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座落在黃甫大廟靠下百餘米處,黃甫河的左岸邊,歷經百年風雨,數次劫難,民國時期被國民黨二十二軍佔用,解放後,先後被學校、機關、農具修造廠佔用,略顯破敗。一些精緻的磚雕、木雕、門窗被毀壞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但是整體建築還是完好的儲存了下來。這是黃甫人的一大幸事。黃甫在輝煌時期曾經有360個大門頭子,也就是有360進四合頭大院,著名的有李家大院、祁家大院、魏家大院、曹家大院、趙家大院等等。360進大院已經成為歷史,儲存較好的只有現在的李家大院和魏家大院,最為完好的就數李家大院了。近年來,政府投入資金對李家大院進行了維修保護,才使得這一重要文化遺產重現生機,讓遊人睹物生情,產生無盡的遐想。
小木匠的發家史
在明末清初,黃甫是西北著名的商業重鎮,那時的麻地溝,哈拉寨都是邊關要塞經常遭受蒙古鐵蹄的蹂躪,商業貿易往來多集中在黃甫、清水,尤其是黃甫較為集中。著名商行有《錦泰意》《錦太隆》《德生長》《寶聚恆》等等。經營的生意有:綢緞布匹、錢莊匯兌、糧食油料、菸酒雜貨、茶葉成鹽、銅鐵五金、牛馬驢騾等等。加工作坊有:糧食加工、碾坊、磨坊、油坊、缸坊、染坊、織布坊、鐵匠鋪、醋醬鋪、木匠鋪、鞋匠釘鍋匠等等。那時的黃甫城南北約二公里,東西約一公里,城牆高約三文六尺,城牆四周都建有護城樓,每隔一段都有烽火臺,面臨黃甫河有望河樓,城牆上可以跑馬走人,日夜有兵士巡邏守衛。四門的門板厚6公分,外用鐵皮包裝可謂“壁壘森嚴”。
城內住著幾千戶約兩三萬人口,當時的老百姓形容繁華的黃甫是“車水馬龍走,人流如潮湧”。由於黃甫商業發達,經濟繁榮,富商集中,街道整潔,牌樓騎街,店鋪林立,人丁興旺所以世人就把黃甫稱為“金黃甫”。黃甫的富裕聞明大西北,黃甫人有錢,黃甫的錢好掙,所以官僚士逭,社會賢達,文人雅士。,商賈攤販,工匠藝人,武林高手,求籤算卦,三教九流紛紛慕名而來,前來淘金。米脂一個姓李的小木匠就隨著這股人流流進了黃甫入了當地李姓的都甲戶口即西河都四甲,穩定了居所,開始了他的創業路。
小木匠有一手很好的木匠手藝,發達的黃甫到處大興土木,修房蓋廟,正是木匠大顯身手的好時機。他先後參與了城隍廟,娘娘廟的修建,後為鄧家大院,魏家大院的修建做木工。起初外來木工只能幹些拉鋸劈料的粗笨活兒,幾處工程下來,發現李木匠幹活勤快,手藝精湛,不光是粗活幹的紮實,上柁架檁,門窗雕刻也是樣樣在行,很。快贏得了許多富戶的信賴,有些活甚至非李木匠莫屬。李木匠為人厚道,辦事公道,待人和氣,幹活勤快,從來不跟東家爭高論低,也不跟鄰里爭長論短。黃甫人漸漸的把李木匠當成自己人。李木匠經過幾年的打拼,有了一些積蓄,就在黃甫十字洞口(現在的水文站門前)擺了一個小攤子,一邊做木工活兒,一邊做小生意。李木匠人緣好,生意非常紅火。
一天朝廷派兩名軍役,牽著兩頭駱駝,馱了兩馱金銀元寶,赴邊關軍用。那時路途遠,途中經常有土匪出沒,所以駱駝馱子經過偽裝從外表看完全是一馱絨毛。來到黃甫他們兩人為了保險不敢住店,打問誰家老實可靠,就住誰家。眾人一致說要住就住李木匠家吧!二軍役就把駱駝馱子卸放李家。李家看是遠方客人也就毫不含糊的接待了二位遠方來客。藏好貨物,喂上了牲口,又讓二軍役好吃好喝,都是出門人同病相憐麼,誰出門也不能背房子不背鍋,出門人最能理解出門人的難處。讓二軍役休息好,明天才能繼續趕路。
第二天起來二軍役不知何故,寄下貨物便匆匆離去。老實的李木匠只好認認真真的保管好客人留下的貨物。二軍役離去後有可能是 二人為爭奪財寶互相廝打兩敗俱傷,也可能迷失方向從此不歸,也有可能為仇家所害,總之一去不復返。李木匠一直看到夏天,眼看絨毛起蟲,久等二軍役不來。為了使絨毛不損壞,決定開啟馱子,把絨毛晾曬一下,開啟一看才知道哪裡是什麼絨毛,絨毛只是個裝飾,裡邊全部是金銀財寶。李木匠得了這筆財寶從此大富大貴起來。修樓蓋房,買地經商成了黃甫最有錢的財主。
家大業大的李錦春
俗話說的好:要想富經商種莊戶。李錦春是李木匠的兒子,他接過父親的家業。在黃甫、太家溝等地買了許多土地,最有名的要算黃甫小塔溝的土地了。小塔溝屬於紅膠泥地,土質堅硬又外帶下溼,所以是一塊早澇保豐收的土地,李家人常年耕種,收穫頗豐。千買賣、萬買賣不如梨兒鏵兒翻土快,種莊戶是根本,李錦春做買賣,做生意始終沒有丟掉土地沒有忘記這個根本。
李錦春承襲父親遺風,誠信經商,童叟無欺,所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幾乎包攬了黃甫的全部生意,棉花布匹、綢緞面料、糜麻五穀、醋醬菸酒、五金農具、糖果糕點、中草藥等等,最著名的要數李家的糕點。李家制作的麻花色澤金黃,香脆可口,甜成味道各異,分量足價格低,不僅暢銷黃甫,連周邊麻地溝,清水哈拉寨,甚至河曲也在黃甫進貨販賣出去。牢牢地控制著黃甫及周邊市場。
李家在黃甫的著名商號有《德聚恆》《百草堂》《德生長》等。在河曲的商號有《錦泰意》《錦泰隆》《百草堂》等,在臨河有商號《福源長》,在包頭有《穿興店》一條街,這條街相當於黃甫整個街道長。在穿興店這條街上做生意,李家出資墊錢讓別人來做生意,掙了錢再還給李家。這樣就使許多本來想做生意但手中無錢的人,有了掙錢的機會,並且很快富了起來,有的還生意越做越大。在穿興店這條街上生意格外紅火,店鋪林立,商品齊全,人流湧動,成為當時包頭的商業中心。
到了清朝年間,朝廷為了發展農業,在後套開了十八條大渠,誰出資誰受益,其中最大的一條渠,橫貫後套,全長一百多里,那就是李錦春出資修建的,這條渠修通後可以灌溉後套兩千多公頃土地,使鹽鹼地變成了早澇保豐收的可耕地,使不少農民擺脫了貧困,獲得了溫飽,滿清朝廷也增加了不少稅收。朝廷為了鼓勵李錦春,可從每公頃可灌溉的土地中收取兩個銀元的灌溉費用,這樣李家每年就可以從中獲利四千銀元。李家經商種地每年獲取得利潤無可計數,口裡口外良田百頃,從人數百,名震一時。
文成武就兩兄弟
李錦春娶妻黃甫郝氏,生有三子,長子樹德,次子培德,三子裕德。李錦春發了財生意越做越大,但是他不忘請師教子,他請了當時最好的先生對三個兒子施教。李家雖然有錢,但從不放縱子弟,讀書識字管教甚嚴。長子李樹德身高臂長,臂力過人,勤於練武,經過數年的磨練考取了武舉;次子培德,中了秀才;三子裕德,自幼聰明過入,記憶超群,十年寒窗苦讀,在大清道光二十二年;考中翰林院第五十五名,恩賜文舉。李錦春年邁,長予樹德早早的接過父親的擔子幫著父親打理生意,秀才培德幫助父親打理土地,看護莊稼。三予裕德朝.廷發旨出任海南縣令。為官數載,勤於政務。體恤百姓,訪查民情,清理訴訟很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和歡迎。他主張開渠引水,築堤防洪,造林防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的政績和他的名字一樣久久的烙印在海南老百姓的記憶裡。在他任滿離去時海南老百姓戀戀不捨十里相送,場面頗為壯觀。古話說得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據說三舉人回到家,金銀細軟馱回好幾騾馱子,使李家更是錦上添花。三舉人,回京述職後,朝廷又擬外放為官。那時的南方稱為瘴癘之地很不適應北方人生活,水土一時半會適應不過來,他的父親和兄長對他說:“你在外為官也是為了錢,咱家又不缺錢,再不要去自找麻煩了。”至此,三舉人在家經商再未為官從政。李家大院的大門上有兩塊金雞獨立夾耳石上邊鐫刻著文魁、武魁,指的是文武兩舉人。
家教楷模三舉人
李家自古家教很嚴,從不以有錢入自居,橫行鄉里。李家經常資助想經商的人去經商掙錢,誰家日子過的窮困,過年過節遇到困難總是隻要求上門來,總不會讓對方空手而歸,沒有一點大財主仗勢欺人的架勢。李家的孩子在黃甫街上和老百姓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嬉戲,十分要好。
光緒年間,有一年久早無雨,莊稼早的一大早還展不開葉子,眼看就要曬的幹零噌了。老百姓急得團團轉;官府衙門也是幹瞪兩眼,束手無策;黃甫街上的年長者和廟會會首和往常一樣,抬著龍王爺爺祈雨。黃甫的龍王爺爺很是靈驗,只要抬著龍王爺爺祈雨總能解決問題。祈雨的程式很複雜。其中一個程式就是抬著龍王爺爺到井裡取水,然後轉到莊戶地裡,轉到街上,直到轉的陰雲密佈或是雨點灑落方才送龍王爺爺回宮。
李家因為有小塔溝這塊早澇保豐收的下溼紅膠泥地,所以他家不像其他農民那樣著急。
當祈雨的隊伍抬著龍王爺爺浩浩蕩蕩的從黃甫街上走過時,李三舉人的二兒子隨口說:龍王爺爺滿街跑,我小塔溝的地才正好好。當然他的意恩是說,天早我家仍不誤有收成。可祈雨的人聽到這句話非常生氣,我們在這兒祈雨你說什麼風涼話。扭頭一看說這話的是李三舉入的二兒子。李三舉人雖然錢多位重,但是從來不欺壓百姓,他能善待客人,善待鄉鄰,深受黃甫老百姓的信任和愛戴。因而大家看了一眼也就沒有理究這件事情。可這件事情卻鑽進了李三舉人的耳朵裡,三舉人大為惱火,認為這樣的言論有失李家體統,傷了老百姓的祈雨熱情,傷了李家與老百姓的和氣,丟盡了面子。於是他拿了兩吊麻錢,帶著二兒子找到祈雨的會首,親自給人家賠情道歉,奉上兩吊麻錢作為香火錢,同時讓人到他的商鋪去拿二十斤黃油作為祈雨人員的伙食之用。讓他的二兒子在這裡罰跪三天三夜,不準起來。飯菜由三舉人派人送來。一切安排就緒李三舉人才悄然離開。
三舉人去了,他的二兒子乖乖的跪在地上不敢動彈。會首們說,孩子起來吧,跪上三天三夜恐怕腿都要跪爛了,送飯的來了你再跪也不遲,我們不會為難你的。李家的家教嚴是出了名的三舉人的二兒子說:父命難違,還是跪著吧,只有這樣才能求得黃甫;老百姓的諒解,才能挽回李家的名聲,才能接受教訓以後再不做對不起老百姓的事。三舉人的二兒子因為說了傷害鄉里鄉親的話,就這樣整整跪了三天三夜。李家教子嚴,教子有方也被後人代代相傳。三舉小嚴格的教子方式也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楷模。
擇墓地謀發展反遭暗算
黃甫人的喪葬的習俗,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選擇墓地。正像唐代著名星相學家袁天罡、李淳風為唐高宗李治選擇墓地一樣,雖然各人自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理論體系是一樣的。最終的選擇結果是一樣的。李家在三舉人去世後,遍訪陰陽相士平士為其選擇墓地,最終一致選擇在川口背靠山面臨黃河的一塊高臺地上。河對岸是山西的一個小村子名叫石梯子。李家大吹大擂,浩浩蕩蕩把李三舉人埋在了選擇好的墓地上。據說這塊墓地風水極好,“日有千人拜,夜有萬盞燈”,“日有千人拜”說的是白天黃河上拉船的船伕,每走卜步,好像向前拜的動作,正好對著前方的墓地。“夜有千盞燈"說的是石梯子村晚上的燈光透過黃河水面反射到墓地形成的光亮。
最初的日子裡,李家生意越做越興旺,莊戶地裡年年獲得大豐收,讀書的人才也不斷湧現,就在李家弟兄分家時,用大稱分金銀還分了兩天多。三舉人的兒子長子祖紿功名京介,次子紳紿進士,三子同泰六品軍貢,四子儉紿補領秀才,正是財源滾滾人丁興旺。正當李家這邊紅紅火火的時候,可苦壞了河對岸石梯子的村民。自從川口李家做了墳地,石梯子至此無寧日,不是今天人出事,就是明天牲畜出事。幾年下來一村人走的走,死的死,淋流逃荒所剩無幾。一副破敗不堪的悲慘景象。石梯子人祖祖輩輩住在這裡,過的好好的,怎麼幾年下來會變成這麼個狼狽樣子。石梯子人也有腦子,他也會想問題,他想不通,弄不懂的問題他也會求助於人。有人就找來相士平士陰陽,想從中突破奧妙,找出其中的原因來。相士平士陰陽都是一個理論體系,他們經過觀察發現對面川口的一座墳對石梯子影響很大。對面這座墳選擇的非常厲害,它把石梯子的風水全部吸納去了,他家後人興旺發達了,石梯子村自然深受其害。石梯子人一聽這才恍然大悟。可是李家的墳在陝西,在自家的土地上,你山西石梯子人也無可奈何。他們就問相士:這樣的問題,有什麼辦法可以解破,從而保住石梯子一村人。相士自有他的手段和辦法。相士說:“辦法倒是有,就是比較麻煩。”石梯子人一聽說有辦法,知道是相士故意賣關子想要錢。他們趕快弄來了錢遞在相士手裡。那相士高高興興的拿到錢,為石梯子人寫下了破解的辦法,便匆匆離去。
石梯子人不惜血本集全村之力,請來石匠在他們村中對著川口李家墳墓建立一根巨型石柱,這根石柱有多高,約有好幾文高,反正太陽從東面上來,照到石柱子上,石柱子的影子剛好對準李家墳墓,就像一支箭一樣射到墳墓上。這還不說,又在石柱子上安裝了石弓石箭,端端的對準了李家墳墓。果然不出所料,幾年下來,李家事業由盛轉衰,而石梯子人,都逐漸穩定,人口穩步增長,生活漸趨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