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嬰兒從出生以後,除了吃就是睡,什麼都不懂,事實上,從出生到一週歲的嬰兒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習著一生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嬰兒心理發展期
嬰兒的0~1月時,是他心理發展的產生期和發展期。很多人都以為剛出生的嬰兒什麼都不會,不過研究表明,嬰兒自身具有為了適應外部環境而自帶的生存本能,這也是嬰兒心理發展的基礎。
一出生的嬰兒就會“吸吮”這個動作,條件性反射地不管碰到什麼物體都會用嘴來觸碰、吸吮,這是為了及時地獲得母乳,能夠找到食物來讓自己生存的基本本能。
被外流氣體或物體觸碰到眼睛,嬰兒也會透過
“眨眼”這個動作來躲避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的事物。
嬰兒最明顯的本能其實是“抓握”,在心理學上又稱“達爾文反射”,當有物體碰到嬰兒的手掌時,他會馬上抓住握緊,如果有大人試圖把手中的東西抽離,嬰兒則會更加的用力緊緊抓住。更誇張的是,嬰兒為了手中的物體,就算是被人整個人都拉了起來,讓嬰兒直立起來,他也不會鬆手。
每一種本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吸吮”在嬰兒本能中屬於食物性無條件反射;“眨眼”則是防禦無條件反射。而有的本能可能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在人類進化史上是有意義的。
這個“抓握”本能,可能對現在的嬰兒沒有意義,但是,在人類祖先生存的年代,需要爬樹獲取生存物質,可能因為這樣,在基因中“抓握”成為了嬰兒的本能。
嬰兒認識新世界從味覺、視覺、聽覺開始
出生一天的嬰兒就可以分辨不同物體的味道,對於喜歡的味道會加大吸吮力度,不喜歡的味道吸吮力度則會減弱。比如很多嬰兒都喜歡甜的東西,相比於母乳,蔗糖和奶粉的甜味會更足一些,當嬰兒在醫院吃慣了奶粉之後,他對母乳的需求就會下降,甚至是不接受母乳,直接用奶粉代替。
嬰兒的味覺很靈敏,他們甚至能透過味覺來感覺到什麼食物對自己有益處,什麼食物是不好的。
當嬰兒強烈拒絕一種食物時最好停止投餵並檢查食物的安全性。而且因為嬰兒偏愛甜味,家長們也要注意嬰兒糖分的攝入,控制份量,以免嬰兒對糖產生依賴性,攝入過多的糖分影響嬰兒身體發育。
2~3天的嬰兒對某些聲音能做出反應,在聽到時會出現把頭扭向聲源,從一開始的微弱動作,隨著時間增長逐漸加強對聲音反應的動作和發展。他們喜歡聽柔和的聲音、舒緩、優美的音樂等,對聲音已經有了自己的喜好選擇。
除了味覺和聽覺外,他的視覺也在發育,嬰兒的視覺總是與聽覺相聯絡的。如果聽到明顯的聲音時嬰兒的視線會尋找發出聲音的物體,並且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視線,如果物體移出他的視線,嬰兒就會不再對物體產生關注。
2~3周時的嬰兒是對所有發生物體會去關注,到第4周時,則會下意識地關注人的發聲,大人之間的對話、大人對嬰兒說話這些都會引起嬰兒的關注。
半歲到一歲間幼兒的動作發展有哪些?
嬰兒早期的動作是混亂,無意識的,到2~3月時,碰到柔軟物體會去撫摸或者是輕拍物體;4個月左右,嬰兒能被動地抓住物體,這時候的眼睛和手的動作還不能一起合作,只有在碰到物體時才能主動地抓住物體。
5月之後,嬰兒的手眼協調動作發生,這時可以在看到物體的同時手也可以去進行抓握的動作。
半歲之後,幼兒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動作變得靈活起來、模仿能力增強,語言能力開始萌芽。
喜歡發出清楚有情緒表達的聲音,在成人對引導下還可以有節奏地打拍子同時發出“a”的聲音等。
“坐”“爬”“站”“走”這幾種動作的發生都是幼兒在半歲之後透過學習和鍛鍊達成的。“爬”這一動作往往是被大人忽視的,甚至會因為害怕幼兒在爬的過程受傷,而限制幼兒爬行的時間和範圍。
要知道“爬”這一動作對幼兒身體發育很重要,它能促進幼兒大小腦之間的神經發育生長;鍛鍊四肢和背部肌肉力量以及協調運動的發展,在爬行的過程中是幼兒主動探索世界的動作,家長應該在安全範圍內放心的讓幼兒盡情地爬行。
幫助幼兒成長,家長應該怎麼做?
想要嬰兒擁有健康身體,就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合理的營養搭配,充足的睡眠能夠保證幼兒身體發育的正常速度,在食物上也要注意營養均衡。
並不是越好的食物對幼兒就越好,含營養物質過高的食物,對於幼兒來說不易於吸收,堆積在體內造成幼兒肥胖,有害身體健康。
一歲左右的幼兒,對他的教育應該是以遊戲方式為主。做最簡單的“撿東西”遊戲,大人把東西都出去時,幼兒會注意物體掉落的方向和觸地發出的聲音,確定位置後一般是用爬的方法快速地去找到物體,這個遊戲難度不大,即便是未滿一歲的幼兒也可以玩,鍛鍊了幼兒的四肢的同時,也讓幼兒在不自覺的使用視覺、聽覺這幾個功能,促進幼兒多方面的協調發展。
家長還要多和幼兒講話,這時的他語言開始萌芽,對人的聲音充滿了好奇。大人多與幼兒說話,有針對性地在遊戲中指出物體名稱,系統訓練幼兒的發生和促進認知發展。
這一年,幼兒在以飛一般的速度成長,從只會號啕大哭到牙牙學語,從只能被抱著到自己會爬會站,而這些變化都離不開父母和家人們的細心呵護和耐心陪伴。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