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而告結束的。
“聯合國軍”第三任總司令馬克·克拉克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成了歷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司令官……”
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則自豪地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然而,近現代的中國,一直被西方恥笑為貧油國。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可以說是靠著“小米加步槍”式的武器裝備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擊毀了蔣介石的飛機大炮,打下了這一座人民的“江山”。
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要發展工業、發展科技,要建設一支強大陸軍、海軍、空軍,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單單靠“小米加步槍”式的裝備肯定是不行的了,必須加快速度轉型升級,而必不可少一種原料,我們很缺乏。
這種原料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石油。
新中國成立後,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石油,據資料顯示,僅1957年這一年,我國從國外進口的石油就佔整個國家用油的62%。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石油工業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完成目標的部門。
要知道,當時國家本來就很窮,每年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從國外進口石油,人民的生活確實過得很艱苦。
毛澤東感嘆:“長鋏歸來兮,車無油。”
1963年,大慶會戰經過3年的努力,終於迎來了決定性的勝利,當年,全國原油產量躍升至648萬噸,其中470萬噸生產自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開採石油
同年12月26日,新華社報道了這一篇文章:《從國外進口“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這是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地方。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我國在石油的開採上取得這麼大的成績,不能忘記一個人,他就是獨臂將軍餘秋裡。
餘秋裡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是毛主席點頭同意的,並且找餘秋裡談過話。
餘秋裡是開國中將,是個軍人,讓他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就意味著脫下軍裝了,當了一輩子軍人的餘秋裡肯定是不太願意的,而且他的左臂就是因為打仗而失去的。
當毛主席問到餘秋裡是否願意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時,餘秋里居然當面拒絕了。
毛主席一想,這個獨臂將軍是個直性子,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所以就沒有繼續直接做進一步的說服,而是問了一個似乎與是否願意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不相關的問題。
毛主席問餘秋裡:“你今年多大了?”
餘秋裡直接回答說:“43歲。”
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毛主席隨後的一番話裡,說得餘秋裡不得不愉快的、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個任務,同意出任石油工作部部長。到底毛主席跟餘秋裡說了什麼樣的話?使得這個一向耿直的獨臂將軍欣然答應了呢?
當作者翻開餘秋裡的歷史傳記,看到這一幕時,我被毛主席獨具智慧的講話藝術,以及“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這種精神所吸引、佩服和感動。
而毛主席的睿智和堅定信念也深深地影響了餘秋裡。
餘秋裡說:“主席,我服從中央的決定,一定按照您的指示,排除萬難堅決把工作做好!”
餘秋裡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得,他做到了。
今天的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回顧獨臂將軍餘秋裡中將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革命歷程以及新中國成立後,於國家石油短缺的困境下,受命於危難之際出任“石油大王”這一崗位,積極努力建設新中國石油工業事業的一些情況,揭開他傳奇經歷背後的神秘面紗,追憶他那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
參加農民運動,被“逼上梁山”
1914年冬,天寒地凍、寒風刺骨,江西吉安縣。
在敦厚鎮坪裡村一戶農民家庭,一名男嬰呱呱墜地,因家裡窮,父親也沒有念過書,索性給他取名狗娃子。
父親因為不識字,一輩子吃了很多虧,所以就下定決心要讓兒子讀書,把改變家族的命運寄託在了狗娃子的身上。
狗娃子7歲上私塾,還是因為家裡窮,交不起學費,所以唸了3年就回家種田了。在這以後,狗娃子斷斷續續地又上了幾年夜校。
窮人孩子早當家。為了生活,11歲的狗娃子跟著父親外出到縣裡當搬運工,靠著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殘殺共產黨員和無辜群眾,自此,大革命陷入低潮,直至失敗。
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它的影響範圍已波及全國,而吉安縣就是受大革命影響的地區之一,在這裡,革命運動得到了新的發展,農民運動風生水起,勢不可擋。
狗娃子經常參加這些農民運動,宣傳革命。1929年10月的一天,狗娃子參加了一個農民運動,他們衝進地主的大院,捉住了幾個土豪劣紳,並把他們拉到集市上去遊街。
不僅如此,狗娃子還帶著大家把地主家的糧食分給窮苦百姓。這次農民運動搞得很好,但是有一些“漏網”的土豪劣紳跑到縣城吉安去搬救兵,很快反動當局派出軍隊來鎮壓農民運動。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反動軍隊手裡有槍,而參加暴動的農民手裡只有棍子,跟他們正面對著幹,無疑是“雞蛋碰石頭”。無奈之下,暴動的農民轉移到了山裡,狗娃子自然也跟著去了。
而就是這一去,狗娃子的人生髮生了極大的轉折,他的命運悄然地改變了。
大家跑到山裡以後,感覺到有一種被“逼上梁山”的無奈。有人說:“現在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是退無可退了,回去也是難逃一死,即便不死,那種苦日子也過夠了,沒有飯吃,早晚也得餓死,不如去當紅軍。”
聽到說要參加紅軍,大家都點頭同意,狗娃子更是堅決地說:“我要參加紅軍,跟著大家一起幹。”
從那以後,狗娃子就參加了工農紅軍的儒林赤衛大隊。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狗娃子邁出了參加革命的第一步。
影視劇照:赤衛隊
參加紅軍以後,部隊首長給狗娃子改了一個名字。據說,當時部隊首長問到狗娃子是什麼時候出生的,他說:“我是割完稻穀以後的秋裡生的。”部隊首長聽完以後一錘定音地說,那你以後就叫做餘秋裡好了。
就這樣,“狗娃子”已成為過去,“餘秋裡”的名字伴隨了他的一生。
據說,就是因為“餘秋裡”這個名字曾經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和好奇,他說:“秋裡秋裡,秋裡同志呀,你的這個名字不一般呀,很有詩意喲!”
1931年5月,餘秋里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因作戰英勇,組織能力凸顯,被提拔為赤衛隊的分隊長。
1930年10月4日,紅一方面軍向吉安縣城發起攻擊,先是佔領了騾子山和真君山,後於夜間向縣城發起總攻。餘秋裡帶領赤衛隊,緊隨主力紅軍向前攻擊,勢如破竹。
國民黨第13師時任師長鄧英,因見敗局已定,倉皇逃竄。
餘秋裡帶領赤衛隊進入吉安縣城以後,在一家發電廠發現了一臺發電機。餘秋裡感覺很好奇,因為沒有讀過什麼書,對於這種“高科技”的裝備是聞所未聞,居然還可以用來發電,就想弄明白是怎麼樣操作的?
在今天看來,發電機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的裝備,但在當時卻是稀缺物。餘秋裡可以說是第一次接觸到了現代化工業的裝備,也許冥冥中早已註定他在這輩子會與“工業”這個行業結下不解之緣。在以後的作戰過程中,餘秋裡只要看到工廠,都會進去瞧一瞧,看看有沒有與“發電機”相關的裝備。
餘秋裡
這也許就是餘秋裡的特點之一,好奇心讓他不斷探索新的未知世界,不斷地成長起來。
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30年底,餘秋裡接替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犧牲的中隊長職務。
在第二次反“圍剿”作戰中,餘秋裡頭部受傷,但是,他命大,撿回了一條命。
1935年春,餘秋裡被任命為紅二軍團6師18團政委,直接在賀龍的指揮下作戰。一天,餘秋裡奉命在章壩一線阻擊國民黨萬耀煌部隊,切斷其前往鎮雄增援的路線。
在戰鬥過程中,餘秋裡為保護團長成本興,被敵人一梭子彈打中了左臂。打斷了的骨頭刺破血肉,兩根骨頭直接露在了外面。當時戰鬥激烈,生死只在一線之間,餘秋裡沒有時間考慮疼痛,更沒有功夫包紮,只是咬開一塊布條將傷口來回捆綁幾下後,又繼續投入戰鬥。
餘秋裡
在這次作戰即將勝利的最後一刻,餘秋裡終因體力不支倒在了血泊中,但是,餘秋裡並沒有犧牲,他只是暈過去了。
戰士們將餘秋裡送到衛生部,醫生說:“餘政委的手臂最好是截掉,不然會殃及全身的!”
餘秋裡聽到醫生這樣說,一骨碌坐了起來,堅決地說道:“不能截掉我的手臂,沒有了手還怎麼打仗。”醫生看餘秋裡態度堅決,就採取了保守治療。
就這樣,餘秋裡拖著已經抬不起來的手臂,跟隨紅軍一路北上,爬雪山、過草地、涉江河。
行軍過程中,手臂的傷痛經常發作,實在痛得難以忍受了,就乾脆用冰雪把手臂埋起來。餘秋裡樂觀地說:“凍一凍,手臂就不痛了。”而過草地的時候,沒有冰雪,只能用水澆到手臂上來緩解疼痛。就這樣,餘秋裡憑藉著堅定的意志和篤定的信仰翻越了雪山、走出了草地。
餘秋裡曾經說過:“我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人。”這是餘秋裡參加革命的真實寫照。在渡過金沙江的時候,由於風急浪高,餘秋裡所乘坐的船被江水給打翻了,整個船上的戰士都被捲進了激流當中。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在命懸一線之際,餘秋裡竟然靠著一隻手,憑藉著鋼鐵般的意志與激流抗爭,使盡全身力量,堅定必勝信心,終於游到了金沙江岸邊。
這一次,餘秋裡的前腳眼看著就要被死神拖進鬼門關了,硬是憑藉著頑強的求生慾望獲得生存。這一次,餘秋裡又撿回了一條命。可是,左臂長期得不到醫治,越發疼痛起來,醫務人員開啟手臂的繃帶一看,肌肉已經腐爛生蛆了。
由於在行軍過程中缺醫少藥,餘秋裡的手臂儘管極其嚴重了,但還是得不到有效地治療。只能沿途摘一些認為有藥效的植物來塗抹,然後換上新的綁帶繼續前進。
1936年,餘秋裡隨紅二方面軍到達了甘肅徽縣。這時,他手臂的傷勢已經是非常嚴重了,醫生說,五根手指已經浮腫壞死,再不得到有效的治療,必將危急生命,唯一的辦法就是截肢。
餘秋裡深知情況的嚴重,對醫生的判斷沒有否認,表示願意聽從醫生的安排。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雖然醫生說截肢後可以保命,但由於缺少手術裝備,餘秋裡還是不能截肢。
正當大家都為此事發愁的時候,部隊打了一個打勝仗,繳獲了敵人的一些醫療器械、消毒藥品和紗布等等。餘秋裡無疑是幸運的,他在死神來臨之前,終於等到了那一陣救命的“東風。”
手術非常成功,餘秋裡再一次獲得新生。醒來以後,他對賀龍說:“老總,請放心,我命大著呢!敵人的子彈打斷了我的左臂,但我還有右臂,只要還有力量,我就要將革命進行到底。”從此以後,在紅軍隊伍裡面多了一位“九死一生”的傳奇獨臂將軍。
“一把手”隊伍,政委失去左臂、團長失去右臂
1935年6月間,餘秋裡與賀炳炎搭檔,餘秋裡任18團政委、賀炳炎任18團團長。與國民黨41師張振漢部在湖北宣恩縣一帶鏖戰,最後大獲全勝。不僅殲滅了張振漢師部及所屬的121旅,還捉到了張振漢這一條大魚(時任敵縱隊司令員兼師長)。
巧的是,餘秋裡是失去左臂的政委,賀炳炎是失去右臂的團長。他們倆帶領的隊伍,被形象地成為“一把手”隊伍。
獨臂將軍賀炳炎
後來,18團不斷髮展壯大,擴編為120師遊擊第3支隊,賀炳炎任支隊司令員、餘秋裡任支隊政委。賀龍曾經說過:
“賀炳炎和餘秋裡這一對搭檔真是絕配,倆人都失去了一隻手臂,剛剛組建隊伍時沒有多少人,但是,他們倆很團結,拉起了一支隊伍!敵人一聽是‘一把手’隊伍都被嚇得四處逃竄。”
1939年6月,“一把手”部隊在河北儲龍河一帶活動,正值日軍在該地區進行反覆“掃蕩”。
餘秋裡發現有一股“掃蕩”日軍竟敢孤軍深入我八路軍腹地,大約有400多人,感覺到這是一個消滅敵人的好機會,就與賀炳炎商量,決心吃掉這隻股“膽大包天”的小鬼子。
餘秋裡和賀炳炎巧妙地給敵人設定了一個“口袋”,連夜構築工事,就等著敵人往裡面鑽了。
拂曉之時,3支隊向敵人發起了攻擊,戰至晌午,大概有一百多名鬼子前來增援,並向我軍釋放毒氣彈,但我軍將士英勇作戰、勇往直前,敢於向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拼刺刀。黃昏時分,餘秋裡指揮3支隊集中優勢兵力奮起反擊,敵人大部被我軍分割圍殲,散兵遊勇倉皇逃竄。
此一役,餘秋裡和賀炳炎指揮3支隊取得了一次大捷:打死打傷日軍200多人,並繳獲了大量槍支、彈藥等軍用物資。
1947年冬,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餘秋裡調任西北人民解放軍1縱隊358旅政委,期間,帶領部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訴苦和三查運動。
次年1月,西北野戰軍在楊家溝召開前委擴大會議,毛主席在會議期間親切地接見了餘秋裡,對他在抓部隊建設上的創新性做法給予了肯定和表揚。
楊家溝會議以後,毛主席把訴苦和三查運動確定為新式整軍運動。
餘秋裡有顧慮,毛主席一席話讓其改變想法
新中國成立以後,餘秋裡到軍事院校從事軍隊教育工作。先後任西南軍政大學副政委、第二高階步兵學校校長等職。
文章的開頭講到:
“聯合國軍”第三任總司令馬克·克拉克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成了歷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司令官……”
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則自豪地宣告: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然而,近現代的中國,一直被西方恥笑為貧油國。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可以說是靠著“小米加步槍”式的武器裝備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擊毀了蔣介石的飛機大炮,打下了這一座人民的“江山”。
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要發展工業、發展科技,要建設一支強大陸軍、海軍、空軍,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單單靠“小米加步槍”式的裝備肯定是不行的了,必須加快速度轉型升級,而必不可少一種原料,我們很缺乏。
這種原料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石油。
新中國成立後,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石油,據資料顯示,僅1957年這一年,我國從國外進口的石油就佔整個國家用油的62%。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石油工業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完成目標的部門。
我國石油資源缺乏,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號稱“中國油庫”的西北某油田的石油產量,根本滿足不了新中國各項建設對石油的需求,這是自給供應不足;二是國際上的原因,西方列強對我進行經濟封鎖,加之中蘇關係緊張,窗戶紙已經被捅破,這樣一來,原油進口的主要大門被關上了,形勢越來越嚴峻。
沒有石油,工業建設無從談起;在當時,石油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新中國建設的重大問題。為此,中央多次開會專門研究這個問題,各部門領導坐立不安,苦於沒有對策而煩惱。周恩來手持第二個五年規劃草案,長時間定不下決心。
毛澤東因此感嘆道:“長鋏歸來兮,車無油。”
長鋏歸來兮,意思是比喻因懷才不遇而思歸, 出自《戰國策·齊策四》。作者原來也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後來經過查閱資料才知道講的是一個典故。
而毛主席講這句話的用意就是,我們不必依賴誰,要生產石油,必須自給自足、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體會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1958年1月間,周恩來和彭德懷商議,決定向毛澤東推薦餘秋裡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
2月,中央任命餘秋裡為石油工業部部長。但是,餘秋裡最開始是拒絕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的,所以在這項任命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
毛澤東說:“餘秋裡這個獨臂將軍很有思想,有辦法,有能力,就是他了,讓李聚奎同志跟他對調一下。”
毛澤東跟周恩來交待說:“恩來,你先跟餘秋裡聊一聊,也好讓他有個思想準備,過幾天,我再跟他談一下!”
過了幾天,餘秋裡到中南海懷仁堂開會。會後,周恩來跟餘秋裡講了關於工作調動的事情,餘秋裡完全沒有心裡準備,就委婉地拒絕了總理提出的關於工作調動的事情。
周恩來腦子轉得很快,立馬來了個“緩兵之計”,說道:“我只是跟你先打個招呼,過幾天毛主席還要跟你談。”
一天下午,餘秋裡接到通知,來到了毛主席的辦公室。毛主席開門見山地說:“知道找你來是什麼事嗎?”
餘秋裡點了點頭,但沒有說話。
毛主席看出了餘秋裡似乎有些情緒,就對他說:“總理和彭老總提議讓你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我是同意的,你自己是怎麼看的,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餘秋裡說:“主席是瞭解我的,我一直跟部隊打交道,不懂高科技,沒有搞過工業,我覺得這個任務恐怕完成不了,部隊有很多這方面的人才,是不是找一個內行的更合適?”
獨臂將軍餘秋裡是個很有性格的一名軍人,從拒絕做手術,拖著斷臂翻越雪山、走出草地的這股勁就知道,他是比較“軸”的一個人,毛主席是瞭解他的。
所以,毛主席並沒有直接回答餘秋裡的問題,而是話風一轉,反問道:“你今年多少歲了?”
餘秋裡沒有多想,直接回答43歲。
毛主席頓時咧著嘴笑了起來,說道:“43歲,兒童團嘛!”
毛主席接著略帶嚴肅地說:
“我過去也說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任重而道遠呀。我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必須學會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必須向有經驗的人學習怎麼樣做經濟工作。拜他們為師,認認真真地學、紮紮實實地學。不懂不能裝懂,更不要擺官僚架子。鑽進去,一年或兩年,三年或五年,總歸是能學會的。”
毛主席講完這番話以後,觀察了一下餘秋裡的表情,餘秋裡似乎想說些什麼,可話到了嘴邊又吞回去了。
毛主席做人的思想工作,總是那樣的精準,那樣的細緻,他看出了餘秋裡的憂慮,立馬說道:“我知道,很多老同志戎馬一生,軍裝穿久了就很難脫下來了,也不捨得脫下來,更不願意離開部隊,但是,部長以上幹部調動,是工作需要,不是轉業。”
毛主席接著又說:“你還年輕,有精力,李聚奎也是個好同志,只是年紀大了,你們兩個對調一下,這是中央的決定。”
毛主席的話似乎給餘秋裡吃了一顆定心丸,另外,餘秋裡是共產黨員,服從黨的決定,是最基本的要求,作為黨員,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必須挺身而出,無所畏懼。
當作者翻開餘秋裡的歷史傳記,看到這一幕時,我被毛主席獨具智慧的講話藝術,以及“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這種精神所吸引、佩服和感動。
而毛主席的睿智和堅定信念也深深地影響了餘秋裡。
餘秋裡說:“主席,我服從中央的決定,一定按照您的指示,排除萬難堅決把工作做好!”
餘秋裡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得,他做到了。
一股油流井噴,“大慶油田”名字傳遍大江南北
餘秋裡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之後的一段時間甚為焦慮,因為石油工業方面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為此,他多次拜訪並向地質學家李四光虛心請教。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質學家,對國家地質有深入的研究,早就瞭然於胸。他對餘秋裡說:“我國的石油儲量是非常豐富的,我們一定能夠開採屬於自己的大油田。”餘秋里長期緊鎖的眉頭終於可以放鬆下來了。
在李四光的大力幫助下,經過科學論證,餘秋裡帶領調研組做了大量的探測工作,最終把目標鎖定在東北松花江盆地。因此,餘秋裡向中央和毛主席建議:重用專業人才,集中力量撕開突破口,一定要扭轉中國石油自給不足的被動局面。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艱苦卓絕的努力,勘探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1959年9月26日,一股油流從松遼盆地中央地帶大同鎮的松基三井噴出,餘秋裡和工作隊員歡呼雀躍,訊息不脛而走。當時,再過幾天就是新中國十週大慶了,餘秋裡帶領石油工業部向十年大慶獻出的這一份禮物分量確實不輕呀!
同時,餘秋裡向中央提議,將新發現的油田命名為“大慶油田”。“大慶油田”這個名字,我想作為一名中國人都不會陌生,這是一個讓國人引以為豪的名字,一個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名字。
自此,“大慶油田”的名字家喻戶曉,成為中國人民心目中高高飄揚的一面旗幟。
然而,提到“大慶油田”,有一個人的名字更是為我們所熟知,他就是鐵人王進喜。餘秋裡在石油的勘探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但這只是區域性的成功,要想取得全面的成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餘秋裡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在全國範圍內來一場石油勘探開採大會戰,以此來甩掉貧油的帽子。而抓典型、立標杆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餘秋裡一直以來也是這麼做的。
當他得知鑽井隊隊長王進喜的先進事蹟時,特別興奮,立馬召開油田大會戰的指揮部緊急會議,在會上發出倡議:“學習鐵人王進喜,人人爭做鐵人。”自此,一股“學鐵人、爭做鐵人”的浪潮在油田上下掀開了。
1960年7月間,石油工業部又作出決策,在整個油田進一步抓好樹立榜樣的工作,積極開展學習王進喜、馬得仁、段興枝、薛國邦、朱洪昌“五面紅旗”活動,以點帶面,全盤搞活整個油田的開採工作。不久,又開展了“百面紅旗”活動,整個大慶風馳電掣般地形成了“學鐵人、爭做鐵人,比學趕幫超”的滾滾洪流。
1963年,大慶會戰經過3年的努力,終於迎來了決定性的勝利,當年,全國原油產量躍升至648萬噸,其中470萬噸生產自大慶油田。
同年12月26日,新華社報道了這一篇文章:《從國外進口“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這是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地方。
毛主席稱讚:“餘秋裡確實是個帥才!”
1966年以後,餘秋裡失去了工作,但他沒有失去信心,仍然關心著石油工業的建設。後來,周恩來帶著餘秋裡到中南海見毛主席,毛主席同意恢復餘秋裡的工作。
1999年2月3日,85歲的獨臂將軍餘秋裡走完了他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在北京逝世。
餘秋裡將軍戎馬一生,淡泊名利,從不計較個人私利,於危難之際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他是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建立者,為國家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們都應該記住他的名字——獨臂將軍餘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