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曾說:“建築是藝術之母。沒有屬於自己的建築風格 ,我們就沒有自己文明的靈魂。”
在一定時期內,特定的建築風格不斷演變,隨著文化的更迭,各種風格相互融合或借鑑,或者相反,它們故意與先前的思想相矛盾。
一些風格使用了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而另一些風格,則重新審視了以前的風格。然而,每一次風格的復興都不同於最初,反映了它所處時代的需要和技術的更新。
古埃及風格
無論是為死者還是生者而建,古埃及建築都非常強調建築與周圍景觀的和諧關係。
在古王國和中王國時期(前2600—前1800年),人們建造金字塔作為法老的墳墓。其中最壯觀的是吉薩大金字塔,為胡夫法老建造。
大金字塔
金字塔高聳的造型象徵直達眾神,在大地上形成威風凜凜的景象。這些巨大的建築建造精良,巨大的石塊連線得如此完美,連刀刃都無法嵌入其中。
石塊用灰漿砌在一起,整個建築用白色石灰石包裹,頂部用黃金覆蓋。在金字塔內部,狹窄的通道通向皇家墓室。
阿布辛貝神廟
埃及廟宇逐步從小型神龕演變為大型建築群,到了新王國時期(約前1550—前1070年),它們發展成為包含大廳和庭院在內的巨大石構建築。
古希臘風格
從大約公元前850年到公元前600年,古希臘文明在希臘大陸、伯羅奔尼撒半島和愛琴海諸島上蓬勃發展。
到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建築師和石匠已經為所有的建築型別發展出相對完善的規則體系。
赫淮斯托斯神廟
其中有三種常見柱式:多立克柱式相對粗壯樸素;愛奧尼亞柱式更纖細,柱頭的拐角處有四個卷軸狀的紋飾;最華麗的是科林斯柱式,通常刻有莨苕葉裝飾並搭配四個卷軸,或用荷葉或棕櫚葉裝飾。
古希臘最重要的建築是神廟和劇院,它們使用了複雜的視錯覺規律結合平衡的比例。
阿法伊亞神廟透檢視
從公元前550年到公元前404年,雅典衛城建在雅典的一座山上,那裡的建築代表了古希臘建築成就的巔峰,包括帕特農神廟、衛城山門、伊瑞克提翁神廟和雅典娜勝利神廟。
拜占庭風格
公元前330年,君士坦丁皇帝將羅馬帝國首都遷至拜占庭,並將其命名為君士坦丁堡(現稱伊斯坦布林)。
君士坦丁堡是許多貿易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拜占庭建築師將羅馬元素與東方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其建築理念得以傳播和發展,逐漸出現在義大利、敘利亞、希臘、俄羅斯和小亞細亞的部分地區,常見於帶有穹頂、拱門和尖頂的教堂中。
聖索菲亞大教堂
其中最獨特的元素是透過以下兩種方法附著在方形底座上的圓頂: 一種是內角拱,在四面各設筒形拱,其頂部相交;另一種是由拜占庭人發明的帆拱,在四個柱墩上沿平面的四條邊做長券,形成三角狀曲面。
威爾斯大教堂的拱頂
拜占庭建築通常採用大理石柱、格子天花板和華麗的裝飾,包括大量使用馬賽克。後來,古希臘的十字架結構(四臂長度相等的十字架)成為拜占庭教堂的重要組成形式。
哥特式風格
哥特式風格始於1140年,當時的修道院院長敘熱為聖丹尼斯修道院修建了一個新的唱經樓。
敘熱用建築空間記錄下瀰漫在新教堂裡的神聖之光,使信徒對建築空間產生了敬畏之感。他在建築元素中使用了尖形拱門、橫接拱頂和巨大的花窗玻璃窗。
沙特爾大教堂
飛扶壁是哥特式建築最著名的工程成就之一。
它是建築物外部的大型拱形結構,支撐並有效分散了高懸穹頂的承重。
坎珀大教堂的飛扶壁
穹頂結構和寶石色的玻璃窗,使修道院充滿絢麗的光線和色彩,所有這些建築元素持續影響了三個多世紀的教堂建築風格。
帕拉第奧式
這種被稱為帕拉第奧式的建築風格,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第奧命名,從17世紀到19世紀一直在歐美流行。
帕拉第奧主義在各個國家的表現略有不同,其元素經常出現在教堂、宮殿、鄉村住宅和民用建築中,對當地建築有著深刻的影響。
奇斯威克之家
門廊是一個突出的元素,經典的外立面為室內提供全形度景觀,強調空間與立體結構的平衡。
帕拉第奧風格的克羅伊姆莊園,其南立面有一個突出的愛奧尼亞式四柱式門廊
在美國,直到20世紀30年代,帕拉第奧式一直是公共建築的主流風格。直至今日,許多建築仍舊遵循帕拉第奧關於規劃和比例的設計理念。
新藝術運動風格
從19世紀90年代初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新藝術風格所倡導的風格在許多國家都很流行。
它是一個相對短暫但又極具影響力的藝術運動和設計理念。
安東尼奧·高迪設計的米拉公寓,高迪是西班牙最著名的現代主義實踐者
新藝術風格幾乎同時在歐洲和美洲蓬勃發展,試圖創造出具有獨特性和現代感的表達方式。
建築師和設計師著眼於自然形態、不對稱、自由曲線和拋物線,旨在擺脫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的過度裝飾風格和對於歷史上各種風格的複製。
裝飾藝術風格
儘管裝飾藝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就結束了,但它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其元素深受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非洲、阿茲特克和日本風格的影響,也借鑑了未來主義、立體派和包豪斯風格。
作為魅力、活力和現代性的集中體現,裝飾藝術的建築特徵包括圓柱、山牆、拱門和尖頂,並帶有強烈的幾何特徵。
帝國大廈
裝飾藝術風格最初在公共和商業建築中使用,隨後沿用至住宅建築,通常帶有彎曲的牆壁、拱門、鮮豔的花窗玻璃、琉璃瓷磚和大窗戶。
裝飾藝術風格逐步演變為流線型現代風格或現代藝術風格,其美學造型更為精簡。
現代主義風格
20世紀初,現代主義建築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興起,摒棄裝飾,倡導極簡主義和使用現代材料。
受手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芝加哥學派、維也納工坊和德意志製造聯盟等運動的啟發,現代主義風格最初在歐洲發展,專注於功能至上、材料得體、規避裝飾等理念。
位於德國阿爾菲爾德的德國法古斯工廠,外牆採用了大面積平整的窗戶和強化的橫向直線外觀
現代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發展至頂峰,和包豪斯風格和國際風格一致,都以不對稱、平屋頂、大窗戶、金屬、玻璃和開放式室內設計為特徵。
埃姆斯之家
有機建築風格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創造了“有機建築”一詞,用來描述設計與周圍環境協調的建築。
賴特認為,建築應該是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產物,與特定的環境緊密相連,而不是把強加的、人為的風格賦予建築。
流水別墅體現了賴特的有機建築原則
賴特認為不應掩飾建築中使用的材料,室內空間應儘量開放。
他倡導在建築中應用新技術、機械和材料,這種自然與現代的融合,加上他極具個性和創造性的設計方案, 造就了傑出的建築作品。
賴特的建築理想影響了眾多設計師,約恩·烏松的悉尼歌劇院也是有機建築的一個典型作品
極簡主義風格
極簡主義源自荷蘭風格派、包豪斯風格和國際風格,延續了對功能性和簡約原則的注重。
關稅同盟管理與設計學院
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是極簡主義的鼎盛時期,其目標不僅僅是減少表現形式,而是減少所有的表現元素。
這場運動深受日本傳統建築的影響,這些建築減少並避免了多餘的元素。
森山邸
極簡主義建築注重簡化形式、空間和材料,減少設計元素,避免裝飾或圖案的出現。
一旦所有的元素都以這種方式精簡,任何極簡主義建築作品所剩下的都是“本質”。
[英] 蘇西·霍奇 著
定價:88.00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