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吾知足”,是一枚有趣而又特殊的吉語“花錢”,“唯吾知足”是一枚吉語“花錢”,也稱為“厭勝錢”或“壓勝錢”,最早見於漢代。
這類“花錢”形制上與普通行用錢一樣,都是圓形方孔,但它不能作為貨幣流通,通常是用於社會交往,作賞玩、饋贈、裝飾、佩戴、紀念、勸誡、辟邪、祈福等活動使用。
“唯吾知足”花錢是一枚非常有創意的吉語錢,它不但構思巧妙有趣,而且寓意深刻。幣文是由“隹五矢止”四字組成,按右、上、左、下的順序,共同借用中間的方穿作為“口”部組成“唯吾知足”四字,因此也稱為“藉口錢”。
“唯吾知足”吉語錢從字面上反映出了古人對金錢的一種達觀的心態。四個字本該都有自己的“口”,當捨去自己的一半和另一個字相依相偎時,便有了特殊的含義,無論怎麼讀,都能讀出不同的意思來。“口”字的方孔位於正中,方正平衡,方孔是空的,暗示人心本為空,人卻自己不斷將它填滿慾望,然後再把它掏空,反反覆覆無休無止,身心皆累。因此,常以此錢來勸誡世人,摒棄貪慾,完善自我。
說到“貪慾”,又讓我想起了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的公博評級批次入假銀幣事件,其實這樣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據我所知,之前就發生過大批次改刻羅漢入盒,坑了一大波人;年前又有公博工作人員見財起意,鬼迷心竅,把泉友送評的錢幣偷偷轉賣;還有各種修補幣、假結晶幣、帶傷帶戳銀幣貼喜字入盒等等各種神操作,至於虛高分、漏裂幣、假鏽幣什麼的都是屢見不鮮,見怪不怪了,而現在更是明目張膽的公然自買自裝自銷假銀幣。這樣駭人聽聞的行為,說到底就是人性的“貪慾”在作祟,人心不足蛇吞象。
老子《道德經》說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足”,什麼意思呢?老子認為人的需求與行為都應該恰如其分,不能超越自己應該和可能的範圍,沒有任何災禍比貪得無厭帶來的災禍更大。
“貪婪”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遲與早的問題。所以“知足”二字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知足不代表消沉和平庸,知足更是一種豁達的積極和厚重,與不加節制的進取不同,在知足中進取,在感恩中生活。
錢是貪慾的根源,沒錢又無法生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昧心黑錢不可賺,如果滿眼裡都是錢就缺了人情味。賈平凹先生在《佛像》中自示:以修煉大胸襟為目標,愛個小零錢就停止,我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命中亦不擔大財。當下還是願學賈先生,知足常樂吧!
回到這枚花錢上,這枚花錢無論是自留還是饋贈朋友都是不錯的,而且數量不是很大,價格行情還可以,很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