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比較有作為的帝王在平定地方或邊疆叛亂後,為了安撫當地百姓,總會出臺一些政策和方略,並且將這些政策和方略以極簡明的文字刻在石碑上、植入地名中,永久紀念,達到教化百姓,讓全國上下都牢牢銘記的目的。
以“綏”植入地名
“綏”本義是指登車時用以拉手的繩索,有了這繩子,人就安定了,安全了。引申為安撫,平安之意。
可見,以“綏”字冠地名是封建統治者安撫百姓,保佑地方平安的煞費苦心。
黑龍江綏化市,清同治元年(1862年)開發設鎮,名為北團林子。“綏”為安好、安撫之意。《詩·小雅·鴛鴦》:“福祿綏之。”《周頌·桓》有“綏萬邦”的記載。“化”為“變也”,造化、教化之意。因此,綏化就是安撫教化百姓,使之吉祥安順的意思。可謂是寓意深遠啊!
地處陝北榆林的綏德縣,在古代是北方遊牧民族時常入侵的地方。歷史上秦太子扶蘇、大將蒙恬,漢代名將李廣曾率部駐守抵禦匈奴。南北朝時期,西魏廢帝元欽於552年在此設綏州、安寧郡和上縣,取保境安民之意。
除此之外,像遼寧綏中縣,湖南綏寧縣等皆是此意。
以“靖”植入地名
“靖”本義是指安靜不動,引申為平定、穩定之意。以“靖”字冠地名,真實體現了古代帝王堅持社會穩定,百姓平安的心願。
陝北榆林的靖邊縣,在古代叫“夏州“、”朔方“,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設”靖邊衛,取綏靖邊疆之義。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此設“靖邊縣“,名稱沿用至今。
江蘇靖江,地處長江入海口,常年多水患,境內百姓常憂患多慮,故取名“靖江“,寓意”江河安定,天下太平“。是寄託人們的美好願望,安撫當地官民的舉措。
還有湖南靖州縣,古時候長不安寧,取其名也是此意。還有以“撫“、”懷“等字植入的地名,比如遼寧撫順、北京懷柔等,都是表現統治者安撫百姓,穩定局勢,團結上下的意願。
我們在影視劇中常常看到國民黨在一些地方設定什麼“綏靖公署“,是不是很奇怪?綏靖就是用安撫的手段使地方穩定,那所謂的”綏靖公署“,在名義上就是用來安撫地方、維持穩定的軍事機關。
老蔣這個人,明明沒讀過幾本書,卻偏偏喜歡拽文,故作高深,動不動什麼“綏靖“啊,什麼”行轅“啊等等。
綏靖公署的前身是綏靖委員會,據查,最早的綏靖委員會是廣東兩陽綏靖委員會,於1926年由陳章甫、黃祖培和羅漢三人發起組建的。這個陳章甫是毛主席的好友,早期優秀共產黨員,1930年犧牲。黃祖培是黃公略的親叔叔,原是國民黨系統,1949年加入共產黨。羅漢是和李立三一批從法國遣返回來的學生,是陳獨秀的忠實粉絲,有名的託派。
綏靖公署作為國民黨老蔣政府的軍事指揮機關,“綏靖”的手段自然就是軍事手段;名義上在戰時抵禦外敵,實際上在和平時期常常是利用駐防部隊來鎮壓土匪滋事、百姓抗議和民主革命。自古以來,地主階級統治者就經常打著“綏靖”的旗號來欺壓人民,而代表地主階級和官僚買辦階級利益的國民黨自然也不例外。
畢竟,把地方給“綏靖“了,不正好方便他們剝削老百姓了嘛。
前面也說了,綏靖委員會這個制度是由共產黨人設計的,國民黨只是疊床架屋照搬過來的,只不過“得其形而未得其實也“,老蔣根本不明白”綏靖“的深刻含義,焉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