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5日,長城抗戰打響。
在長城防線的西段古北口戰線上,東北軍第107師在古北口以北的長山峪、巴克什營一線頑強抵禦日軍3天,為東北軍第112師和中央軍第25師在古北口布防爭取了時間。
在東北軍第67軍軍長王以哲看來,107師的任務已經完成,應該撤下去休整了。可是,本該擔任古北口防務的112師師長張廷樞卻不幹了。
張廷樞,奉軍元老“輔帥”張作相的次子,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的同期同學,在奉系的少壯派中可謂是最“親貴”的一人。
要論張廷樞的抗日熱情和愛國情懷一點都不少,不然,他也不會回老家把父親張作相積攢的用於組建衛隊的所有精良武器全給拉走了,其目的就是要狠狠地打擊日本人。
可是,張廷樞也同樣沒有脫離民國時期軍閥把軍隊“私人化”的窠臼,當他聽說王以哲要把107師撤下去,而把112師單獨頂在古北口的時候,立即就很“氣憤”了。
在他看來,107師雖然在第一線的長山峪和巴克什營地區阻擋了日軍3天,但當時日軍的主力並未趕到,107師所受到的壓力並不大。可是,在3月9日的時候,日軍的主力已經趕到,要以112師一師之力抵擋日軍一個師團,就是在拿112師做“炮灰”。
憑什麼?難道就因為112師裝備好?
為此,張廷樞表現得異常“氣憤”,對王以哲表態:如果你帶著107師撤下去,那我也不會留在古北口做“炮灰”。
見實在是說服不了張廷樞,王以哲只得拿出軍長的架子,要是不服從命令,那就軍法從事。
可是,這個辦法對其他將領或許好用,但對張廷樞而言,幾乎沒有任何效力。先不說112師本屬於東北軍第57軍建制,根本就不歸你王以哲管,就算是在古北口戰場你王以哲是最高指揮官,但官司打到了張學良和張作相那裡,還真的能軍法從事張廷樞?
從表面上看,這是張廷樞在要所謂的“公平”,其實,這些都是民國時期軍閥們儲存實力的老套路。在沒有涉及到損害自己實力的時候,怎麼的都好說,可一旦觸碰到這個“逆鱗”,頓時兄弟就不是兄弟了。
就在王以哲和張廷樞二人爭得面紅耳赤,二人連同著雙方的衛隊都拔槍相向的時候,旁邊卻看傻了兩個人,一人是25師師長關麟徵,另一人是副師長杜聿明。
要論25師,也算得上是中央軍的精銳部隊了。可在1933年,25師還真沒有張廷樞的112師闊氣。在1933年2月底接到奔赴古北口的命令之時,關麟徵和杜聿明苦笑一聲,原來,25師3月份的軍費還沒發呢。
所謂是“皇帝不差餓兵”,總不能讓弟兄們餓著肚子上戰場吧?
沒辦法,關麟徵和杜聿明二人只得厚著臉皮四處借錢。好在地方政府看在25師要抗日的份上籌措了10萬塊錢,才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可這個仗究竟該如何打?關麟徵心中是一點數也沒有。為了不至於到了戰場後兩眼一抹黑,關麟徵就派杜聿明趕赴北平,當面向張學良請示作戰機宜。
3月1日,杜聿明趕到了北平。按照杜聿明的估計,張學良應該對自己的到來歡迎才是,25師畢竟是第一支趕到前線的部隊。可令杜聿明失望的是,張學良不會客。
看來是自己的官小啊!杜聿明的腦筋比較靈光,要是關麟徵,恐怕就拂袖而去了。
既然嫌自己官小,那就給自己頭上戴個帽!杜聿明第二次提出晉見張學良可就不是以一個副師長兼旅長的名分去的,而是“矯詔”,說自己是奉蔣介石的命令而來。
可即便如此,杜聿明見到張學良,那也是在第二天了。
事後杜聿明回憶,這次會見,見還不如不見。對杜聿明提出的雙方交戰情況、兵力配備、戰略戰術、經驗教訓等問題,張學良要麼一問三不知,要麼推給王以哲。當實在是被杜聿明問急了,張學良就連喊副官“上茶”。按照我國的傳統禮儀,這就是要送客啊!
可杜聿明不死心,又跑到北平軍分會去打聽戰況,可得到的回覆是高層全部請假回家料理私事了。對於熟悉國民黨軍隊內部情況的杜聿明來說,這就是要逃跑的前奏啊!
就在杜聿明在北平四處遭到冷遇的時候,25師已經趕到了北平。
此時正值三月,江南雖然已經是奼紫嫣紅,但在北方仍然是白茫茫一片,單衣薄被、赤足草鞋的25師被凍得是瑟瑟發抖。向軍委會提出要補充服裝被服,得到的回覆是天氣馬上就要轉暖,大家再堅持一下。好在北平的民眾得知25師是要赴前線殺鬼子,紛紛解衣相助。就這樣,一支身穿五花八門各式大衣的25師奔赴古北口前線。
1933年3月9日上午8時,25師終於趕到了古北口的石匣鎮。關麟徵把軍務暫時交予第75旅旅長張耀明(黃埔一期)暫管,自己和杜聿明緊急趕往古北口要與王以哲協商防務。可恰巧就遇到了王以哲和張廷樞爭執的一幕。
見王以哲和張廷樞二人實在是鬧得有些不像話,關麟徵就插了一句,意思是如果張廷樞要撤走,那就等著幾天後日軍打到北平城下,大家一起上軍事法庭吧。
可沒料到,張廷樞馬上把槍口對準了關麟徵:王軍長要走,我也守不住,你們中央軍夠強,你們來守嘛!
王以哲見終於來了救駕的,也立即調轉了槍口,就著張廷樞的話對關麟徵說,可以由25師來接替112師防守古北口一線,112師防守二線的南關陣地。
這下子可把關麟徵給惹火了。我就是來勸個架,這可倒好,把自己給繞進去了。於是,吵架開始升級,由過去的兩人吵架變成了3人吵架。
終於,王以哲吃不住勁了。如果僅是自己和張廷樞二人吵架,即使吵得再激烈,那也是東北軍內部的事情。可現在當著“外人”的面吵架,自己軍長的尊嚴何在?
為此,王以哲終於拿出了自己的威風:25師剛到前線,對情況不熟悉,古北口一線陣地還是由112師防守,25師防守二線的南關陣地。如果誰要再提撤退,提頭來見!
見王以哲真的火了,張廷樞雖然沒有再次硬頂,卻提出了一個足以令王以哲噴出一口老血的提議,那就是王以哲可以把已經防守了3天的107師撤下去,但是本人卻必須在古北口坐鎮。
見局面有再次惡化的趨勢,關麟徵提出了一個折衷的意見,那就是112師防守古北口一線,25師防守南關二線,為了給張廷樞一顆定心丸吃,王以哲坐鎮古北口。
可即使是這樣,張廷樞和王以哲二人還是不同意,仍然要求25師守一線,112師守二線。就這樣,第二輪三人吵架又開始了。
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的杜聿明始終沒有說話。按照他的本意,要麼乾脆叫112師撤下去算了。反正他們也失去了鬥志,就算是強留下來,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要不就在一線陣地的西側給他們劃出一道防區,讓他們守兩天就算了。
可杜聿明回念一想,這個做法也不對頭。對於防守古北口最好的辦法是設立兩線陣地,在整個防線上有一定的縱深比較好。這樣一旦一線陣地失守,還有二線陣地兜底,要麼接應一線部隊撤回,要麼尋找機會反攻。可要是把兩個師都擺在一線陣地,有一點被突破,就意味著全線崩盤。為此,杜聿明開始說話了。
首先,杜聿明對張廷樞說,你認為防守古北口一線陣地很吃虧嗎?你錯了,而且錯得還很離譜。
對於杜聿明的話,張廷樞表示很驚奇。
杜聿明接著說,現在的局勢是,112師是肯定不能離開古北口陣地的,既然不能離開,那就應該選擇一個優良的陣地。古北口一線陣地的地勢遠高於二線的南關陣地。而且給112師的任務師僅守2天,也不是讓你守十天半個月,憑藉著這麼好的陣地,以112師精良的裝備又怎麼能守不住呢?
況且,日軍已經到了古北口,如果此時112師和25師進行戰前換防,很有可能會被日軍趁亂而入,打個措手不及。107師之所以在撤退時損失慘重,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最後,杜聿明又給了一個令張廷樞無法抗拒的好處,那就是25師最精銳的戴安瀾團協防112師一線陣地的右翼。
見杜聿明給出了這個條件,張廷樞實在是再也無法反對了,只得表示,先頂上一兩天試試看。
至於王以哲,也只得同意在古北口坐鎮。
經過了一天的吵鬧,古北口之戰的防禦終於塵埃落地了。
3月10日6時,日軍先頭部隊相原大隊趕到了裡古北口正門6裡遠的二里塞。戰鬥隨即展開。
對於張廷樞來說,古北口陣地確實對自己有利,先不說正面的雄壯的關口,就以古北口關口左右兩翼的臥虎山和蟠龍山,就夠日軍啃上一陣子的。但是,對於日軍的主攻方向究竟在何處,張廷樞還是犯了一陣合計。
對於防線的右翼,張廷樞不予考慮,因為按照之前杜聿明的承諾,那將由25師的戴安瀾團防守,自己只需考慮中路和左翼就可以了。
於是,張廷樞開始排兵佈陣,他先派112師的主力635團防守左翼。這個團是112師的精華,團長由自己在東北講武堂1期同學白玉麟擔任。
說起來這個白玉麟也是個人物,按照他的資歷,在東北軍中擔任師、旅長都沒有問題。可是他偏偏屈就這一個小團長。其理由是112師的工資高,一個團長的工資比東北軍其他部隊的師長都要高,自己又何必放棄高工資?為此,他捨棄了多次提拔為師、旅長的機會,仍然待在這個團長的職務上不動。
如果說,張廷樞對左翼的部署還算是中規中矩的話,那對於中路防守,卻犯了一個大錯誤。他認為,中路既有古北口的城牆作掩護,又有蟠龍山的制高點和將軍樓工事,易守難攻,因此僅派了634團的一個營的兵力防守。之後就帶著其他部隊來到了遠離戰場的石匣鎮。在他看來,日軍絕對不敢把中路當作突破的重點。
嚴格地說,張廷樞的部署也不能算錯。可是他卻忽視了兩點:
其一、兵者詭道也。凡是不可能處,往往會成為可能處。
其二、完全放棄和右翼25師戴安瀾團的聯絡。且不論東北軍和中央軍之前有什麼矛盾,現在都是在一致對外打擊日本人,又在同一條戰線上,對於敵情的不及時通報,很有可能會造成友軍的極大損失。
3月10日下午2點,日軍兵分左中右三路向古北口發起進攻。
右翼的戴安瀾團,日軍派出了三宅騎兵旅團。雖然日軍的番號很嚇人,以一個旅團對付一個團,但是大家都知道,下了馬的一個騎兵旅團的實際戰力不如陸軍1個大隊,因此,戴安瀾應付的毫無困難。
左翼的635團,日軍派出了一個大隊。但由於635團是112師的精銳,兵員數量充足,武器精良,應付起來也沒有什麼困難。
中路,日軍集結了一個半聯隊的兵力發起進攻。但日軍指揮官川原旅團長並沒有採取正面強攻的辦法,而是在漢奸的帶領下繞過了長城,從背後向蟠龍山制高點發起了進攻。駐守在蟠龍山的634團猝不及防,不到半個小時就丟掉了蟠龍山制高點。
如果此時東北軍能夠緊急和25師取得聯絡,駐守在南關的25師主力定然會派兵助戰,防守右翼龍峪溝的戴安瀾團也必定會向防線的中路靠攏,這就很可能把失去的蟠龍山制高點給奪回來。
可是,由於張廷樞已經率部撤至後方的石匣鎮,和第一線的聯絡不通,這一關鍵的軍情沒有及時傳遞過來。而關麟徵又認為日軍正在對右翼的戴安瀾團實施迂迴包圍,因此不僅沒有命令戴安瀾團向中路靠攏,反而命令戴安瀾收縮兵力,向右翼集中。這樣一來,整個古北口防線的中路就露出了一個大口子。
3月10日下午5時,日軍突破了古北口正面防線,大炮也被拉上了制高點,開始向左翼轟擊,635團團長白玉麟戰死,戰線頓呈不支之勢。
中路的634團在失去了蟠龍山的支撐之後,根本無法阻擋日軍的攻擊。戰至3月11日上午10時,中路的核心陣地將軍樓失守。日軍利用將軍樓的地形優勢以火力封鎖東北軍從一線撤往二線的道路,同時主力開始向右翼攻擊,戴安瀾團頓時陷入孤軍奮戰。
直到此時,關麟徵和杜聿明對一線的戰事仍不是太清楚,張廷樞也沒有任何向25師求援的請求。
直到此時,東北軍仍然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因為就在戰鬥正酣的時候,日軍卻突然停止了進攻。原來,日軍川原旅團的彈藥不足了。
如果此時,張廷樞能夠聯合25師,並且把112師所有的兵力全部壓上,完全可以重奪將軍樓和蟠龍山,恢復戰線。可是,隨著日軍停止進攻,好像一切都停止了。
11日下午2點,日軍的增援趕到,得到補充的日軍再次發起進攻,前鋒已經進至南關附近,到了此時,關麟徵和杜聿明方才知曉戰局已經到了如此危境。
關麟徵和杜聿明都認為,如果此時不主動出擊,那駐守在龍峪溝的戴安瀾團必定會全軍覆沒。為此,關麟徵下令,由自己帶領突擊隊去救援戴安瀾,杜聿明防守南關陣地。
可要救援戴安瀾,必須首先要攻下將軍樓,然後利用將軍樓居高臨下的優勢以火力控制整個戰場。關麟徵發現,只要能夠攻佔與將軍樓毗鄰的北山陣地,就既可以直取將軍樓,又可以打通與右翼的戴安瀾團的聯絡。為此,關麟徵率部直取北山,雖然攻佔了北山,但關麟徵卻身負重傷,隨同出戰的團長王潤波戰死。
此戰,25師雖然沒有攻下將軍樓,但打下了北山後打通了和戴安瀾團的聯絡,把日軍阻擋在了山下,為戴安瀾團安然脫險創造了機會。
可關麟徵卻因傷勢過重,被送往北平醫院,師長一職由杜聿明代理。
令杜聿明沒想到的事情還在後面。就在11日夜間,已經從古北口一線陣地撤下來的112師卻突然不告而別,跑了!
張廷樞究竟是奉了誰的命令撤退的?沒有明確的說法。
在3月11日,張廷樞向北平軍分會報告戰情的時候還受到了“奮勇作戰、跌挫敵鋒”的嘉獎,並沒有讓其撤退的命令。可是在夜間,112師卻在未通知25師的情況下就撤退了。據有些資料證明,張廷樞在給北平軍分會發電報的同時,又給自己的父親張作相發了一封電報,回電中有一句話:相機行事。
可能就是這一句“相機行事”讓張廷樞決定撤退的吧。
112師的不告而退令杜聿明頓時傻了眼。現在戴安瀾團和王潤波團已經和日軍攪在了一起,即使想撤也撤不下來。南關的正面是由梁愷的146團在防守,也不能抽兵離開,無奈之下,杜聿明只得把25師的最後的預備隊張漢初的150團派了上去,希望150團能夠在戰線的左翼支援住,等待後續援軍的到來。
為了給25師留下最後一條退路,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杜聿明還是把師部的特務連和其他兩個連隊留了下來,在古北口以南到南天門一線預設了陣地。事後證明,正是這三個連的阻擊,才使得杜聿明得以收攏25師殘部。不然,25師很有可能會損失更大。
其實,這是杜聿明最後的選擇了。他在賭,在賭日軍沒有援軍繼續到來。因為他已經得到了訊息,黃傑的第2師正在向古北口方向急進,只要是自己再頂住日軍一天,待到援軍到來就可以穩固住南關防線。
可是,張廷樞撤退的訊息已經被日軍偵知。3月12日,日軍向南關正面發起了猛烈地進攻,南關正面的梁愷團、中路連線戴安瀾團的王潤波團的防線均被突破,日軍步兵已經來到了南關城牆之下。作為守衛南關城防的25師官兵都知道,一旦城防被突破,這將對左翼的張漢初團和右翼的戴安瀾團意味著什麼?
戰至12日上午11時,南關北側高地失守,日軍蜂擁進入南關。杜聿明的前線指揮部被發現,頓時,日軍的炮火向指揮部發起猛烈攻擊,25師指揮部所有的通訊裝置均被炸燬。
指揮部被炸燬,杜聿明已經無法利用這個指揮中樞進行戰場指揮,只得後撤至25師的師部,一座關帝廟裡。日軍的炮火也跟蹤追擊,大批的日軍向關帝廟合圍,重機槍已經封鎖了關帝廟的大門。
此時杜聿明身邊僅有幾個參謀和傳令兵,如果日軍真的發起強攻,關帝廟是守不住的。
也可能是日軍不想傷亡過大吧。在封鎖住關帝廟大門之後,日軍仍然以炮火開路,對關帝廟發起攻擊,可巧一發炮彈正好落在了關帝廟後院牆下,把牆炸出了一個大洞。
這個大洞的出現,令本來突圍無望的杜聿明感受到了一絲生還的希望。於是,杜聿明帶著75旅旅長張耀明和其他幾個參謀、衛士從這個大洞鑽了出去,緊急撤往古北口以南的預設陣地。
此時的25師已經出現了群龍無首的局面。由於杜聿明前線指揮部被日軍打掉,杜聿明已經無法指揮全軍作戰,25師各部此時已經在事實上處於各自為戰的局面。在這種形勢下,不需要長官下命令,25師各部都已經知道,此時應該撤退了。可日軍已經佔領了古北口和南關一線幾乎所有的制高點,在日軍炮火的轟擊下,25師官兵損失慘重。
杜聿明此時最擔心的是處在最北線右翼的戴安瀾團,因為此時戰場已經被日軍隔斷,即便戴安瀾團能夠殺出來,也註定是傷亡慘重。可令杜聿明吃驚的是,戰後查點人數,戴安瀾團並不是傷亡最大的部隊,這是因為戴安瀾團在撤退時,有7位勇士死死守住了一個叫做帽兒山的小山頭,面對日軍5架飛機和10門重炮的反覆轟擊死戰不退,終於掩護戴安瀾團脫險。
自從軍以來,杜聿明從未面臨如此絕境。軍委會下達的命令是死的,必須要確保古北口一線,因為在他的後面就是北平。可此時的25師還能堅持住嗎?
哪怕以卵擊石也好,哪怕無濟於事也罷,杜聿明此時僅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帶著25師殘部與日軍拼死一搏。可是,戰局再次出現了令杜聿明意想不到的反轉,日軍在攻佔南關後竟然鳴金收兵了。
原來,此次日軍接到的命令就是要打到熱河省界,因為這是他們所謂的“滿洲國”的邊境。現在佔領了南關和古北口,已經解除了長城一線中國軍隊對“滿洲國”的威脅,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此役對於25師來說是一次血的洗禮,雖然出戰的師旅團級幹部個個負傷,但也鍛鍊了部隊,錘鍊了將領,像關麟徵、杜聿明、戴安瀾等人的抗日名將之路都是發軔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