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著特殊地位,其目前管轄的瑞金市更是被譽為“紅都”,瑞金境內的“共和國搖籃”景區至今仍然贛州唯一的5A景區。瑞金地位如此之高,是因為其曾經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即通常說的中央蘇區的首府),甚至曾一度被部分人以“瑞京”相稱。
不過,有一個小問題:為何是瑞金呢?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自古以來,贛東南地區是有自己的行政中心的,不過不是瑞金,而是另一個縣——寧都。
如今贛州可謂一統贛南,造就了江西省內最大規模的地級市,但是這並非是古代常態,清時期的贛南是有三個建制的:南安府,贛州府和寧都直隸州。
清時期的江西省十三府一州的建制,可以看到贛南是三分的,其中南安府治所在大庾縣(今大餘),贛州府治所贛縣(當時的贛縣包含贛州市區),寧都直隸州治所在寧都。
直隸州與府平級,清時期江西有13個府,但只有寧都一個直隸州(1754年升制),管轄今天的寧都、石城、瑞金等縣市地,此時,瑞金實際上是寧都州的下屬,而寧都自古以來都是贛東南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宋至清,寧都縣中榜進士132人,其中狀元2人、探花1人,居贛南之首,可以說經濟人文水平都超過了贛州。
一直到30年代,寧都都是贛南地區最大的城市。從上圖可以看到,1935年的時候,寧都市區有6萬人口,為贛南第一大城,甚至超過了贛州(當時只有5.8萬)。在贛東南地區有著強大的傳統影響力。
那蘇區時期,為何不按照傳統定都寧都呢?
其實前期的蘇區,政治經濟中心也的確就是在寧都。
1929年1月,朱毛紅軍轉戰贛南,而最早建立的紅色割據區域就是寧都地區。然而在1930年8月以前,中共中央未設立統一領導全國紅色區域的黨的領導機構。1930年8月26日和10月3日、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後三次決議,在蘇區成立黨的中央局,隨後又陸續建立了蘇維埃中央軍委、少共蘇區中央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至此,中央蘇區的最高領導機構——黨、政、軍、團全部組建完畢。在中央蘇區黨、政、軍、團最高領導機構中,有3個最高領導機構是在寧都成立的,即中共蘇區中央局、蘇維埃中央軍委、少共蘇區中央局。
也就是說,早期的蘇區核心就是在贛東南的傳統核心——寧都。
那為何蘇維埃建國後未選擇寧都而是定都在瑞金呢?這其實也是早期的領導人選定的,原因當然和瑞金的地理位置有關,瑞金位於中央蘇區(贛東南和閩西)中心,便於管理全境;瑞金自古以來是贛閩粵三省客家地區通衢之地,水運發達,加之瑞金是盆地,易守難攻。而且由於鄧小平果斷制止了瑞金亂肅“社黨”的錯誤並狠抓瑞金建設,所以瑞金當時革命基礎很好,一片欣欣向榮。
瑞金沙洲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
所以1931年11月7日,適逢十月革命紀念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江西瑞金宣佈成立。
至於寧都,當時寧都縣城駐有國民黨第26路軍近兩萬人,不可能考慮。而且按照蘇區的規劃,1931年9月,寧都縣分為寧都、彭湃(紀念彭湃烈士)兩縣。
不過,1931年12月14日,著名的寧都起義爆發,在趙博生帶領下,26路軍大部1.7萬人加入了紅軍。1932年2月,寧都、彭湃兩縣合併複名寧都。1933年1月13日,為紀念趙博生(1933年第四次反圍剿時犧牲),寧都縣改為博生縣。同年7月又分為博生、洛口、長勝三縣。
寧都當時雖然非蘇區首都,但是卻是蘇區江西省的省會。
那話說回來,瑞金縣古代的地位怎麼樣呢?從之前的圖可以看出來,此時瑞金也算是江西少有的較大城市,人口有五萬。古代瑞金屬於贛東南第二大城市,由於地處贛閩粵三省通衢之地,自古以來商貿雲集,不僅成為輻射周邊10多個縣市的消費品集散地,也是福建沿海地區輻射中西部腹地的中轉樞紐,該地位甚至保留至今。
2015年瑞金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首個也是至今為止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級市,顯然,紅色歷史佔瑞金歷史最重要的權重。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瑞金是一個折中的選擇:此處易守難攻,交通便利,而經濟也較為發達富庶,是一個較大的城市,選其作為中央蘇區的首都,相當合適。