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處理一直是信奉的原則,對於耐力跑這件事,我一直習慣性劃分時段和路段。起跑那刻告訴自己,預期的距離約為多少,隨後便剩下堅持。若計劃十公里,那麼不能想十公里需要多久,然後起點與終點有多遠,這樣的思維會遏制你耐力跑的信心和信念。故,壓縮距離,抬升信心,設定每一公里,完成一個就是一個,絕不想還要跑多久,還能跑多久。
跑步機與戶外跑有區別,難以想象的是,我初次跑步是從跑步機“快走”開始,跑兩三公里都氣喘吁吁,隨後慢慢的新增5公里,6公里,7公里…到10公里。挑戰自我是一個個階段來逐步實現的,不可能一日飛躍千里。依稀記得第一次十公里是在完成6公里後,試試看7公里,到9公里後,基本上已經可以產生肌肉記憶了,自然而然形成下一階段的迴圈。我喜歡簡簡單單戴著耳機跑步,跑步機可以設定時速,一般最喜歡設定的是一小時十公里,半小時跑完五公里,再進行拉伸。而戶外的空氣新鮮,若是塑膠跑道那就完美了,若無也可以在路邊跑一跑,當然,長江邊跑步也是舒心的,最想去的還是海邊跑一跑,或者山間,有自然親密接觸的地方都是一份溫柔以待。
縮小距離,縮小預期,放大自我,在無限的潛力面前,還可以繼續放大自己的內需和內設,對人對物亦如此,有機會試試半馬,看看一次性20多公里是否能抵達我的極限,看看自己到底耐力跑厲害與否?再看看是不是能堅持到馬甲線出現一件事堅持到最後,你會感謝自己,當鏡子中的自己有讓你敢自拍的勇氣時,我想答案都會很標準。
當攝入量與吸收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你肯定會感謝你自己控制的攝入量,食物的誘惑,貌似已經在我的世界漸漸退出,我渴望的也絕非是偶然的遇見,更不是偶然的安排,註定這個字眼顯得有點迷信,但是,細細想來,任何事與物都是緊密關聯的,包括前因後果,沒有因哪有果。很喜歡隨心而發的感概和文字,如同每一個堅持的人,朋友圈有堅持寫作的朱老師,有堅持鍛鍊的朋友,還有堅持養生的女性朋友,堅持看書的朋友,每一份堅持都在給你注射力量,當達到一定量時,我就有了爆發力和執行力。快跑不行,會崩潰自己的信念,選擇慢跑和快走是一種運動的輕柔感。
某天,我希望還可以繼續縮小傷痛,放大我的愉悅,悲傷他人的悲傷於悲傷,難過他人的難過於難過,歡喜他人的歡喜,就想昨晚讀到《銀圈子》中,殷子俊和他妻子戀愛的經過,我甚至也笑了,被那個可愛的年代和可愛的人兒戀愛的那個小鹿亂撞而開心。因為這個主人翁來自安徽,且那個年代,我不禁會聯想到作者,也很有幸,作者給我在這本書首頁簽名了,非常之榮幸,雖然遲到的閱讀,從四月份一直拖到年末,但是這份牽引力始終在號召著我。當我讀到幾位女詞人的悲傷,我特別難過,難過她們的命運,難過無人能懂自我的那種悲涼。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每一份等待都是值得被紀念的日子,每一個人都該被命運給紀念,所謂的來生來世,我想,應該是有的,只是一份意識流的穿越,無實物無徵兆,就像流星劃過天際,我們許下了心中最愛的期待,就像我們扔了一個許願的漂流瓶,就像我們求了籤,鎖了同心鎖,一如既往的美,一如既往的掛念,願你在那邊有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