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圈的半導體產業又迎來一匹黑馬,頭頂智慧製造與工業網際網路巨頭光環的工業富聯正式宣佈入場,成為了行業難以忽視的新勢力。
12月13日晚間,工業富聯公告稱,出資22.2億元,牽手投資機構與兩家地方國資共同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分析人士稱,工業富聯或將先透過投資進入晶片設計領域,再逐漸往核心器件、材料,甚至製造裝置、半導體工業網際網路等上下游延伸
年營收超過4000億的巨頭入局自然會引發市場關注。在普通投資者看來,半導體市場的火熱或是工業富聯切入相關賽道的初衷,但如果深究其業務以及最新佈局便會發現,一盤大棋已經開始落子,而棋盤上運籌的既有對傳統業務產業鏈的深度控制、工業網際網路的進階突圍,也有對新能源汽車和元宇宙生態鏈話語權的掌控,甚至還有“中國芯”的使命抱負。
爭奪——產業鏈話語權志在必得
作為智慧製造領域的龍頭,工業富聯的傳統優勢產品涉及消費電子、5G等通訊網路裝置、智慧家居、雲計算、資料中心等眾多板塊。僅這一清單就不難看出,半導體在其產業鏈中的巨大價值。
然而,如果僅是出於這個理由,工業富聯不可能等到今天才選擇入場,更深層的動力應該是來源於加強產業鏈控制力的考量。
需要有一個新的認知,那就是新冠疫情以及新能源汽車、雲計算、AI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這一波缺芯潮正在改變半導體廠商與裝置商之間的角色關係。在缺芯之前,半導體廠商作為裝置商供應鏈的一環,一直扮演著傳統的乙方角色,在話語權上可以說一直處於弱勢狀態,即便是強如英特爾、英偉達等巨頭,也與工業富聯等製造大廠深度捆綁。
然而缺芯深刻改變了行業生態,主動權開始向晶片廠商傾斜。雖然透過財報資料可以看見,工業富聯這樣的“製造業航母”仍能手握晶片供應的優先權,但對供應鏈的隱憂也必然在加深,強化供應鏈掌控力的訴求愈發迫切。
毫無疑問,透過投資控制晶片廠商或自建產線是強化供應鏈保障的不二之選,但半導體產業是一門門檻頗高的生意,工業富聯能如此果斷、且大手筆地投入,還是要得益於其穩健的財務。
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工業富聯營業收入3054億元,同比增長8%;淨利潤110億元,同比增長25%。富足的賬面資金為工業富聯的“芯”佈局提供了足夠的底氣。
耦合——工業網際網路龍頭的先發優勢
工業富聯的另一重要業務板塊是工業網際網路。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工業網際網路幾乎涉及了包括AI、雲計算、區塊鏈、大資料 、邊緣計算在內的所有前沿領域,而相關技術無一不需要先進半導體裝置作為支撐。
對於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掌握關鍵性的半導體生產能力,一方面意味著企業可以根據不同客戶、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特殊需求,靈活設計、生產半導體相關裝置,加速打造更加優質、更具差異化的產品;另一方面,在愈發強調資料安全的當下,對核心部件的掌握力也決定著相關產品的安全保障能力,意味著品牌力的提升。
因此,工業富聯進軍半導體行業,無疑有利於其從當下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百舸爭流的競爭格局中實現突圍,有助其持續奠定在行業內的江湖地位。
如果再將遠光放得更加長遠,工業網際網路的未來形態被廣泛認為將日漸趨同於工業領域的資料平臺,而龍頭企業也將變成具有強烈網際網路屬性的資料公司。
剖析資料產業這一鏈條,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目前,幾乎所有的相關大廠都已經加入了半導體大軍,無論是國內的阿里、騰訊、位元組、OPPO,還是國外的亞馬遜、Facebook、蘋果,都早已走上自研晶片這條路。
需求無疑是這一現象背後最大的驅動力。資料的儲存、傳輸以及應用帶來的資料中心以及各類終端產品的爆發式增長,讓各家大廠都看到了自身以及市場對於半導體的需求。
按照這一趨勢來看,進入半導體領域也將是工業網際網路企業未來的必然選擇,因為產生於工業生產過程與裝置的資料,從規模上遠超包括社交網路、消費網際網路等其他領域產生的資料。這方面工業富聯顯然已經走在了前面。
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潛能巨大
對於新能源車產業鏈的價值期待,工業富聯的熱情正在加速釋放。最新的訊息是,16日,工業富聯與全球汽車半導體龍頭企業恩智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初期將著重開發智慧座艙,目標於2023年量產。
從合作方便能多少看出半導體在工業富聯新能源汽車佈局中的分量。此前也有報道稱,工業富聯將發力自動駕駛算力市場,並透露,其已在量產L2/3以及算力達到320Tops的L4級自動駕駛ACU,2022年將先後量產算力達400Tops的L4級以及2000Tops的L5級自動駕駛ACU。
新能源車前景不用過多贅述,晶片對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也已是公認的事實。從機械定義汽車、電氣定義汽車,到現在軟體定義汽車,汽車電子和晶片產業已經是汽車產業一個潛能巨大的新增長點。
從對汽車晶片領域的重視可以斷定,工業富聯並不只滿足於成為新能源產業鏈的邊緣參與者,而是期望切入核心領域,實現產業的深度佈局,從而最大限度掌控產業鏈話語權。
這一邏輯放在“元宇宙”概念下同樣適用,工業富聯將GPU算力和5G、Wi-Fi6等尖端通訊網路技術作為切入“元宇宙”市場的路徑之一,實際上也是暗含著將加大在半導體領域的投入這層深意。
這正是一家在產業鏈上摸爬滾打了數十載的製造企業的覺悟,舊的產業格局或許已經固化,但新的秩序才剛剛開始建立,參與構建新秩序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將代表企業未來的高度。
“中國芯”——國產替代必然選擇
在此次宣佈成立產業投資基金的新聞報道中,一個細節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兩家地方國資企業為共同出資人,也就是說工業富聯將與國有資本為“中國芯”並肩作戰。
這或許是工業富聯投資半導體更深層的要義。
從生意上來講,晶片的國產替代是市場,是風口,是未來。以汽車晶片為例,相比於消費級晶片,車規級晶片在溫度、壽命、溼度、失效率、安全性上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國車規級晶片絕大部分來源於進口,截至目前,中國半導體自給率為15%,其中汽車晶片自給率不足5%。巨大的市場已經擺在了企業面前,然而,國產替代早已超出了生意的範疇,伴隨著中國晶片供應鏈的安全問題日漸突出,解決“卡脖子”問題迫在眉睫。
工業富聯作為智造業巨頭,在高階精密製造領域有著厚實的經驗和技術沉澱,並因為業務和產品的多元,擁有遠超大部分同行的垂直整合能力,其進軍半導體產業,一方面可以發揮自身的智造稟賦,助力半導體設計加工生產,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升產業從零件到系統再到解決方案的整合水平,拓寬半導體應用價值。
有分析人士稱,工業富聯在透過投資進入晶片設計領域後,會逐漸往核心器件、材料,甚至製造裝置、半導體工業網際網路等上下游延伸。對於工業富聯這艘“製造業航空母艦”來說,“芯”路征程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