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三字經》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是白紙一張,他會變成什麼樣子,全看父母和老師如何塗抹。有的人成長為參天大樹,為國家建功立業。有的人禍害社會,沒有道德觀念。有的人倒是學有所成,卻利用所學為非作歹。可見,教育不僅僅是成績好就夠了,在成為成績好的學生之前,大人應該先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幸福地過一生。可惜現在教育內卷,上課不夠,還要補課,家長孩子眼裡被迫只看到成績。
教育是為了學問高嗎?是為了成績好嗎?顯然不是的。有些人有學問了,卻始終過不好一生,你看看文壇巨匠有多少痛苦不已,最後選擇了自殺。三毛多愁善感,一根絲襪結束了一生。海子空虛極端,殺了妻子之後又自殺。王國維崩潰後,沉湖自殺。有人吐槽,怎麼文人都愛自殺。不論自殺的原因什麼,如果他們受教育的時候,意識到生命可貴,把愛當做支撐的武器,而不是失去愛就瘋狂,他們的結局會好很多。
現在回過頭來看69年前的教育海報,才發現當今的家庭教育是有多麼失敗。上面說的話很老套,卻是家長和老師忽略的。在孩子成為學習機器之前,需要美好的品德和性格打底。孩子們應該學會勇敢,學會感受愛,學會散發愛。對周遭的事物,孩子需要有同情心。而對於父母來說,應該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機智的回答關於生命的問題。有的人可能要說,這還要教嗎?社會上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人,正是沒人教才出問題了。
這是孩子在踏出家門後,第一個要學的事情就是勇敢。有些家長實在太寵孩子了,生怕她受一點點苦,什麼都搶著幫著做。孩子別說受累了,連困難都沒遇到過。那些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甚至都不敢向陌生人求救,她心裡只想著等爸爸媽媽來幫忙。孩子需要培養勇敢的性格,以前的海報就提倡了。有些人家長能做到,孩子磕破皮時讓孩子忍耐一樣,上完藥水就好了,要勇敢。有的家長則馬上踩地板,嘴裡還說著“都是地板的錯,把我們家寶寶絆倒了。”孩子不僅學不會勇敢,以後遇事還會一昧怪其他人。
孩子天生有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好奇心重,伴隨的是到處搞破壞。孩子什麼都想自己動手感受一下,想要試一下,但是她又不會正確處理犯法,於是家裡雞飛狗跳。比如說書本被撕壞了,有的家長看到的是,孩子在鍛鍊到手指了,她在親手感受紙的觸感,她知道“撕”是什麼感受了。有的家長只看到孩子在搞破壞,一頓責怪的話懟上來,孩子收起了主動探索世界的心。愛因斯坦就說,狂熱的好奇心,是他成功的原因。好奇心是創造力的來源,不破不立,沒有破壞,哪兒來的創新。
人類不是天生懂愛的,感受愛的能力一定要培養。有的人天生多愁傷感,比如林黛玉,花凋零了都夠傷心好久的。有的人冷血無情,看看監獄裡的殺人犯,他們要是懂得同情和愛護,就不會進監獄了。如果學不會感受愛,又如何懂得散發愛呢?這樣的人老了一定不會孝順父母,因為他學不會對父母好。學會感受愛,可以從小事情作品,比如說給孩子小玩偶,給孩子買小動物。
想要教育好孩子,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家長和老師的努力。家長不好溺愛,老師既要教書也要育人。奈何現在的孩子都太忙了,老師忙著上課,忙上講題目,提高班級的成績。家長忙著工作,忙著孩子的生活非常,還要管孩子課後的學習。最重要的育人的環節反而放在最後。有多少孩子,是因為大人關注不夠而發生不好的變化。
有點大人呢,他倒是用心對待孩子。但是總掌握不好溝通技巧,也不知道如何化解成長矛盾。孩子喜歡追星,家長可能認為有病;孩子業餘時間打遊戲,家長可能是沉迷網路了。其實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是有規律可循的。家長多看多學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