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錢學森作為“兩彈一星”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的他被公派赴美留學,28歲時已是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是中國航天領域的先行人。他曾在美國被拘禁,儘管後來被保釋出獄,但並未獲得真正的自由。直至1955年10月錢老才得以回國,錢老的回國路走了5年,但這絲毫並未磨去他對祖國的愛。他既是“中國航天之父”也是“中國導彈之父”還是“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被外媒稱為“上帝送給中國人的禮物”。在緬懷錢老逝世十二年的同時,我們也要努力成為像錢老那樣的人。
從古至今,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楊靖宇曾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他身先士卒地在沙場征戰。面對敵人重兵圍剿,他決不投降,在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壯烈犧牲。然而只有在戰場上才能報效祖國嗎?沒有戰爭我們就不能為國家做貢獻嗎?保家衛國是義務亦是責任 ,我們雖不能真槍實彈地戰鬥,但我們可以以紙、筆為武器,用文字來展示中國力量。
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技術落後的局面下,回國僅用四年便修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在外國人眼中,這條鐵路計劃將要用九年的時間修建完成,詹天佑不僅極大的縮短了修建時間,而且他設計出的“人字形”鐵路更是讓外國人歎為觀止。他白天在嚴寒中赴會,傍晚研讀議案,以崇高的國際威望赴會,維護國家主權。終因疲勞過度,心力衰竭逝世,年58歲。我們雖是大學生,但首先我們是中國公民。
我們作為大學生,更要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進步與貢獻。科技的發展水平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中國製造逐步登上世界舞臺,這也就意味著我國的科技水平越來越高。
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學習知識是為了成為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不斷地向上攀登是為了讓世界看到自己,看到我們身後的祖國。百年黨史奠定偉大復興夢,踐行初心擔當使命走向更好的未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利其器,必先礪其能。”理工君覺得我們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本職之外不斷創新求索,求真務實。
位卑未敢忘憂國!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接班人,也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
文字:馬越 苗雨鵬 宋志寬
排版:郭一川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