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從一種植物,變為一種藥物,再成為一種修性之物,經歷了數千年演變過程中的數次命運轉折。當僧侶與雅士正式接受茶的功效後,便開始了茶非同一般的昇華過程。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由於教義與僧侶活動的需要,茶很快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客新來乍到,寒暄之後,先請飲茶三杯。寺院裡的僧人在兩晉的時候,就開始用以敬茶作為寺院待客的禮儀。
《茶經》“七之事”中,記載南北朝時僧人釋法瑤在武康小山寺飲茶、曇濟道人在八公山以茶待客,是南方產茶地區寺院的僧人自己飲茶,以及以茶待客的較早記錄。《續名僧傳》中有:“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元嘉中過江,遇沈臺真,請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宋錄》則寫:“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相傳淨土宗初祖、東晉慧遠大師,入廬山住東林寺,曾以自種自制茶款待好友,常“話茶吟詩,敘事談經,通宵達旦”。東晉名僧懷信著《釋門自鏡錄》,其中也寫道:“跣足清淡,袒胸諧謔,居不愁寒暑,食可擇甘旨,呼童喚僕,要水要茶。”這段話寫僧人與文人間的諧謔,其間可以隨興“要水要茶”。
自唐代開始,人們廣泛飲用茗茶,禪宗後興起,也開始在傳道中利用茶飲。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記曰:“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封氏聞見記》載降魔禪師開元年間以茶助坐禪,可以說是較早的茶與禪發生關聯的文獻記載。
唐宋時,寺院中有專人從事燒水煮茶,獻茶款客者稱為“茶頭”;寺院中還專門設有“施茶僧”,專為遊人惠施茶水。寺院中的茶品類很多:“奠茶”,供奉佛祖和諸菩薩所用的茶;“戒臘茶”,按照受戒年限午後吸飲的茶;“普茶”,全寺僧人共同品飲的茶;“茶湯會”,專以茶湯開筵的茶。禪門喝茶時,還寫有“茶牓”,即為舉辦茶會而釋出的告示。至宋元時,茶牓僅限於方丈、監院和首座使用,對內容、材質、字型、行格、書寫者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茶牓文體也由枯燥的公文體發展為具有藝術美的駢體文和詩詞等。
中唐時百丈懷海創立《百丈清規》,此後寺院茶禮越來越規範。百丈開悟禪眾時,往往只是三句:吃茶、珍重、歇。正是在這平常的生活中,又充盈著禪機。同為飲茶,若能夠待之以超然心境,也能夠禪意盎然。
當時的禪教佛門,茶禪結合,茶風大盛。在清寂、古樸的禪堂內,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清心,成為禪宗僧人日常的功課。對禪宗僧人來說,吃茶儼然是一種嚴格的禪修功夫,這是禪門茶道的特色。
南宋虛堂智愚禪師有一首《謝芝峰交承惠茶》:
揀芽芳字出山南,真味那容取次參。
曾向松根烹瀑雪,至今齒頰尚餘甘。
芝峰交承禪師送智愚一缽新茶後,智愚禪師寫了這首詩偈致謝。詩以答謝芝峰交承禪師相贈新茶為契,以瀑雪烹煮新芽茶湯的甘香來寫兩人之間的情誼,寫得氣韻悠長,滿口回甘。智愚禪師在這詩裡是以茶事三昧示教:當人忘我進入茶事三昧境界,許多雜念都會消散在茶事過程中。
佛教用茶傳道,茶借佛教遠行,在本不飲茶的北方也慢慢傳播開來。由於禪宗的大力提倡,不僅寺院僧人飲茶成風,而且促進了北方民間飲茶習慣的進一步普及,一些僧人嗜好飲茶,竟至“唯茶是求”的地步。宋《蠻甌志》:覺林寺僧“收茶三等:待客以驚雷莢(中等茶),自奉以萱草帶(下等茶),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蓋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可見,寺院裡的茶葉分為三種用途:供佛、待客、自奉。坐禪時又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每炷香燒完,寺院監值都要“行茶四五匝”,藉以清心提神,消除長時間坐禪產生的疲勞。
除了虛寒、血弱、空腹不能喝茶之外,茶是有百利的。在《舊唐書·宣宗紀》裡有一則記載:東都進有一寺僧,年一百三十歲,依然身體健康,精力旺盛。唐宜宗知道了,很覺奇怪,傳他進宮去問:“你如此長壽健康,是不是吃了什麼靈丹妙藥?”老僧答道:“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唯嗜茶,凡屬至處,或飲百碗不厭。”
到宋代時,禪師飲茶已經十分普遍,成了禪寺的“和尚家風”。南方凡是有條件種植茶樹的地方,寺院僧人都開闢為茶園。禪僧飲茶十分普遍,據宋代寶陀寺住持大川普濟編纂的《五燈會元》載:“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飯後三碗茶。”
溫州瑞鹿寺的本先禪師是當時禪師生活的一個鮮明寫照:“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禮拜,歸下去打睡了,起來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上堂吃飯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佛門寺院持續不斷的茶事活動,對提高茶道技法、規範茶道禮儀等都有幫助。飲茶更從早晨到晚上,整天離不了茶,許多禪寺還種植茶樹,採製茶葉。禪師們就一邊採茶摘茶,一邊即興發揮,機鋒相酬,“茶”與“禪”已緊密聯絡。
從“吃茶去”到“夾山境”,茶(茶園)在地理上出現與禪境齊觀的景象,(茶湯)在生理上達到了提神醒腦的功效,(茶禪)在心理上促進了悟性得道的效果,以至於當禪師提出“禪茶一味”的思想時,得到了修行者的高度認可,甚至傳播到日本之後,把“禪茶一味”提升為審美主義宗教的標誌性命題。不論茶之三德,還是茶之十德,物質層面的茶與精神層面的禪交融在一起,便是靜心養德、悟道修身的法寶。
來源:靈隱寺
責編:Chloe
文章轉發來自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如有侵權,可聯絡釋出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