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第一謀士兼帝師劉基劉伯溫,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還有一個人,也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謀士兼學者,為大明朝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明初,其政治地位不亞於誠意伯劉伯溫。這個人就是陶安。
陶安,字主敬,當塗人。聰明好學,少年時博覽群書,通涉經史,尤其在《易》學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詣。陶安為人謙和,品行端雅。而且很有政治頭腦和戰略眼光,分析天下大勢,卻也不亞於諸葛孔明。當初,太祖取太平,安與耆儒李習率家鄉父老出迎,太祖高興,也聽說了些陶安的名氣,遂招到大營討教治國平天下的策略。
陶安畫像
陶安獻言:“海內鼎沸,豪傑並爭,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殺,人心悅服,應天順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問:“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撫形勝以臨四方,何向不克?”朱元璋聽了,大為高興,認為陶安分析得十分有道理。遂留陶安在軍營,時時討教。陶安跟隨太祖征伐集慶,攻克後進封郎中。
大明謀士政治家陶安
朱元璋在浙東得劉基、宋濂、章溢、葉琛四傑,問陶安:“四人者何如?”陶安謙恭地回答:“臣謀略不如基,學問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陶安有如此才學和人品,朱元璋自然十分歡喜,遂愈加看重陶安,凡涉及軍政經濟的事務,只要陶安所提意見建議,朱元璋基本上都會採納。
太祖掃平江南之時,諸將要將跟隨方國珍等賊寇的百姓全部殺戮,陶安堅決反對,並曉以大義厲害,以國家大事據理力爭,諸將拜服。百姓得救,朱元璋親自作詩加以讚揚,當地民眾因此為陶安設立生祠,四時享祭。
大明帝師誠意伯劉伯溫
西吳元年,朱元璋初置翰林院,遂以陶安為學士。並命與李善長、劉基、周禎、滕毅、錢用壬等編修律令。洪武元年,命知制誥兼修國史。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並沒有忘記陶安的貢獻,對陶安給予了很高的禮遇,親自制門帖賜之,以光顯門楣,同時也彰顯大明皇家對文人學士的敬重之意:
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洪武元年九月,陶安病逝於江西行省參政任上。太祖朱元璋親自撰寫祭文祭祀,並追封姑蘇郡公。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