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丨吳越、馮彥榮、馬浩鈞、成正勇
人物小傳
詹武,四川德陽人,1991年12月入伍,1996年10月入黨,一級軍士長,現任76集團軍某旅電氣技師,獲得電站維修、導彈發控高階技師證書,5項國家發明專利。先後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全軍士官學習人才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次,被原蘭州軍區評為“學雷鋒先進個人”,多次獲評集團軍“優秀專業技術骨幹”“資訊化人才標兵”“備戰打仗先進個人”。
強軍心語:每天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日積月累業務才能有所精進。
30年光陰,1萬多個日夜,對一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對一名軍人而言,又意味著什麼?我們不妨帶著這些問題,走進“兵王”詹武的軍旅人生。
2018年,在某型地空導彈受考的前一天,擔任發射任務的一輛導彈發射車突發故障,資料鏈路中斷,失去與雷達和指揮所的聯絡。沒有雷達導引和上級指令,導彈就無法發射,也就意味著考核的失利。
“明天就要發射,怎麼辦?”就在發射分隊幹部骨幹一籌莫展之時,詹武趕到了現場,二話不說就上了裝備。經過10個多小時的維修作業,資料鏈路恢復暢通。在隨後的考核中,這輛發射車準確無誤命中目標,圓滿完成任務。
這次臨危受命,距離詹武接觸這型裝備,也不過半年之久,解決難題的底氣哪裡來?奧秘就在一本本筆記中。16本工作學習筆記、10餘本自編教材,凝結著詹武思戰謀戰的智慧和汗水。入伍30年,從通訊到電源,從雷達到導彈,他歷經多次轉崗,維修過的裝備跨越三代,“有故障找老詹”已經成了導彈專業官兵的共識。
如果說刻苦鑽研成就了“裝備神醫”,那麼不辭辛苦更顯示出一名“兵王”的執著。
一次高原演練,某型導彈出現了技術故障,遠在十多公里外的詹武立即準備前往現場。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詹武已經連續高強度工作了5天。一同執行任務的幹部“看不下去”,主動提出帶年輕的骨幹前去修理,但被他一口回絕:“還是我去吧!這次配置得遠,等遇到問題再解決,天黑路遠,肯定耽誤時間。”
高寒缺氧、病痛折磨,詹武來回奔波,困了就在車上窩一會兒,餓了就吃一點自熱食品。一直到任務完成回到宿營帳篷,他才注意到腳上的血泡已經磨破,傷口與襪子粘在一起,早就沒了疼痛感。
作為一名軍人,為國盡忠是責任,犧牲奉獻是常態,最讓詹武感到愧疚的是對家庭。當兵30年沒能陪父母過過生日,結婚20年跟妻子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不過3年,女兒即將成年都沒能陪她過上兒童節……
30年換來的是什麼?漸多的白髮、佝僂的身軀,還是手掌上厚厚的老繭?不,是導彈的怒吼、鏈路的暢通、官兵的信任,還有對國家和事業的深厚愛戀。
如今,詹武即將服役期滿告別部隊,他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把精湛的技藝、豐富的經驗教授給更多的官兵。此時此刻,他培養出的近百名骨幹正堅守在不同的崗位上,延續著“兵王”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