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橘總
Vista氫商業
看到“戴森吹風機造假成本300賣2000”的熱搜,我放下手中花100多塊錢買的松下,內心五味雜陳。
新聞說,造假人士孔某買來真戴森拆解研究,採購相似的零件組裝,晝伏夜出每天生產100多臺假戴森,每臺吹風機成本“高達”320元,再被網路經銷商加價到2000多,賣給無辜的消費者。
有意思的是熱搜下的評論區,對假貨義憤填膺的沒幾個。有人冷嘲熱諷“買真戴森,那得交多少智商稅?”
有人心動試圖在法律邊緣試探,“雖然法理難容,但真的好想知道哪裡能買到300塊的戴森高仿。”
還有一種普遍的“惋惜”:“唉,成本這麼高的造假,它千不該萬不該貼上戴森的logo"。
最讓人心疼的,是那些花了兩三千從非官方渠道買到戴森、卻不知道真假的人,一邊焦慮一邊四處發帖求鑑定。
割腎買蘋果,貸款買戴森?
戴森造假窩點被端的新聞不是第一次,大概也不會是最後一次。300到3000的價格空間,激發造假者無窮的創造力。
“戴森吹風機”,一個比愛馬仕、LV更魔幻的身份圖騰。三四年前它還算是小眾精英的社交標配,跟當年流傳的“割腎買蘋果”都市傳說一樣,“貸款買戴森”也常被群眾拿來調侃無產的“中產”們。
住著月租3000塊小次臥的都市麗人,咬牙也要讓自己的頭髮沐浴戴森的強風。
買戴森甚至成為不少人的執念:“一定要拔草,不然心癢癢。”
“戴森”不僅是吹風機,它更像是一款具有開光特效的濾鏡。朋友說她第一次感受到迪士尼的“貼心”,是在配備了戴森烘手機的迪士尼小鎮洗手間裡。
又有多少人因為健身房露出配備戴森吹風機、SK-II水乳的浴室一角,就被一年上萬的會員費掏空了錢包。
戴森就像一條分割線:用雜牌的tony只能收費80,用戴森的Tony一次洗剪吹可以280塊起跳。技術好的不一定是氪金玩家,但氪了金的彷彿技術一定開掛。
這道線甚至分出人和動物的差距:有人在某乎提問“擁有戴森是怎樣一種體驗”,有人回答自家狗子表示體驗很好:
普通的吹風機聲音太嘈雜會遭到撕咬,用了戴森狗子也變得安靜,從此享受每一次洗澡。
我們要做吹風機界的蘋果
雖然現在也沒什麼人再拿“擁有戴森”來吹噓,但依然還是有很多人搞不懂:吹風機要價四位數,戴森如何好意思說出口?
首先,夢想得夠大。戴森從不說自己是賣小家電的,對標的是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
創始人戴森自詡發明家,而且還是為愛發電到喪心病狂的那種。這位兄臺耗時5年,歷經5127次失敗最終研發出了後現代吸塵器,這是夢開始的地方。
後來“英國版匠人精神”被徹底發揚光大,一個捲髮棒用6年時間研發,投入2億多,是230多個工程師和科學家在報廢642個試驗品後的精華。
吹風機研發費用近5個億,根據內部工程師透露,他們專門搞了個頭發實驗室研究吹風機,收集1600公里長的真人頭髮做實驗。
你可以叫戴森白日夢想家,它在公司設定了一個叫NPI的部門,預算問題不用管,每天的工作是開腦洞。
死忠粉裡流傳著一個秘密,戴森會給吹風機裡的小馬達設定一種特有的聲效,目的是讓你感受到科技的美妙旋律。
社交平臺上存在一個神奇的“戴森馬達聲音小組”,就是為了讓別人聽聽自家的吹風機聲音有多好聽。
創始人戴森的歲月靜好,是中產們在負重前行。花3000只是為了吹乾頭髮?不,這叫為科技助力,大家都是為戴森發明夢買單的天使。
戴森一開始“俘獲”的是美式精英。最炫英國風在上世紀90年代席捲美國,戴森吸塵器是同行價格的3倍,因為長相另類、價格昂貴、效果不錯,很快成了銷量龍頭。
從8、90年前的小豬佩奇鼓風機,到塑膠殼裡放馬達的大頭吹風機算是奠定雛形,吹風機這玩意已經是個成熟品類。
換句話說60多年裡,吹風機一直沒什麼革命性變化。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商業街探案”採訪時說,所謂吹風機的“迭代”也只是功率上做提升,從1000瓦到2000瓦,溫度越高幹得越快。像飛利浦有款吹風機用的是十幾年前的模具,現在還在賣。
戴森深諳新消費精髓,在馬達和設計上玩另類,順勢將小家電來一波前所未有的“消費升級”。比如沒有風扇葉的風扇、穿孔的吹風機、會發射鐳射和未來可能會爬樓梯的吸塵器。
剛進中國市場時,大家看戴森就像外星生物,不少網友表示一度忍不住想把手指頭或整把秀髮從洞裡穿過去。
發明家戴森最擅長混搭,比如把吸塵器的馬達技術移植到吹風機、試圖在耳機里加空氣清淨機。擁有戴森彷彿解鎖了未來人類的生活密碼。
千萬別讓戴森兄看《國產凌凌漆》,周星馳把剃鬚刀和皮鞋改造成吹風機的名場面,指不定會激發什麼可以但沒必要的發明創造。
不care成本死摳細節的後果,就是戴森勇敢地把成本甩給消費者。其他吹風機也懵了,哪裡殺出來敢賣3000+的新物種?
中國的消費力沒有辜負戴森的期盼。詹姆斯·戴森成為英國首富,每一個精緻中產都不是無辜的。
針對中國市場的營銷策略,戴森也花了不少心思。先從高階沙龍髮廊搞推廣,一方面找專業Tony背書,另一方面打通人類高質量顧客,這套自上而下的打法順理成章地奠定了“人上人”基調。
名媛故鄉某紅書成為第二陣地,負責進入更廣闊的中產視野範圍。3萬多條相關筆記,附加“白富美同款”、“震驚黑科技”title,讓裝在小皮箱裡的戴森星光熠熠。
2018年戴森官方下場迎合華麗想象,推出一款鍍金吹風機,徹底把小家電變成意義大於實際的奢侈品。
松下看戴森如此成功,也把幾千塊的高階款引進到中國,銷量也不錯。
這個世界本沒有“要不要花大幾千買吹風機”的迷思,應該說被戴森狠狠地教育了之後,買的人多了,市場也就開始捲了。
後來大家發現松下也有賣2999的型號,有人說戴森吹出來的蓬鬆度遠不如美產黑科技T3吹風機。只不過第一個吃螃蟹的戴森地位無法撼動,活成了一箇中產生活符號。
有人質疑戴森太貴,就有忠粉反問:“你見過蘋果什麼時候大甩賣?既然蘋果那麼貴還被搶著要,戴森憑啥不行?”
蘋果和戴森還真不太一樣,因為——沒人會標榜自己買了個“iPhone平替”,而我現在搜戴森,大家都在勸我買“戴森平替”。
“ 一個吹風機而已”
這是很有意思的變化,幾年前精緻麗人還在高呼“不用戴森就是虐待頭髮”,現在熱門筆記有不少在安利“戴森平替”。
戴森不僅教育了消費者,還刺激了中國市場和廠商奮發圖強。“你給義烏一點時間,義烏還你一個驚喜”。
嫌戴森款式不夠多?就沒有你買不到的五光十色;負離子黑科技、價效比之王、同款效果,多少人偷偷買平替後感嘆“省下十個億”。
戴森給小家電設了個高階價格錨點,一大波中國的“戴森門徒”開始在200-2000元的空白區間發力。
期間國產品牌崛起,像專做中端吹風機的直白、對標戴森的吸塵器品牌小狗。按業內歸納,對標戴森的方法一般是“連追帶踩”:
戴森本身的光環也在褪色。去年釋出的新品變得normal,也屢屢因產品質量、售後等問題上榜黑貓投訴。
社交平臺上關於戴森最多的問題是:“友友們,花3000多買戴森到底值不值?”
某乎大神會跟你從黑科技上溯源戴森的牛X之處,因為它將吹風機從一兩萬轉提升到十幾萬轉,在風速、風量、風壓碾壓傳統產品,也就解決了傳統機型風溫高傷頭髮、外幹內溼的問題。
但大神也承認,戴森不會讓你的頭髮變差,也沒法實現“改善髮質”這樣神奇的功效。
於是大神的建議是,不差錢就買,花錢圖個高興;求功能大可不必,千元內價效比高的隨便挑。
如果你問普通消費者效果如何,那大機率就是個薛定諤式的有用。
有人說吹半年髮質變好了,馬上就被底下的人推翻:“想護髮?不如花四五百買個好發膜來得更直接。”
“買個1000多的松下效果就差不多了,戴森有效果,但程度不至於你多花幾千。”
或者買的人壓根也沒把戴森當吹風機,“給老婆買了戴森,她開心了,全家都高興,我覺得挺值。”
就像你不會問“買愛馬仕到底值不值”,也不會考慮買的愛馬仕結不結實,重要的是你擁有了一個可隨身攜帶的logo。
不能拎著上街的戴森呢?吹頭髮就是它存在的終極意義。
如果你在糾結值不值,說白了它在你心中就只是一個吹風機而已。
社畜朋友一語道破痛點:3000塊值不值?除非它能阻止我變禿。
不過戴森的終極夢想也不是賣小家電,人家跟馬斯克一樣有一個偉大的造車夢。
上世紀戴森開始試圖造車,至今屢屢失敗。去年戴森老爺子自掏腰包鼓搗出一輛電動車原型,燒錢40多億。在量產之前預估到 21 萬美元售價後,意識到“以這個價格買車的人太少了”。
想起兩年前他斥資3億多在新加坡買了座豪宅,說是以後要將業務重心轉移到亞洲市場。我彷彿聽到老爺子內心的呼喚:
加油呀,戴森的造車偉業,就靠中產們的努力勞動來創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