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經》
又西百八十里,日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鐘山再往西一百八十里是泰器山,觀水從這裡發源,向西流入流沙。觀水裡有很多文鰩魚,它們長得像鯉魚,卻有一對鳥一樣的翅膀。它們長著白色的腦袋、紅色的嘴巴,渾身佈滿青色的斑紋。它們常常在夜間飛行,喜歡到西海、東海里玩,有時候也會去南海。大的文鰩魚有一尺多長,因為身上長著和尾巴相齊的翅膀,所以也有人把它叫作飛魚。當它們成群飛過海面時,海邊的人以為起了大風。文鰩魚發出的聲音像鸞鳥在叫,文鰩魚肉酸中帶甜,人吃了之後可以治好癲狂病。它一出現天下就會五穀豐登。
歙(shè)州赤嶺下有一條很大的溪流,當地的人要在那裡挖一條橫溪,文鮮魚不得不後半夜從這個嶺上飛過去。於是,那裡的人就張開網,等文鰩魚飛過時捉住它們。有一部分文鰩魚穿過了網,而那些沒穿過的,就變成了石頭。直到現在,每次下雨,那些石頭就會變成紅色,赤嶺因此得名。
現今確實存在一種叫飛魚的海洋生物,有些飛魚有季節性近海洄游的習性,形成魚汛。對漁民來說,魚汛毫無疑問就是豐收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