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王啟隆
出品 | CSDN(ID:CSDNnews)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1 年 12 月 20 日,在 1984 年的今天,提出六度分隔理論的 Stanley Milgram 出生;Milgram 在 1967 年做過一次實驗,嘗試證明平均需要 6 步就可以讓兩個陌生人建立聯絡。雖然這個實驗的結論在當時具有一定爭議,但大家對於由實驗推匯出的“小世界”觀點是認同的:在一個限定範圍內,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僅需要一定數量的中間人就可以建立起聯絡。回顧科技歷史上的 12 月 20 日,這一天還誕生過哪些關鍵事件呢?
1933 年 12 月 20 日:蘇聯超級計算機先驅 Boris Babayan 出生
1933 年 12 月 20 日,Boris Babayan 出生,他是亞美尼亞(蘇聯)的超級計算機架構師,被稱為蘇聯超級計算機的開創者。在 1970 年代,Babayan 作為首席架構師 Burtsev VS 的副手,研究了世界上第一臺超標量計算機 Elbrus-1。Babayan 在前蘇聯獲得了兩項最高榮譽:1974 年因計算機輔助設計領域的成就獲得蘇聯國家獎,1987 年因 Elbrus-2 超級計算機設計獲得列寧獎。他一直擔任蘇聯科學院(後來的俄羅斯科學院)的通訊院士,並在英特爾(Intel)莫斯科研發中心擔任微處理器技術主席。
Babayan 出生於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在蘇聯和亞美尼亞的家庭中長大;他於 1957 年從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畢業,獲博士學位。從 1956 年到 1996 年,Boris Babayan 在列別傑夫精密機械和計算機工程研究所工作,最終成為其硬體和軟體部門的負責人;Babayan 和他的團隊在 1950 年代建造了他們的第一臺計算機。1970 年代,作為首席架構師 VS Burtsev 的 15 名副手之一,他參與了第一臺超標量計算機 Elbrus-1 的研究。1978 年,也就是西方出現商業應用的十年前,蘇聯使用這些計算機開發了導彈系統以及核計劃和太空計劃。
從 1992 年到 2004 年,Babayan 在莫斯科 SPARC 技術中心和 Elbrus International 擔任高階職位。在這段時期,他領導了 Elbrus 2000(Elbrus-3 的單晶片實現)和 Elbrus90micro(基於國內開發的微處理器的 SPARC 計算機)專案的開發。自 2004 年 8 月起,Babayan 擔任英特爾公司軟體和解決方案事業部架構總監和英特爾莫斯科研發中心的科學顧問;他領導著編譯器、二進位制翻譯和安全技術等領域的工作。憑藉此經歷,他成為了第二個獲得英特爾院士稱號的歐洲人(僅次於挪威人 Tryggve Fossum)。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59 年 12 月 20 日:蘇聯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用程式控制的電子排版機
1959 年 12 月 20 日,蘇聯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用程式控制的電子排版機。它的基本原理同電子計算機相仿;蘇聯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資料工作機械化和自動化實驗室的職工們,在科學家拉科夫的領導下,經過一個時期的鑽研後,創制成功了這種獨一無二的新機器。它的工作程式是這樣的:先將要排版的文章經過電磁裝置在紙帶上鑿孔,然後利用這種經過處理後的紙帶來操縱電子機器,透過電子機器使排字機自動進行工作。
這種機器除了排一般文字外,還能夠排複雜的圖表。這種機器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利用它來進行遠距離排版工作。例如,人們在莫斯科可以透過電訊聯絡,在遠離莫斯科的任何地方進行排版。印刷技術的演進對字型排印的傳統與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桌面出版時代和計算機普及之前,印刷文字的排版一直由專門人員完成,如排字工人、字型排印師、平面設計師、漫畫家等等。現代的文字編碼與字型技術使得排版作為一項技藝的門檻降低;正如英國科爾切斯特學院平面設計院院長,David Jury 所言:“字型排印現已成為每個人都在做的事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96 年 12 月 20 日:蘋果收購 NeXT
NeXT 是一家美國科技公司,專門生產用於高等教育和商業用途的計算機。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紅木城,由蘋果電腦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被迫離開蘋果公司後創立;該公司於 1988 年推出了他們的第一款產品,NeXT 計算機,當時的廣告語是:“What make a NeXT computer a NeXT computer”,寓意 NeXT 電腦會開創一個新的時代。這些計算機的銷量相對有限,總共出貨量只有 50,000 臺左右;儘管如此,他們創新的面向物件作業系統 NeXTSTEP 和開發環境仍對計算機領域影響很大。
在第一臺電腦釋出不久後,NeXT 釋出了 NeXTSTEP 系統的大部分內容,作為稱為 OpenStep 的程式設計環境標準。NeXT 於 1993 年退出硬體行業,專注於為幾家原始裝置製造商營銷 Mach 的 OPENSTEP。NeXT 還開發了 WebObjects,這是最早的企業 Web 應用程式框架之一,是基於動態頁面生成而不是靜態內容的 Web 伺服器的突出早期示例。
蘋果公司於 1996 年 12 月 20 日以 4.29 億美元和 150 萬股蘋果股票收購了 NeXT,隨後,NeXT 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喬布斯迴歸蘋果公司擔任顧問。蘋果還承諾,NeXT 的作業系統將移植到 Macintosh 硬體上,並與 Mac OS 作業系統結合,在後來促成了 Mac OS X 的誕生,並在如今稱為 MacOS。
雖然 NeXT 公司創下的利潤不高,但它仍為計算機行業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1988 年,在 NeXTcube 和 NeXTSTEP 釋出後,面向物件的程式設計和圖形使用者介面變得更加普遍,使得其他公司開始爭相效仿。微軟也曾在 1991 年宣佈了開羅專案,當時被廣泛視為對 NeXT 的回應;開羅專案為當時仍未釋出的 Windows NT 消費者版本新添了類似 NeXT 的面向物件使用者介面特性。儘管開羅最終被放棄,但一些元素被融入到其他專案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2017 年 12 月 20 日:PUBG Corporation 釋出了 PC 遊戲《絕地求生》
《絕地求生》(PUBG:Battlegrounds),常被稱為“吃雞”,是一款由韓國電子遊戲開發商 KRAFTON 旗下的 PUBG 工作室所開發及發行的多人制大逃殺遊戲。遊戲首發於 Microsoft Windows 平臺,自 2017 年 3 月 23 日開始經 Steam 發行體驗版,然後於 2017 年 12 月 20 日發行正式版本。直到 2020 年,此遊戲已售出 7,000 萬套,PUBG Mobile 下載量超過 6 億次。該遊戲還獲得了數個年度最佳遊戲提名,以及其他一些榮譽。遊戲中的勝利口號為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引進中國後被翻譯為“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因此遊戲也獲得了“吃雞”的外號。
《絕地求生》的遊戲開發工作最早於 2016 年初展開,基於設計目標十分明確,總設計師布蘭登·格林(Brendan Greene)希望能在一年內就將遊戲準備好。由於使用了虛幻引擎,遊戲的開發時間相對較快,在封閉測試推出後,遊戲便於 2017 年 3 月開始進入早期階段,預計將持續大約六個月;在此階段,遊戲開發人員打算每天改善遊戲伺服器的效能,每週進行錯誤修復及每月進行內容和平衡更新。
在 2017 年 3 月 23 日推出體驗版後,《絕地求生》於三天內進賬突破 1100 萬美元,並推出後的首周成為了外國直播平臺 Twitch 上最受到矚目的遊戲,直播時有超過 15 萬名觀眾收看。2017 年 11 月 22 日,騰訊宣佈正式與 PUBG 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取得《絕地求生》在中國大陸的獨家代理運營權;引進中國後,“吃雞”文化瞬間爆紅,《絕地求生》也變成了現象級遊戲,成為了當年的最佳遊戲。
在今年的遊戲界大獎 TGA 釋出會上,PUBG 工作室宣佈《絕地求生》將於 2022 年 1 月 12 日變為免費遊戲;2021 年,“吃雞”的熱度早已不再,從曾經的出圈,到現在的無人問津,你認為免費化會讓“吃雞”煥發第二春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計算機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