練,僅僅是覺得自己長得漂亮,就頭腦一熱地決定當群演。
但其實,長得漂亮並不是成為明星的充分必要條件。甚至可以說,長得漂亮在橫店群演裡都不算是優勢,橫店年輕漂亮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從群演到大明星就是小機率事件,這裡多得是低學歷、高顏值的無名之輩。
2. 演員的自我修養:徘徊在懶人與瘋子之間
《喜劇之王》中,周星馳扮演的就是一個跑龍套的角色,沒有多少工作機會,一有空就拿出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著的《演員的自我修養》研讀,這個看書的場景也成為了名場面。但是說到底,不論演員的自我修養是如何由內而外、再由外而內練成的,對於這些自認為有天賦卻甘於平庸的人們而言,徘徊於懶人和瘋子之間,才是常態。
說他們是懶人,因為很多時候就算有戲拍,群演的生活節奏也很慢。群演的生活離不開一個字,“等”。從等著試戲,到等著上戲,再到拍完自己的戲份後,等導演的安排,群演大多是按小時計工資,一個小時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有前景、有臺詞的錢稍微多一點。等到領了盒飯,被告知工作結束後,就回住處休息,也可以去群頭那裡等新的進組機會。
但並不是每天都有戲可拍,群演數量多,供給充足,而劇組的需求是隨市場和外部環境變化的。沒組可進的時候,群演就只能在住所裡睡覺玩手機。也有不少群演更拼命,哪怕劇組只是包盒飯也願意去。這樣的“拼命三郎”一是為了生計,二是真的為了夢想——想要多拍戲,早日出名。
群演一直處於戲挑人,而不是人挑戲的狀態。可能這會是民國的路人,下一會就成了古代計程車兵,每次的工作型別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個組裡,也經常會用同一批群演出演很多場戲,要隨時聽從導演的安排,切換場景和行為。如果願意鑽研,還會有各種不同的小角色的狀態和層次感。這樣的反覆切換,也被群演們笑稱為戲“瘋子”狀態。
懶惰者被動接受不同的任務,有心人無縫切換不同的人生,只不過他們都只是鏡頭裡看不清臉的路人甲乙丙丁。又有多少今日的懶惰者,曾經也是昨日的有心人,只因夢想已經蒼白,唯有一聲嘆息。
3. 理想照進現實:疫情之後,橫店群演的慘不忍睹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國陷入停擺,隨後很長一段時間,實體行業在重壓下不斷萎靡,橫店也不例外,2020年2月,《中國青年報》以“疫情下籠罩的橫店人”為題進行過專題報道。
當時的復工政策只對少數年前已開拍的劇組奏效,而對於絕大多數“橫漂”而言,政策並沒有鬆動,安全是大事,劇組和演員的管理比一般單位要困難得多。等待,還是等待,就算生活成本不高,但對於坐吃山空的“橫漂”而言,劇組解散,接不到活兒,交不起房租,吃不起飯,就像一套多米諾骨牌,被現實推翻在地。
焦慮在行業的各個環節蔓延。為了幫助群演度過這段“冰封期”,橫店演員公會部分登記在冊的演員,可以獲得每月500元補貼,當然條件也比較嚴格。直到2020年9月份,疫情大為好轉,而橫店還未緩過來,嚴重的供求不均之下,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發布通知,群演的工資標準是每天10小時120元。
多數“橫漂”們還是選擇了先解決溫飽問題。回家鄉,做兼職,畢竟單憑夢想是吃不飽飯的。也有少數人選擇了堅守,在住所試戲,等待著這個行業的復甦。
如今,2021年也進入了下半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今年上半年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實現了營收103.77億元,同比增長30.1%;規模以上影視企業實現營收32.13億元,同比增長47.7%;接待劇組222個,同比增長96.5%。可以看到一絲回暖的跡象,也可以看到這個資料對比橫店之前鼎盛的時期,是多麼慘淡。
橫店群演的數量大約是之前的三分之一。畢竟決定群演需求量的關鍵因素在於劇組數量,可見後疫情時代,“橫漂”用工市場的恢復也會相當漫長。那些在疫情期間屈服於現實壓力的人,有一些回來了,大部分是再也不回來了。
原因無他,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在天平的一端,而看不到未來的夢想在另一端。做群演,好的時候月入三四千,而後疫情時代,做外賣騎手、快遞員,這樣一些不需要高學歷的職業,收入往往過萬。看過了這個行業的冰封和落寞,還願意重新回去,殺出一條血路,也著實需要勇氣。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是總有人正在年輕著。不管是出於熱愛還是迫於生計,一批又一批新的年輕人,會再次湧入這個行業。相信,不久的未來,橫店的追夢大軍會再次壯大,期待那些佼佼者和幸運兒,能夠完成從路人甲到大明星的華麗轉身。
如果說,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的話,那麼,“橫漂”就不相信夢醒,因為,夢始終不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