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高歌猛進後,一路疾馳的網際網路正踩下剎車,減速換擋:騰訊淨利潤下滑,阿里、位元組等巨頭增長失速,大廠們密集調整組織架構的同時,也在擠掉飛速擴張產生的“泡沫”。但深度調整不等於入冬。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大廠從盲目擴張到業務線收縮,迴歸理性發展,將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主基調。
網際網路巨頭告別高增長
網際網路巨頭“躺著也能賺錢”的好日子一去不返。財報顯示,騰訊三季度營收1424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淨利潤317.5億元,同比下滑2%,是騰訊10年來首次淨利潤下降。
監管要求之下,今年9月,騰訊未成年人遊戲流水佔比降至1.1%,未成年人遊戲時長佔比降至0.7%,均為歷史新低。作為騰訊的“印鈔機”,騰訊手遊業務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9%,今年以來連續三個季度增速放緩。網路廣告業務增速也顯出疲態,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5%至225億元。
11月中旬,阿里巴巴釋出2022財年第二財季業績報告顯示,第二財季營收2006.9億元,市場預估2061.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中國零售商業”板塊下的“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3%,而上一季度的增速為14%。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主要原因是電商市場增長放緩,以及參與者增多所致。
百度、京東、位元組跳動等大廠交出的成績單也折射出網際網路整體高增長時代告一段落:百度第三季度業績經營利潤23.08億元,同比減少63%;京東第三季度淨利潤虧損28.07億元,由盈轉虧;位元組跳動商業化產品部披露其國內廣告收入過去半年停止增長,為2013年開啟商業化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大廠收縮調整“擠泡沫”
增長放緩背後,網際網路大廠也在密集調整組織架構。12月6日,張勇發出內部信,宣佈了阿里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設立“中國數字商業”大板塊由阿里老將戴珊分管。原本掌管淘寶天貓的蔣凡,則被調任分管“海外數字商業板塊”,讓出了電商核心業務的管理權。
類似的部門間業務拆分和整合也同樣出現在京東、小米、美團近一個月的組織架構調整中。接近京東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近日,主攻下沉市場的京喜由原來零售集團下面的事業部直接升級為京喜事業群,新任負責人直接向劉強東本人彙報。劉強東內部稱明年將以贏得下沉市場作為目標,尋找新的穩定增長點。
這是否意味著網際網路進入新一輪寒冬?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內部結構最佳化已經成為定局,雖有陣痛,但能夠讓整個行業行久致遠。從資本市場看,網際網路企業依然保持著較為強勁的盈利水平。業務上最佳化裁員和被動裁員的狀況存在天壤之別,不用過度擔憂。”
理性發展成未來主基調
記者注意到,各網際網路大廠都曾大規模高薪招兵買馬。據阿里巴巴集團披露,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阿里集團的全職員工總數分別為10.19萬人、11.76萬人及25.14萬人。截至2021年9月30日,騰訊員工總數為10.73萬人,去年同期為7.75萬人。2021年6月,美團也宣佈準備年內計劃新招6萬人,將員工總數擴充到10萬量級,但回溯至美團2018年上市前,這一數字僅為4.6萬名。
員工激增的直接影響是薪酬成本不斷攀升。“企業在急劇擴張的時候,都會想著儘快‘搶’人,拉動業務增長,往往‘蘿蔔快了不洗泥’,既不考慮長期的人力成本,也無法對員工進行充分的考核。”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表示,隨著網際網路整體發展從狂熱迴歸冷靜,網際網路大廠也開始砍掉某些業務板塊,降本增效。
在盤和林看來,隨著資料資訊立法、反壟斷等監管收緊,網際網路企業裁撤了一些業務線,但也都在增設資料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全新部門。“隨著網際網路進入行業成熟期,以往流量擴張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續,迴歸主業、理性發展成為行業發展主基調。”
“有觀點鼓吹網際網路一夜入冬,但這實際上是行業在依法加強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的路上必須做出的調整,我們要客觀對待並有基本信心。”王超表示,未來網際網路大廠將不再盲目把淨利潤保持在很高水平,而是更加註重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與中小企業一同構建更公平的商業競爭環境。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