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怕冷的人來說,冬天是最難熬的季節。即使不停喝熱水、添衣物,仍然覺得寒從腳起。醫學統計裡女性就是比男性更容易感覺手腳冰涼,並且隨著年齡增長,手腳冰涼還會加劇,但並不是說男生就不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如果是一個瘦高、常熬夜、愛挑食、抽菸、不愛喝水的人,那就把所有容易感覺冷的因素疊加在一起了。
有研究表明,現代人90%都屬於體寒體質。業內專家稱,一旦人體體溫降至35℃時,就成為癌症慢性病等疑難雜症高發的重要原因,可以說體溫是決定生老病死的關鍵。當臟腑溫度升高到1℃時,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就會增強12%,免疫力會提升30%左右。當臟腑溫度達到39.6℃時,細菌、病毒、癌細胞便會自動消亡,從此告別亞健康及睡眠問題,遠離慢性病困擾。
為什麼你比別人更怕冷?
《2017年度國民體質辨識報告》指出,除平和體質外,我國居民陽虛體質佔比最大(16.4%)。中醫認為,人體陽氣不足,會出現怕冷、四肢不溫、精神萎靡等問題。如果我們的心臟、頭部、頸部溫度過低,就會出現肩頸痠痛、呼吸不暢、心律紊亂的現象。如果我們的腹部溫度過低,就會出現消化不良、腸道堵塞的情況,若是女性,則會出現宮寒宮冷、經期紊亂等現象。其實,總感覺“冷”可能是血液迴圈不暢、情緒波動、激素變化等原因,導致寒氣在身體裡不出去。
①血液迴圈不暢:寒冷會導致人體血管收縮,血液迴流的能力就會減弱,血液迴圈不暢通,導致神經末梢收縮,迴圈不良,從而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這種人只是手腳發涼,身體其他部分不怕冷、甚至怕熱。
②情緒波動:精神壓力過大、過分敏感、容易生氣、心神不寧等不良情緒會影響身體機能,導致手腳冰涼。
③激素變化:特殊生理時期,所引起的激素變化會對自主神經系統造成一定影響,引發畏寒、四肢發冷。
感覺冷不一定是真的冷,也許是不良習慣惹的禍!
吸菸:美國心臟協會會刊《迴圈》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吸菸會對人體血液迴圈產生不利的影響,抽菸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流量明顯下降,出現手腳冰涼的問題。
不愛運動:中低強度運動時身體產生的熱量是安靜時的3~5倍,經常鍛鍊身體,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增加身體熱量,緩解怕冷症狀。
愛吃素食:經常吃素食的人可能缺乏油脂和蛋白質攝入,會導致身體熱量不足,更不耐寒。食物攝入人體後,一般的能量會轉化為熱能,用於保持體溫和供人體散熱。吃得太少,身體能量跟不上,會使人體氣血虧欠,導致四肢寒涼。
疏於保暖:缺乏保暖意識,穿著過少,會使人體代謝變緩,更容易失去熱量。當氣溫降低時,應及時增加衣物,減少身體透過面板傳導散發熱量。
怎樣有效的保暖?
物理保暖:不想凍著,還是要穿好秋褲、襪子,戴好手套,避免將面板裸露在冷空氣中,雖然捂嚴實了不一定會暖和,但光著小手、露著腳脖一定會冷,多穿的同時也要注意透氣,不要裹得太緊,否則血液迴圈不暢容易長凍瘡。除了多穿衣服之外,手捧熱水杯、腳踩熱水袋,善用電熱毯、暖寶寶,也都是快捷有效地改善手腳冰涼的方法。
多吃蛋白質: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會產生明顯的食物熱效應,使得人體散熱增加,能暖和一段時間,但有一個問題是,食物轉化為熱能需要時間,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吃得很多,外周迴圈還不一定能得到改善。
選擇合適的運動:運動可以迅速改善外周血液迴圈,而且一定比吃東西產生熱量的效果更快。冬天可以不選擇運動幅度過大、運動強度較大的專案,我們可以沿著河邊或者江邊慢跑幾圈或者到戶外騎騎腳踏車,當然也可以選擇在室內打打羽毛球、網球,跳跳健康操等。
除了以上方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手腳冰涼的問題,透過改善細胞活性,加快血行,暢通體內淤堵之處,開啟身體的“暖器開關”,使得周身血氣充足通達,這便是負氧離子。選擇負氧離子來緩解和改善這類問題,是對自己健康的最大負責。
研究發現,負氧離子能修復老化的細胞膜電位,促使其變成正常帶負電的細胞,負負相斥從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減慢、血管暢通。負離子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可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肌營養,使周圍毛細血管擴張,達到面板溫度增加的目的。
負氧離子還可以改善多種失眠、易醒等問題,降低腦及組織內的5-HT(5-羥色胺)水平,改進大腦神經系統的工作狀態,使興奮與抑制系統平衡,調節神經中樞系統,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消除疲勞,對改善睡眠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