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人口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孫姓人口已達到2000多萬,佔據全國人口約1.5%。那麼作為孫姓的你,是否瞭解自己的姓氏起源呢?
第一支起源:源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第九個兒子曾被封在畿內之地的康國(大概位置在今天河南禹州西北一帶),被稱為康叔。周成王時期發生了三監之亂,而康叔幫助周公旦平定叛亂,在公元前1055年,周公旦分封康叔在衛(今天的河南淇縣),建立衛國,康叔也被稱康叔衛。到了春秋時期,康叔衛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勞,便被周平王賜封為公爵,史稱衛武公。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叫做惠孫,惠孫的孫子叫做名乙,字武仲,又被稱為武仲乙,武仲乙因為祖父名叫惠孫,後便以“孫”為姓。武仲乙又被稱為孫乙,他的後代就以孫為姓。孫乙便成為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
第二支起源:源自媯姓和姚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掉商朝,周武王便封舜帝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國。等到公元前672年,陳厲公媯躍有個兒子叫做陳完,因陳國內亂為避禍便逃到了齊國,改陳氏為田氏。到了齊景公時期,陳完的四世孫中有個叫做須無,須無的兒子叫做田桓,田桓的兒子便是齊國的大夫田無宇,田無宇的兒子叫做田書,田書因為討伐莒國有功,便被齊景公封在樂安,大概位置在今天的山東惠民縣一代,並賜姓孫氏。 田書的後裔便以“孫”為姓。
說到這裡,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田書的先祖是陳完,這個陳完就是我們前面所介紹的陳姓的先祖。所以這支孫氏與陳氏是同一源流。
第三支起源:源自子姓。前面我們介紹王姓的時候曾經說到,商朝末年,紂王的叔父比干,因敢於納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因比干本為王室子孫,其後裔中有以王為姓,而另外也有以“孫”為姓。
第四支起源:源自羋姓。看過《羋月傳》的朋友都知道,羋姓為楚國的國姓。春秋時期,楚王蚣冒有一個孫子蒍賈,蒍賈的兒子叫做蒍艾臘,這個蒍艾臘還有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做孫叔敖,孫叔敖在楚莊王時期擔任過令尹,因“孫叔”為字,所以他的子孫以其字“孫”為姓。
此外,楚大夫屈投江而死後,他的三個兒子去了秦國。其中一個定居耀州,唐朝著名的孫思邈便是其後人。
第五支起源:外姓改姓而來。前面我們介紹過,幾千年來不斷有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很多少數民族改為漢姓,其中就包括孫姓,例如鮮卑、蒙古、滿族等民族。在現在的盂縣秀水鎮東白水村的孫氏就是蒙古族改姓而來的。同時還有其他漢姓改為孫姓。例如明朝安化王后裔由朱姓改為孫姓、漢朝夏侯嬰的後裔中也有部分改為孫姓等。
幾千年來,孫氏後裔人才輩出,例如孫臏、孫武、孫權等等,皆是孫氏後裔。
好了,今天的歷史私房菜就聊到這裡,喜歡的朋友麻煩點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